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毛毛的运动康复训练研究

2019-04-18 07:44徐睿祺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毛毛个案

徐睿祺

脑瘫是从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是近年来导致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运动治疗是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地有效手段之一,运动治疗指借助治疗器械和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的参与,通过患者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毛毛是我现实中见到的一例个案,男,8岁,在他3岁的时候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运动障碍脑瘫儿童,2016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他们家的经济情况还不错,对于孩子的康复很重视,毛毛的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摆脱助行器能够独立站立和行走。通过毛毛父母的描述及观察发现毛毛的下肢肌张力过高,走路时双腿会不自觉下蹲,需要助行器或家人的帮助进行走路和站立,走路时显得很吃力。毛毛的平衡能力和肌张力以及协调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平衡能力和肌张力以及协调能力的训练。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通过锻炼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达到生活自理。

根据该毛毛的评定结果,计划训练主要用于提高该儿童的肌力以及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肌张力,能使该儿童达到独立站立,改善该患儿的独走能力,使用平衡杆对患儿进行辅助。治疗时间为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

主要采用活动的方法进行训练。利用康复训练室里面的康复器具:踩趾压板:个案可以当作一个游戏来玩耍,可以训练个案的脚步力量以及促进血液循环,对毛毛进行康复训练。教师对毛毛进行体能课的训练,进行站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主要进行站立训练,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能力。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训练该个案的穿衣,洗脸,上厕所,进食能力。

刚开始训练时康复教师的双手扶在该个案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个案两手扶着站立可以站稳时,就可以开始训练一只手扶站,让个案一手扶着站立,另一只手来拿康复老师手上的玩具,训练至个案一手扶着站稳,可以开始让个案练习独站,开始训练时康复老师扶着个案的腋下,让个案的背部和臀部靠在墙上,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发现个案可以自己独立站立并不断鼓励个案使其独站的时间慢慢增长直到个案站稳。

一般来说,在个案学会独站的时候,就可以扶着东西走路了,可以对个案进行独走训练的练习,让个案扶着康复训练室的平衡杆站立,康复师在另一头用玩具吸引该个案嘴里不停地重复“毛毛真勇敢,老师手里的小熊在等你走过来”,让个案与训练师面对面,让个案的双脚分别站在训练师的双脚背上,握住个案的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前进,带动个案左右交替向前迈步。可以让个案牵着训练师的双手或单手走路,或者训练师与个案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可以碰到,让个案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然后训练师再不断地加长距离,训练师拿着该个案平时最爱的玩具,在距离个案不远处逗引个案走过来,等个案快走进时在加长距离。

两个阶段的康复训练结束后,可以看出肌张力,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有明显改善,双足靠拢站和单足交替站也都提高了一个档次。康复训练的过程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从而提高了其生理技能。而且患儿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不那么内向害羞了,上课时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也交到了新的朋友。

运动障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目前改善运动障碍儿童症状的比较有效途径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教育干预的方式方法,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康复训练范例让许多特殊孩子们看到了希望。但目前无论是康复训练的实践还是康复的理论研究都还是比较缺乏,对于运动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到底有哪些方法?在运动障碍儿童各类训练方法中到底有哪些项目设计?各类训练方法康复效果如何評定?对于智障儿童康复训练计划的如何实施?许多特教从业人员、患儿的家长不是十分清楚。

生活中,人们常将运动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与“残疾”“残废”“缺陷”等词通用,导致运动障碍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憧憬被“残疾”的定义打破,家长在情景中产生失望的心态,在家长的眼里运动障碍儿童是个“废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运动障碍儿童是得不到适宜的甚至是必要的最基本的教育的。绝大部分也只是等到其到了入学年龄,家长们才很无奈地将其送到特殊学校接受几年的特殊教育,其实家长特别是那些有着极重度特殊需要的儿童家长心理并没有对其抱有希望,也只不过是为了某些“需要”罢了。那些在偏远农村和较困难地区的特殊儿童终身难以得到受教育的权利。研究表明,运动障碍儿童首先是儿童,有着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研究还表明,儿童的发展与能力的获得关键在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培养。放弃对特殊儿童在学前期进行康复教育的机会,即使后期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将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残废”

不了解运动障碍儿童康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家长们,常常狭义地把对运动障碍儿童的康复理解成是通过专业工作人员操纵其中设备或运用其中技能给予治疗。因此认为把孩子送进康复机构,给予孩子接受早期康复的机会,就等于完成了任务,存在着“家长管养,教师管教”的观念。认为自己不懂得运动障碍教育,没有专业的康复技能,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权利,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经济来源;认为康复机构的教师应该承担孩子康复发展的全部责任,把对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给教师,而推卸自己的责任,使自己获得“解放”。这种依赖性家长的心理产生,无疑是把孩子获得康复的过程,视为在其他环境下完成的任务,几乎很少或完全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更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承担这一义务。

对运动障碍儿童的研究指出,运动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极为显著,集体模式缺乏针对性。而在家庭这个运动障碍的环境里,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使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就可以在康复内容和康复进程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使之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进行个别化康复,提高康复质量,求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运动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远非如此,要努力走出这些误区,家长要做不懈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寻求康复理念和思想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运动障碍儿童进行康复,让家庭成为运动障碍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毛毛个案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毛毛猫的日常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