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节短语中动词直接做定语的现象分析

2019-04-19 12:08盛紫丽卜春凯
科教导刊 2019年9期

盛紫丽 卜春凯

摘 要 本文以三音节短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动词直接做定语的现象。通过语料搜集,材料整合,参考文献和语言调查等方法,本文试图厘清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直接作定语的条件与特征。单音节动词作定语中单音节词多为烹饪词汇,由其组合而来的三音节词汇多为名词性质的动宾结构这一特殊现象。

关键词 动词直接作定语 名词性三音节词语 烹饪动词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21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ree-syllable phr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ses the phenomenon that verbs act as attributives directl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corpus collection, material integration, references and languag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rect attribution of syllabic verbs and disyllabic verbs. In monosyllabic verbs as attributives, most of the monosyllabic words are cooking words, and the three-syllable words are noun-based verb-object structures.

Keywords verbs as attributives; nominal trisyllabic words; cooking verbs

0 序言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我们经常用到三音节词语,也经常用到动词,我们本次的研究想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研究对象是名词性三音节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接触到一种食品——“爆米花”,作为一种消遣零食,人们习惯在语言交流中说:“来桶爆米花”,“两袋爆米花”。不难看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已经把“爆米花”当做食品类名词。我们再来分析它的语法结构,“爆”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单音节动词,“米花”作为一个名词词组,在现代汉语语法里,我们将“爆米花”这个名词性词组称为“动宾结构”因而“爆米花”这个三音节词语在语法上整体是个名词短语,在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当然也有部分人是觉得“爆米花”是偏正结构,这样似乎与它的词性相吻合。从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一书中的观点来看,动词不可以直接做宾语,必须加“的”才可以,根据他的观点和一些持相似观点的学者的观点,出现了“名动词”这一术语,即对直接做定语的这一小部分动词的称呼。[1]

李晋霞在《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中对动词直接做定语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没有指出单音节动词作定语的现象。因此,本文在整理众多学者关于定中结构,动词直接做定语现象的观点后,认为部分单音节动词也可直接作定语。例如:炒河粉、煎饺子。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名词性三音节词语的动宾结构,具体可分为“1+2”和“2+1”式。下面將通过与“双音节”动词比较,对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1 “1+2”和“2+1”三音节短语动词作定语的情况

杨书俊在《国家语委词表三音节词语统计与分析》中分析:“三字节词语中名词性词语有9094个,占总数的82.94%。三音节词语内部结构关系动宾结构数量有754个只占据6.92%。”[2]然而文献数据库并未对词语进行详细分析,只是简单分析三音节词语词类和三音节词语内部结构关系的比例情况。

但从中不难发现三音节词语中名词性以及定中结构占优势。动宾式的名词只存在两个,由此可见,语法习惯上,人们把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加名词直接当作偏正结构来看。关于“2+1”三音节短语动词作定语,李晋霞在《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中论述:“我们能列出的“2+1”模式(双音节动词直接做定语),以及《动词用法词典》所列出的唯定中动词,即我们列出的“2+1”模式中的双音节动词是唯定中动词。”[3]可见在三音节词语里,双音节动词可以直接做定语,如:游泳馆。游泳是双音节动词。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对三音节的语音段落的搭配有过专门的论述,认为动宾组合的在音节上大多是“1+2”式,偏正结构的大多是“2+1”式。我们接下来看“1+2”模式(单音节动词作定语),这个模式在语法和内部结构上产生歧义,即序言里所提到的“爆米花”词语,在北大语料库收集信息如表1。

“爆,烤,炸,炒”是典型的能带宾语的单音节动词,后加的名词,构成的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搭配,比如现实语境中,没有“爆米粉”、“爆薯条”、“烤米粉”这种说法,虽然形式上固定的搭配,但其可变形强,如果出现“炸红薯”这种做法,炸红薯也会被当做食品名称,即这类动宾结构名词受食品制作方式的影响。可以用数量词来修饰,如:一份“炒牛河”,一盘“炸鸡翅”、一包“爆米花”等等,而“爆腰花”、“炒牛河”通常也都会作为一种菜名出现。也就是日常生活比较常用的食物名称,属于名词范畴。

我们在北大ccl语料库里找到了如下的佐证材料:

楼下有一条小胡同,胡同里有钉皮鞋的,烤羊肉串的,修自行车的,崩爆米花的,卖煮玉米的,卖烤红薯的,一派人间烟火。两人分手之前,女歌星到烤红薯的炉子前,买了一块烤白薯。(《我叫刘跃进》)[4]

也有观点认为“烤”是一种方式,强调这个红薯是用“烤”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按这种说法“烤红薯”是状中结构。对于这一观点的看法,将在第三章进行详细论述。

另一方面,医用专业术语如“嗅神经”,单从内部结构来看“嗅”为单音节动词,而“神经”是医学名词,其为动宾结构,组合在一起是名词性词组。这些特殊情况的存在也证实了单音节动词可以直接做定语。

