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解析

2019-04-18 07:44汪云川薛聪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运用

汪云川 薛聪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能够综合考量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因素,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工业规划和城市规划奠定基础。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在规划环评实施中也应该加强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提升实施效果,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研究我国规划环评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策略,满足新时期规划环评工作需求。

【关键词】环境信息技术;规划环评;运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各个领域注入了发展活力,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也应该对环境保护工作加以重视,满足现代化建设需求。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支持。而规划环评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并且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传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作实施特点。为此,应该将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于规划环评实施中,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利用环境信息技术,促进申报审批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等网络平台建设,逐步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一、规划环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环评实施现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正式开展,为工作实施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对工作流程与措施进行规范【1】。在港口、开发区和轨道交通等建设项目中,规划环评的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规划环评的技术体系和制度建设更加健全。2016年,清单式管理试点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包括了河北省、广东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与此同时,在规划环评实施中实现了环评联动,能够有效提升工作开展的效率,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针对当前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建立高效的公众参与平台、管理平台、申报审批平台和反馈平台进行解决。在环境信息技術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设置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环境信息技术共享系统的建立,是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应该注重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要素的综合考量,增强技术应用效果。

(二)规划环评实施中的问题

1.公众参与度低

在当前规划环评实施当中,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为座谈会和听证会,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利于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影响时间持久、影响范围广,是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而如果仅仅依靠会议的形式,则很难让公众了解规划实施的具体影响强度,公众对其缺乏直观的认识。相关机构与公众之间处于疏离状态,不能够及时获取公众的反馈意见,导致工作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不利于工作规范性的提升。

2.人员缺乏有效管理

相较于建设项目环评工作而言,规划环评的领域较广,因此增加了工作实施的难度,尤其是在新时期社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的趋势下,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先进的规划环评知识与技能,才能够满足工作开展需求。但是,对于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管理,会导致规划环评工作陷入混乱局面,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缺乏系统化资格准入条件与单位资质认证制度,给工作开展造成了阻碍。

3.部门沟通不顺

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是保障规划环评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加强环境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至为关键。但是,由于管辖范围、管理制度和申报审批流程等存在差异性,导致部门交流沟通存在障碍,“信息孤岛”效应的出现,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2】。不仅会导致信息的获取成本较高,而且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难以保障,使得成本投入持续增加。

二、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

(一)建立公众参与平台

公众的热情参与,是提升规划环评实施效率的关键,因此应该促进公众参与平台的建立,满足人们的参与需求。为了让公众直观感受影响强度和范围等,应该采用可视化处理的方式,明确规划造成的环境影响范围,公众的参与意识会得到明显提升。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信息发布可以采用线上发布的形式,扩大相关信息的传播范围,提升其传播速度。其中包括了项目审批意见、规划实施进度、污染治理进度等等,在全面了解规划环评工作的基础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为了有效获取公众对于规划环评工作的反馈意见,应该建立完善的公众信息反馈平台,借助于公众的力量对工作实施进行监督,让公众意识到参与规划环评近在咫尺。

(二)建立管理平台

规划环评报告的质量,受到从业人员与机构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实现对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应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纳入相关人员及机构信息,为规划环评的监督工作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也能够在评价工作人员与机构时实现量化评价,明确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流程。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内部竞争力,促进规划环评工作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与技能,优化实施技术与方案,提升规划环评报告质量。不能满足新时期规划环评实施要求的人员与机构,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量化指标评价模式被淘汰,提高规划环评实施水平。

(三)建立申报审批平台

为了满足当下规划环评实施要求,提升环境管理的水平,必须依靠环境信息技术,促进规划环评申报审批平台的建立。通过环评联动模式的构建,不仅有效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有助于资源的快速传递与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联动机制中设置“清单管理”工具,提升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为了能够定量化与统一化分析环境影响,申报审批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依靠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同时,可以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防止信息数据误差较大给规划环评实施造成的负面影响。借助于“清单管理”工具,能够促进规划环评管理框架的不断优化,确保数据信息的直观性与科学性,降低工作实施难度。与此同时,还能降低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于项目投入成本进行控制,满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需求。

(四)建立实施后的反馈平台

在实施某一项目之前,规划环评工作能够突出宏观经济决策链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生产力布局、项目开发和资源配置等工作的开展,要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防止后续建设中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通过项目实施后反馈平台的建立,能够对实际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到规划环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此,可以针对实施后的反馈平台意见,对于规划环评实施办法进行优化与调整,促使后续规划工作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提升,防止出现同一类问题。

三、结语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规划环评实施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规划环评依旧存在公众参与度低、人员缺乏有效管理、部门沟通不顺等问题。为此,需要借助于环境信息技术,建立公众参与平台、人员与结构管理平台、申报审批平台以及实施后的反馈平台,满足新时期规划环评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朱伟.浅谈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134.

[2]骆翠红.规划环评实施中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3):182-183.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