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多维构建

2019-04-18 07:44王庆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新媒体环境实践教学

王庆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媒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构建出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媒行业迅猛发展,数字时代全面来临,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集群发展迅速,世界进入数字化媒介生存时代。媒介融合的趋势加剧,“融媒”时代来临。媒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体被誉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倍受资本的青睐。传媒行业成为了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行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人才。但是,当前的传媒人才的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到2013年全国已开设传媒类院、系、专业达到880余家,在校生超过15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3万人。由于学校教育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少高校传媒专业还在按照传统媒体人才需求的标准培养人才。由于实践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不系统等因素造成实践效果质量难以保证,在关键职业能力方面,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传媒类专业和毕业生并不能满足传媒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建立切实可行且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组织方法,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成为培养传媒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更是发展迅猛,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同时新媒体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更是人们上网的首选工具。通过手机安装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传播界的每次革命归根结底都是技术的革命。正如美国传播学家麦奎尔所说,真正的传播革命不只是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对媒介的关注程度,更是对技术的变革。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引发了传播界的发展变化,如从最开始的报纸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的发展变化,无不体现了科技的发展进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媒体及其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不少高校打造了传媒专业群,传媒类专业也成了热门专业。传媒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数字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地方高校,主要的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传媒专业的教学特点,寻找传媒专业的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多维构建改革围绕学校总体改革方向,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加大实践、实习的力度,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采、编、播、攝、录、演”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课题。

一、传媒类专业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现代化过程某种程度上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一般本科教育中教育理念与培养过程中重理论、重知识、轻实践、轻应用与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形成了愈来愈大的反差。据统计,2009年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情况显示,初级工到高级工程师的各层次技能人才中,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都在1以上,最低为初级工1.38,最高为高级工程师1.90。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当前社会对于新媒体人才的要求趋于综合性,使得在目前这种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要求,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由少数人的特权变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高等教育受众的变化,导致高等教育观念和功能的改变,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上更多的注重技能与实践,从培养行业精英到为社会培养各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传媒类专业,在新媒体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如果不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无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在此意义上,构建传媒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三)教学型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本科高校中,绝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高校属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高校。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院校的举办方,在经费来源、人事管理、政策规章上的出发点是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希望地方高校能够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校发展要与地方社会经济的需要紧密结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要体现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与方向,反映地方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传媒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仍然严重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受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学科中心主义的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培养方案分专业设定。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是依据学校定位,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也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此目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上形成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层次递进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高深系统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在培养目标上认识不清,课程体系单一

大部分传媒类高校,特别是老牌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中,以科学逻辑构建了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支配了教学内容,以学科研究技能统率了专业技能。这种学科中心主义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与理论掌握,但在实践能力与技能培养方面则相对欠缺,特别是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性知识和与现代社会生产相关的经验性知识难以体现。

三、如何构建传媒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教学模式改革

依据传媒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同时遵循传媒专业教学规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形成了“教学内容模块化”、“学习形式多样化”、“竞赛模式课程化”、“应用实践专业化”的“教、學、赛、用”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教学相长、赛用互促的相互关联,形成了教学为赛、用打下扎实基础,赛、用经验反过来又为教学提供案例和素材的良性循环。而且,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和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图二)

(三)实践教学体系多维构建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理论教学(研讨课)、实验教学、专业测评“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针对生源程度不同,个体能力差异较大,学生对就业意向的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状况,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施分类培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最终,构建以专业教学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训和专业适应能力培养为两翼的三线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融合学生“采、编、播、摄、录、演”六种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校内外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在流向上主要是直接走向就业市场,因此其素质结构应以实践知识为重。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接近真实或者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社会技术现状,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其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作为由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技能的桥梁,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专业技能的养成。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必备技能,为学生走进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媒体环境下的校内一体化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 陈恺思.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2]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 杨东伶,王淑慧,杜宏艳.西部广播电视.2014(22)

[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实践[J]. 温丽君.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4] 新媒体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 张运香,施华,崔虹云.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4)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新媒体环境实践教学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