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探讨

2019-04-19 04:40李国长
新课程·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流动人口有效措施

李国长

摘 要: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这部分群体数量逐年增加,他们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急需积极有效切实的解决方案,这一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社会民生。因此,针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因素

第一,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城市、农村二元户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无形中让城乡居民有了差异化。户籍制度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非常大的障碍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在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承担者是户口所在地的政府,随父母流动到其他非户籍所在地城市的适龄儿童他们的义务教育流入地政府是不承担的。这就导致许多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完全平等的享受到本地户籍一致的教育资源。当地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人力配备都会以户籍人口为参考,大量的外来人口子女很容易使当地公立教育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所以许多当地政府无法按义务教育标准承载过多计划外生源,导致一些外来学生无法入学。第二,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前面有提到我国的义务教育是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拨款比如“两免一补”的财政费用都是在户籍地的,虽然国家在尝试推行义务教育财政随人交接,但一直未能完全实施以及普及。一些大型城市,外来人口率非常高随之迁移的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也数量庞大,这就加大了城市义务教育财政压力,但为解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政府只能在教育承载能力之外加设班级,学校为支撑多余开支增设费用,将学生塞入私立学校子弟学校等。教师、教育设施资源的过载,私立学校、子弟学校有限的教学条件,导致外来人口子女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他们的义务教育质量无法完全得到保证。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制约。大量城市公立学校尤其一些重点中小学都会设定自身的入学要求,例如要求入学子女父母房产在规定之内,对班级进行本地、外来区分编制等。流动人口子女大部分无法达到住房标准,子女入公立学校較难,即使政府给予安置也可能被学校分班别类区别对待。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政府财政经济因素、家长经济因素。政府财政因素主要由财政制度原因导致这里不再赘述。家长经济因素主要因为家庭收入较高的非本土人口大部分可以通过购房、人才计划等方式解决户籍和教育问题,因此剩下的大部分有困难的流动人口主要由基层务工人员组成。这类人群收入较低,无法享受与户籍紧密联系的医疗保险、就业下岗制度等社会保障,子女无法正常的在城市享有义务教育权利,他们需要承担更大的生活支出和教育支出,比如学校高额的择校费、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也就更难如城市子弟一般进行课程之外的培训辅导,这些也就造就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

(三)意识因素

第一,学校、政府对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关注意识不足。虽然中央政府一再重视这一民生问题,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各级推行度不强,没有及时有效地出台解决方案,学校对于这一特殊人群未给予特殊关注。第二,部分学校教师教育意识上存在偏差,对外来人口子女区别对待,甚至言语行为中带有排斥现象。第三,家长教育意识不强。流动人口父母中相当部分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教育的理念以及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配合学校、老师教育、以及教育子女方式方法上都普遍存在缺失。

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弱化户籍差别,平等教育资源

我国已经逐渐在推行的户籍改革需要更广泛的推广,在政策上弱化城市和农村的户籍差别。尤其在义务教育制度上,应完全消除教育户籍标准,不再用明确的政策制度进行人群区分。适龄儿童应不分户籍差别,以居住地就近入学而不是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设立相关法律用法治的手段保障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入学,将流动人口义务教育问题纳入流入地政府义务教育考核范畴。

(二)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做到“钱随人走”

设立经费保障制度,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分配到人,资金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流动。制定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合作交接制度,充分合理地支配义务教育资金,“钱随人走”“责随人走”,以此减轻流入地教育财政压力,从而提高流入地教育承载量,使每位适龄儿童不论身处何处都能享受平等的国家义务教育权利。流入地教育财政的增加,不仅可以用于扩大公立学校的规模增加流动儿童的入学机会,更能改善教育环境减少学校教育资源超负荷运行,让流动学生获得更优质平等的教育资源。

(三)增加流动人口收入及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强调用人用工单位的社保缴纳;第二,统一全国地域社会保障使用,减少地域限制;第三,以居住地进行下岗、失业人群保障,保证流动人口尤其青少年的生活和教育;第四,在允许的条件下给予子女在教育阶段的流动人口父母一定的政策优惠,比如税收优惠、创业贷款支持等。以一系列措施增加流动人口的收入减轻其生活教育负担,减少父母的频繁流动和教育经济困难以此保障其子女能够更好地获得教育机会。

(四)加强学校、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意识

第一,学校要端正教育风气,平等教育资源,不以地域区分学生,并且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关注比如心理健康关注及家庭情况帮扶。端正校园风气,杜绝学生、教师戴有色眼镜对待外来学生。第二,端正教师教育意识,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因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处于弱势,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相对而言更可能出现缺失和偏差,教师应以良好的师德及时以学校教育弥补,尽可能和家长沟通交流以求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第三,流动子女家长应及时配合学校、老师关注子女教育,多参与子女教育活动,以良好的方式方法对子女进行沟通和教育。尽可能减少地域的变动,因为这样会增加子女的转学次数,频繁的转学对于教育的连贯性和长期性是不利的,更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发展。

三、结语

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这部分群体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流动人口将达到3亿,他们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急需积极有效切实的解决方案,这一问题关于社会稳定、关乎社会民生。

参考文献:

[1]杨万松.积极回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新期盼:以池州市贵池区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7(4).

[2]马雯嬿,何橄,段港飞,等.上海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868。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流动人口有效措施
漫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