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通”背景下的流通效率提升研究

2019-04-19 01:33刘艳桃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流通互联网效率

刘艳桃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提出使得其与各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流通”的提出使得我国流通产业发生颠覆性变革,互联网在流通产业中通过推动支付方式、组织结构、物流管理等环节的效率提高,促进了整个流通产业效率的提升。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流通”的模式也出现一些问题,可从强化互联网意识、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入手来深化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   流通   效率

2015年,李克强强调“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入结合,之后商务部制定了《互联网+流通》的计划,希望将互联网引入到传统流通产业中,实现其转型升级。互联网作用于流通产业方式的本质是要将其中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发挥互联网的集成与优化作用,可以降低流通产业成本和提升流通产业效率。可以说,互联网与流通产业各个环节的深入结合推动了流通产业的成本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扩大了交易范围,提升了交易频次,促使我国的支付方式和物流行业产生巨大变革,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互联网背景下流通行业的创新变革

(一)技术引发流通行业变革

流通方式是流通产业发生变革的重要体现。因为它涵盖了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过程,因此改变流通方式可以引导生产者来改变生产方式。具体来说,越是发达的流通方式越不受消费上的时间、空间限制,消费规模将会大幅提升,生产者也势必扩增生产规模,逐渐社会化,改变我国流通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流通产业的进步是朝着降低流通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两个方向发展的,而其变革往往都伴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如图1所示,在我国的流通方式发展中,百货商店的出现引发了零售业的第一次变革,其具有一定的销售规模,且货物明码标价,改变了商品流通走街串巷或是摆摊贩卖的模式,变为拥有固定地点的店铺,这种流通方式变革背后是当时生产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在生产方式上,机械化生产确保了产品的标准化,使得明码标价售卖成为可能;在交通运输上,运输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让商品能够高效率地运往各地,有效地衔接生产与消费环节。超级市场的出现引发了流通方式的第二次革命,它不仅具备百货商店的优势,还具有自助式的创新,其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使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迅速发展起来。产品包装技术的发展、设备制冷水平的提高、售货机械化的发展、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等为超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连锁商店的出现缓解了消费多样性和生产规模化之间的矛盾。连锁商店分工专业、管理标准、集中化进货,而这些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POS ( Point of Sale)系统的出现使得连锁商店能够对库存、物价、财务、销售等进行统一管理,ECR (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实现了连锁商店货物补充、品类管理的智能化等。这些现代信息技术让连锁商店能够统一进行管理、配送和核算,大大降低了产品流通成本且提升了流通效率,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互联网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移动电子商务模式,这一模式颠覆了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从支付环节看,电子商务平台大大提升了交易支付效率,支付更加便捷化和可追溯;从交易方式看,买卖双方不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扩大了贸易范围;从物流角度看,互联网与物流技术的结合,推动了物流的智能分拣和配送,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这也使得流通领域成为与互联网融合最深且成效最为显著的产业。

(二)互联网带来流通产业创新

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的发展给零售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尽管这次零售业不再出现新的业态标识,但却让整个流通产业从生产、销售、消费都发生了巨变,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零售业本身,而是推动了整个流通行业的重构。在新的流通模式中,技术构成与资本构成的比例不断增加,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流通行业也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产业发展来看,当生产实现规模化后,流通业必须社会化,二者才能匹配,将大量的产品迅速运送到消费市场,实现供销的平衡。但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日益成熟,但同时流通的社会化具有一定滞后性,这体现在流通企业规模小、流程较多等方面,产品流通渠道低效。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我国出口规模增速减缓,零售业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销售渠道来获取收益,电子商务的出现恰恰满足了零售产业的需求。它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甚至不需要店铺,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受到供需双方的欢迎,而淘寶成为电子商务的代表性平台,2018年仅其天猫平台双十一大促成交量就突破2135亿,交易额惊人。在原本的流通模式中,生产商、批发商、中间商之间的信息流通受阻,中间商为了确保供货的连续性,必须不断加大商品库存,而生产为了满足中间商需求,不断增加生产量,而实际市场消费却并没有相应提高,这将导致产品积压。而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增强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前的交流,打破了流通各环节的信息堵塞,生产者可以通过掌握的消费者需求或者销售商的订单来按量生产,信息的快速传达也让企业能够为顾客进行产品服务定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消费者的数据就掌握了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大数据技术也应运而生,为处理海量的消费数据提供了技术可能,推动了产业的精细化管理。互联网的出现,无限扩展了消费范围,只要有网络存在就可能产生消费,商圈也由原本的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网络概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互联网对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