对于“打气筒”、“擀面杖”之类的词语,即中间的成分既可以和前面的成分组合,也可以和后面的成分组合。“打气筒”如果按内部语法结构,更明显倾向于“打”与“气筒”这样的组合,而在语义上“打气”组合在一起,“筒”作为中心语才更为合理,才是一个定中结构的组合,依据个人主观感受和经验,我们发现,在读这类词汇中,读音更倾向于“打气/筒”,“擀面/杖”这样划分。其在语音,即韵律上特点,本文不做研究。

综合上面情况,可发现虽然三音节词语结构中偏向于定中结构,名词性词语占主体,但仍需要细化语言材料,特殊情况要单列出来,双音节动词和单音节动词可直接作定语,且并非是一种修饰作用,而是整个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被名词化,且有专有名词的倾向。

2 动词形容词化与加“的”的区别

朱德熙:“在汉语里…车…动词必加上“的”字才能修名词。要是把动词直接加在名词前头,造成的就不是偏正结构而是动宾结构”。也就是说,V+N只能构成动宾结构,若是偏正结构,则一定是v+的+N的形式,朱德熙先生也有提出“名动词”这个概念,这里讨论动词形容词化和加“的”问题看起来没有意思,但这一问题更加证实单音节动词直接作定语这一现象的特殊性。

我们说“打气筒”、“擀面杖”其实确实可以看作“打气+的+筒”,“擀面+的+杖”。

“2+1”模式,“游泳馆”“造纸厂”确实也可以做“游泳的会馆”“造纸的工厂”,出于表达的流畅,语言审美上“打气筒”、“造纸厂”这类三音节词更占优势,这类动词确实有形容词化倾向。

而对于“1+2”模式,烤红薯,爆米花,如果在动词后加“的”,如“烤的红薯”还相对顺路,“爆的米花”“炸的丸子”听起来很奇怪,这也说明这类动词并没有形容词化。

3 单音节动词直接做定语中的单音节词多为烹饪词汇

上述讨论了单音节词汇可以直接做定语,答案局限于“爆、炸、烤”此类词,动词词汇后面还要详细接入食材才能构成动宾形式的名词性词语。“爆、炸、烤”类词汇为烹饪词汇,烹饪词汇有其他属性,拿《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炸”的释义为例:

炸zha二声调。是用旺火加热,以食油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特点是旺火、用油量多(一般比原料多几倍,饮食业称“大油锅”)。炸可分为清炸、干炸、软炸、酥炸、卷包炸和特殊炸等。

从这个解释看,炸虽然作为动词,但其含义比较丰富,炸直接可以看作烹饪的一种方法,词汇独立性强。相比较“打、抓”等名词,炸更具体化。而烹饪词汇运用时通常在它们前面加一些修饰词。如“干炸”、“烧烤”、“爆炒”等,但在现实生活用语,我们往往只用占主导地位的烹饪动词,如“烧烤”一词中,“烤”的词义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说文解字》、《方言》、《烹饪技法》等书都有对烹饪动词进行解释。

我们认为烹饪动词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方法动词。②独立性强。③历史悠久。

针对有观點认为“烤是一种制作食物的方式,因此烤红薯等类词为状中结构来说。”我们认为从语法上分析,这个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根据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里的观点:单音节动词大多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如表示身体某部分动作的动词“咬、咽”、表示可以不凭借工具而用手的动作的动词“摸、摘”、表示需要凭借某种工具而进行的某种动作如“埋、写”。[5]来看“烤”这个单音节动词,“烤”本身就是一个表示凭借某一种工具进行动作的动词,因此“烤”并不是代表一种方式,而是用某种方式进行的动作,进而验证了“烤红薯”是一个动宾结构。在演变过程中,整一个动宾结构被看作名词,更加准确来说,它和“爆米花”、“煎鸡蛋”这类词一样被列在菜谱中,成为食品名称或者菜名。据北大ccl语料库数据显示,这类词的名词性相比较于“爆腰花”、“焖猪蹄”这类词食物名词更加稳定。“爆腰花”“焖猪蹄”在作为菜谱里的菜名中,是这类菜的总称,实际情况里还是会出现“锅爆腰花”“酱焖猪蹄”这种叫法。如果把“烤红薯”看成动宾结构的动词性短语,多与“去”进行组合搭配,例如“我去烤红薯”,但在实际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说“我去烤一些红薯”,就是会在红薯前面加一些数量词,从而更强调“烤”这个动作行为,而三音节词里“烤红薯”的“烤”的动作性被削弱,更侧重于“红薯”这个食材。

因此从中得出单音节动词作定语是一种特殊现象,这类单音节动词是比较特别类的烹饪动词,而且在直接作定语时,其动词的动作性被削弱。

4 总结

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名词性三音节词语中动词直接作定语的现象是存在的,在双音节动词中,动词有形容词化倾向,但单音节动词直接作定语是一种特殊情况,这类动词的动作行为被削弱,且多为烹饪动词。

参考文献

[1] 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6(1).

[2] 杨书俊.国家语委词表三音节词语统计与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5-72.

[3]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4] 北大语料库:http://ccl.pku.edu.cn/corpus.asp

[5] 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