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非遗曲艺进高校课堂研究

2019-04-18 07:44沈洁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就业课堂

沈洁

【摘 要】面对传统曲艺的继承与发展严峻问题,以及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广西本土非遗曲艺引入应用型高校课堂,在促进广西非遗曲艺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学生专业发展实现就业。各高等学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培养传统曲艺继承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传统曲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非遗曲艺;课堂;就业

2018年末,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全国各地各大高校都发挥地方优势,与本土传承的特色,积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的发展与传承。随着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的不断投入,“戏曲进校园”“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近年来促进着青少年心灵的成长与发展,并承载着培育出愿意将来自觉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青少年的一份寄望。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众多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并有着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青少年继承并发展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应用型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些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如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成一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生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一来,这个办法可谓有一石二鸟之功。

一、广西非遗曲艺继承与发展所面临的现状

广西的非遗曲艺项目多种多样,有“壮族末伦”“零零落”“老杨公”“客家竹板歌”“桂林渔鼓”“广西文场”等优秀的非遗曲艺,这些曲艺大多创作于近代及之前,有着百年的历史,并经过百年的流传,对当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曲艺已经渐渐的有了自己的文化沉淀,深深地走进了当地人民心中,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也不断的增强,传统的文化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大部分人的文化需要。加之外来文化慢慢的进入中国社会,人民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逐渐的忽略了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传统曲艺文化的民众基础的流失,更多的曲艺传承人、保护人也不断减少。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文化的发展,更忽略了这种传统曲艺文化的发展,缺少了国家的支持,加上民众基础的缺乏,很多曲艺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进行了转型,进入其他行业发展。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近些年国家重新重视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以广西的非遗曲艺来看,只有年纪较大的当地人还喜欢并且继续传承着这样的技艺,然而很多的年轻人很难再关注这些传统的曲艺。如果这样的情况仍然得不到解决,数年之后,传统曲艺的传承将会断裂,传统的曲艺将会消失。由此可见,非遗曲艺的发展与继承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二、非遗曲艺进课堂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有着很强的创造能力,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将传统的曲艺与当代的大学生相结合起来,就等于为传统的曲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发展的动力。因此,将非遗曲艺的内容引入当代大学生的课堂,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好非遗曲艺,重新对传统的非遗曲艺燃起兴趣是当务之急。通过这样的方法,传统曲艺才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更多与时代相结合的,能被广大群众所认可的好作品。另一方面,很多艺术类学生就业存在很大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受教育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加大了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力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条道路,因此我国每年的艺术类毕业生的数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问题在于,与之相对应的艺术类就业市场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艺术生就业的需求,所以造就了艺术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将非遗曲艺引入校园课堂,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一条就业的渠道,将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与传统曲艺发展的需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效益。

三、非遗曲艺进校园课堂的方式探究

面对传统曲艺的继承与发展严峻问题,以及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将广西非遗曲艺引入高效课堂是非常必要的。在促进广西非遗曲艺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就业。各个高等学校都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应将培养传统曲艺继承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传统曲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对“非遗曲艺”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将非遗曲艺学科引入高校校园具有创造性,要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进行建设。要敢闯敢创,将社会、艺术、民俗等学科综合到一起,开创一个具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学科。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广大学生了解学习非遗曲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他们有能够承担非遗曲艺继承与发展的责任心。并且作为一个他们未来就业的渠道,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學习热情。

2.加强学校对于非遗曲艺的师资力量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的能力对于加强非遗曲艺在学校课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广西非遗曲艺地方性的曲艺文化,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具备对非遗曲艺的专业知识,还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相契合。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学校应该从长远出发,引进一批当地的非遗曲艺传承人,让它们与本校的教师资源相结合,促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机制,让非遗曲艺传承人教授专业的知识以及文化背景。同时,学校通过增强传承人的教课能力,从而发到一个共同进步的效果。

3.加强非遗曲艺特色课程建设

在学校开设非遗曲艺特色课程,让学生除了在课上听讲之外,更要让学生走进实际,开展大学生非遗曲艺进社区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课堂所学反哺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能够加强学生的曲艺技艺。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著名的曲艺代表为例来讲授知识,例如《白蛇传》、《红楼梦》等耳闻能详的曲艺,让课堂更具代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教授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利用现代课堂的多媒体技术,将课堂展示欣赏与课本知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真实真切的感受到传统的曲艺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就安排有广西少数民族与戏曲音乐赏析、广西民族乐器演奏等相关课程,在赏析本土非遗曲艺的同时还教授学生们用民族乐器为戏曲伴奏,更好的融入本土非遗曲艺的学习当中。

4.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的就业质量

学校应该加强与当地旅游业、演出公司的合作关系,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引进当地的曲艺演出人才,进入高校作指导。另外,通过学习和实践,将高校的人才资源输送到各旅游地,演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演出效果。学校加强与这些机构的人才输送合作,毕业生进入这些地方实习或工作,完成就业对接,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应用型高校进行就业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浩迪,冯君颢.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交际,2017(19).

[2]周琳.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的传承构想——以开发利用“广西戏曲艺术”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5(05).

[3]熊湘华.学校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03).

[4]李萍.论西部少数民族曲艺资源的联动化研究模式——新常态下西部少数民族曲艺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传承,017(01).

猜你喜欢
就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