(一)互联网促使商业模式与支付方式的颠覆性变革

首先,商业模式的改变提升了互联网流通效率(见图2)。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流通中的商品转移省去了较为繁琐的批发流程,商家与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商家已经能够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消费者的需求,并据此来确定采购数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者也能接触到消费数据,并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电子商务平台的开放性,促使诸多产品供应商聚集于此,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大大扩展,且能够主动定制产品而非被动选择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种类,形成了高效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流通模式。

其次,支付方式变革提升了交易支付效率(见图2)。互联网的出现也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时间成本高的问题,使得人们更加便捷地运用电脑、手机等快速获取金融服务。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第三方交易平台出现且服务日益完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等成为大众频繁使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相比传统的支付手段,电子支付手段的出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人们不必再通过传统银行或者登陆网银便可实现转账支付功能,大大降低了支付成本,并提升了支付效率,从而简化了支付流程。

(二)互联网技术带来流通组织重构

首先,互联网技术简化了流通的组织环节。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能成为销售者,销售渠道不只掌握在企业手中。从流通渠道来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生产商能够排除下游环节,较为便利地获取终端信息,中间组织被自流通和自媒体代替,形成了产销融合、直销直达的流通模式。互联网技术还促使流通组织内部分工模块化,这也大大提升了互联网流通效率。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零售商可以快速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形成产品概念,继而向生产者定制生产,体现出逆向供应链的特征,即网络零售通过电子平台可以快速汇集订单信息,根据订单类型来分解模块,按照规模经济来确定生产模块,根据定制需求组织模块。这种定制型供应链的逆向整合大大提升了产品流通效率。

其次,互联网技术为零售连锁经营提供了创新思路。从零售业发展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及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私人化和零碎化,但传统零售连锁经营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采购、生产过程具有延后性,导致其信息沟通不畅、协调不顺,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这成为零售连锁运营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互联网技术对信息的快速反馈解决了零售连锁经营存在的这一问题,它能够快速采集和交换信息,具有成本低、存储量大、快速及时等优势,让零售业能够与制造业融合。时尚快消品牌Zara便是互联网背景下连锁经营取得显著成果的典型案例,通过互联网技术,品牌迅速反馈顾客需求,协调从设计到物流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商品的快速生产和投放,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在同类品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互联网技术引发制造业生产变革

首先,互联网技术帮助制造业实现柔性生产。传统制造业是“以产定销”模式,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快速将流通产业链前端的批发、零售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制造企业,实现“以销定产”,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升级为精细化生产,避免生产企业盲目扩张生产和库存积压,同时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传统制造业在现代流通产业中所能获取的利益占比不断下降,很多连锁经营模式的流通行业将生产化过程纳入其中,批发商和零售商身兼多种角色,并且逐步向规模化和流程化方向发展,这压缩了传统制造业的获利空间,倒逼制造业进行改革,现代制造业应该重视互联网数据技术的运用,并利用其来挖掘市场前端需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网络零售模块化能大幅提升流通效益。在流通产业发展中,网络零售模块化是其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零售商利用自身接收消费者第一手消费需求的优势,迅速地得知产品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的需求,零售商据此会不断完善产品,出现新的产品设计,继而开始生产并快速投放市场,赢得竞争优势。另外,在模块化思路中,可以低价享受采购服务,在整个流通产业供应链之初就降低成本,零售商為制造业提供销售渠道、物流配送服务,形成规模经济。在这种模块化流通模式中,将产品理念的形成、产品设计生产、产品投放销售一体化,产品在流通中实现供销的无缝对接,库存时间及成本大大降低,且物流时间缩短,提升了产品流通效率(见图3)。

(四)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水平获得大幅提高

从流通流程来看,企业获取消费者需求后采购产品并运输至消费者手中所耗费的时间大多超出了顾客愿意等待的时间,这部分超出的时间叫做物流前置时间差,要解决顾客等待时间较长这一问题,就是不断存货,一旦顾客需要,便能直接从库存中取出送达,省去采购环节,弥补前置的时间差。为此,销售企业需要预测市场需求来确定存货量,测算因存货而产生的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快速获取消费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而互联网的出现,搭建了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供应商可以快速且较为准确地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以此测算出最佳库存量和最适合的库存地点。

