“空心村”及乡村振兴的思考

2019-04-18 07:44杨梓嫣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空心村乡村振兴

杨梓嫣

【摘 要】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新三农问题。“新三农”问题的衍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内在动力和制度根源。破解“新三农”问题必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及公共服务的均衡分配。本文针对“空心村”问题的现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思考,意图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空心村;乡村振兴;城乡结构

如果说改革以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城市,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农村,尤其是破除农村经和社会的封闭性。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行“政经分开”、“户产分离”,鼓励“市民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人力支持;“管住规划、放开市场”。允许“资本下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源支持;“守住底线、多元供给”,通过“服务下乡”,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化解“新三农问题”。

一、背景与现状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农业和农民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关于农村人才流失、农地荒芜、“道德沦丧”、环境破坏以及“秩序崩塌”等现象的描述和评论常见报端。

由于农业既面临自然风险,又面临市场风险,土地等资源流动性差,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在工农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工农失衡和城乡失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合理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城市是伴随农业和工业分工而出现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工农失衡和城乡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产物。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人口脱離农村向城市集中及农村衰败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不断剥夺农民的过程。因此,在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不仅关注工农和城乡发展的经济根源及内在发展动力,也必须关注工农和城乡的制度条件。

目前大国内外对于农村“空心化”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对农村“空心化”的内涵与特征的探讨,目前没有统一的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二是对“空心村”的形成和演变机制进行分析;三是对农村“空心化”的影响与治理的研究;四是对国内外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以期得出适合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的农村问题除了“农村空心化”,还有“农村边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等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二、“空心村”的演变机制与原因分析

1.农宅建设的发展与乡村管理体制的落后

迅速发展的农宅建设与落后的村庄规划管理是空心村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非农化的发展和国家户口政策的逐步放开,很多农户开始移居城镇。但他们大多数不愿意放弃在村庄的农宅,因而形成农宅空置、一户多宅的现象。导致的原因有:一,出于对城镇就业风险的考虑,很多进入城镇的农户将回家务农作为主要退路之一;二,旧有农宅可供家中老人居住,减少迁移成本;三,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关法令对这种多宅现象进行管理。但随着老人的趋势以及前出乎对城镇的适应,这些控制农宅则成为空心村新的策源。

2.乡村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村落形成与发展机制在于其向心力与凝聚力。随着城市化以及村边道路的离心力日渐强化,且村落向心力的逐渐减弱,离心力逐渐大于向心力,导致了村落外扩内空的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已经不能给农民带来高收益了,且在很多乡镇企业中,企业少,规模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挖出务工,由此在农村形成了“产业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居住空间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近距离移动的低成本带来利益驱动。新宅交通更加便利,居住环境更加舒服,对原村落也有很强的拉力。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村落规模不大,村民迁居距离不长,搬迁费用较低,这样农民就很容易会向村落外围搬迁了。

三、结论与思考

英国等发达国家农业发展采取保护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农业投入、实现农业规模化等措施,这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思路。通过对我国农村“空心化”的演变机制与成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空心村”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思考:一是进一步破除城乡对立的社会体制;二是提高土地管理与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三是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加大对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以企业发展吸收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规模化,来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

【参考文献】

[1]龙花楼,刘彦随,邹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 地理学报,2009(04).

[2]河南中收入丘陵区村庄空心化微观分析[J]. 李君,李小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1)

[3]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 2007(06).

[4]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10).

[5]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 2005(03).

[6]龙花楼,蔡运龙,张献忠.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地理工程技术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02).

[7]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地理科学进展,2002(03).

[8]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04).

[9]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06).

[10]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01).

[11]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12]杨忍,刘彦随,龙花楼,张怡筠.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15(08).

[13]刘彦随.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J].资源科学, 2015(01).

[14]伍迪,王守清.PPP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 2014(06).

[15]龙花楼.土地整治:中国乡村空间重构的必由之路(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02).

[16]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08).

[17]王介勇,刘彦随,陈玉福.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2(12).

[18]杨忍,刘彦随,陈秧分.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J].地理研究, 2012(09).

[19]蔡国立,徐小峰.地方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典型模式梳理与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2012(07).

[20]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王介勇.空心村整治应提升为国家战略[J].国土资源导刊,2012(07).

猜你喜欢
空心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现象背后的农村基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