互联网的介入使得供应链中的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各个企业间相互依存,并不断优化自身的供应链来与其它链条进行竞争。在一体化的供应链中,买卖双方的对立模式也转化为共赢模式,通过信息共享降低彼此的成本。总体来说,“互联网+流通”从四个方面降低了物流成本且提升了物流效率:一是与传统流通更注重成本控制相比,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和使用成为企业更加重视的项目;相应的,供应链设计上也从原本的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为目标变为能够最快速度响应顾客需求。二是生产观念产生变化。当库存过多时,消费者需求的波动信息会被掩盖,销售者对其变化感受也并不明显。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销售者更多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库存,并将该信息传达给生产者,生产方根据需求来定量生产,因此生产观念也就从原本的生产主导变为需求主导。三是供应链信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获得有效传递,流通末端的需求信息可以快速被前端的供应商获取,其可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库存量,减少对大量库存的依赖,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营风险。四是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能够将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也缩短了配送时间和提升物流效率。

互联网技术在流通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供应不足拉高了流通产业成本。尽管我国互联网技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其在流通业的运用依然并不普遍,这增加了流通产业成本。具体来说,我国从2015年才正式提出“互联网+”概念,时间较短,能够运用其中的技术不多,且能够将这些技术引入自身业务的企业也并不多,这就导致流通产业中出现供应链产销脱节、供需失衡的问题。一些大型零售产业的硬件设施较为先进,也引进了“互联网+技术”,但受传统营销模式的限制,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充分,与流通环节结合并不紧密,没有实现最优化效果。另外,当前我国流通产业连锁经营规模并不大,其技术装备无法满足商业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受此限制其规模难以扩张,且在管理、配送、采购等方面不能享受规模化经营的低成本优势。

互联网技术在流通产业中的应用受限。我国各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流通产业同样如此,我国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不仅互联网技术应用极少,而且在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较弱,这导致“互联网+流通”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应用较多,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应用较少,无法形成互相联通的互联网流通网络。另外,“互联网+流通”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流通需要产品能够不受限制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顺畅流动,以提升流通效率和效益,但在短期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或行业出现保护主义行为,不愿意共享流通信息和网络,导致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影响了流通产业发展效率。

“互联网+流通”存在安全性问题。互联网技术迅速提升流通产业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的共享和流动,但这又涉及企业机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聯网+流通”的发展。如当前射频识别技术在“互联网+流通”中广泛应用,这大大提升了运输、存储、配送的效率,使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人们在享受这种技术便利性的同时,个人信息被跟踪和定位,存在商业机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个体在网络上的踪迹往往被记录,并被商家匹配和推广相关信息,这也增加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推进“互联网+流通”的政策建议

流通企业应增强互联网技术应用意识。首先,从事流通产业的企业应该看到“互联网+流通”的发展趋势,并在深入了解后,结合企业运行情况,将之融入到流通产业链中,提升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如可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其次,企业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定制化服务和云制造服务,根据消费需求信息的获取来设计产品理念、投入生产,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互动。最后,企业在布局“互联网+流通”时,还需要具备全局理念,对“互联网+”的各个城市节点有统一规划,对于经济不发地区、农村等区域既要重视其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扩大其在流通产业的应用范围。

打造流通产业的健康生态环境。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产业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够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出现成为快速提升流通产业效率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消费者在收取货物之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在电子商务平台维权也更加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就此应该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的准入门槛、交易规则、结算流程等,促使其规范化运营,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交易各方的权益。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流通主体及流通环节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法律法规也应根据流通产业的实际变化进行调整,如出台无实体店铺的电商销售规定。互联网技术在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技术风险,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存在卖家刷销量、刷信用的情况,进行数据造假。针对这一情况,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电子商务诚信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健康的竞争机制。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互联网技术与流通产业的深度结合是构建现代流通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其前提是我国要拥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信息的传送速度,同时还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升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开发水平,为“互联网+流通”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二是要完善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整合,形成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

参考文献:

1.Sudhir K. Are Slotting Allowances Efficiency——Enhancing or Anti-Competitive[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6,43(2)

2.Rao A,Mahi H. The Price of Launching a New Product:Empirical Evidence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Slotting Allowances[J].Marketing Science,2003,22(2)

3.Kuksov Dmitri,AmitPazgal.The Effects of Costs and Competition on Slotting Allowances[J].Marketing Science,2007,26(2)

4.曾兴.外销向内销过渡环境下我国流通业态调整模式及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5(1)

5.董烨然.通道费:大零售商挖掘市场效率的一种机制设计[J].财贸经济,2012(3)

6.葛万军,“外转内”背景下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结构优化与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流通互联网效率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