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检修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2019-04-22 07:15林丹
科技视界 2019年6期

林丹

【摘 要】机床检修是一门比较复杂的专业课,教师通过分组教学法,分批任务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有了竞争和激励,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掌握机床检修的技能。

【关键词】竞争与激励;机床检修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分批布置任务法;自主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6-00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22

【Abstract】machine tool maintenance is a more complex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have competition and motivation through group teaching methods, batch task teaching methods,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methods. They can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complete their studies and master the skills of machine tool repair.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Incentives to Repair Machine Tool Group Teaching Method Part Arrangement Task Method Self-learning Method

在我们电气专业,机床检修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它需要有前面对各种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知识体系,也需要学生对万用表有比较熟练的应用。所以,这门学科,在电气系一向是学生比较害怕,也是老师比较难教的学科。经过很多教师的努力,改进,如今我们在机床检修中,发现竞争与激励在学习中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学校的机床,是一种模拟机床,由老师做好了线路,出了故障,让学生去检修。在这个机床检修中,比如磨床,镗床,铣床,难度逐渐升级。但是学生参差不齐,他们的知识能力,操作技能和心理能力,都不一样,分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消耗了老师的大量精力,学生却没有几个能学的好的。而中职校院校的学生大多初中毕业,本身对学习都比较有惰性,,缺少主动性,而且理解能力比较弱,通常是老师拨一下动一下,老师不盯着可能一节课都不知道是学习了还是没有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非常重要的。

面对教学中的竞争与激励,结合几个老师的教学经验,我对机床检修的教学方法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分组教学法是竞争与激励的前提。一个班至少也有三十几个学生,但是模拟机床就四五台,教师也就两个。就有限的学习时间而言,如果真的要教师一个个的手把手教,很大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不但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教师也是弄得精疲力竭,分组教学就凸显了它的优点。

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分成4-5组,由教师挑选比较好的学生做组长,组员可以自己去挑选哪一组,而且进哪一组也必须由组长同意。这样的过程,类似于一个简单的小面试,也是就业指导教育融入课堂的一个小尝试,学生的反应还是比较热烈的。分组完毕后,教师在黑板旁边贴一张大海报,上面是每个组的名单,任务栏里有每天任务的布置,每个人名后有空余栏,由教师填写符号,星号表示任已完成,叉号表示任务未完成。

在課堂上,教师完整的讲完一边机床的调试方法、检修方法后,就开始分组教学了。教师集中全部组长,直接对组长进行教学,即理论和实践操作全部教授完毕。第一是把机床的线路组成和线路特点,都一条条讲清楚,让每一个组长都能看着机床的线路图说出租场和线路特点。第二是让组长观察教师演示调试过程,即把机床的正常运行过程操作一遍,组长也能完整的操作一遍。第三是让组长观察教师演示故障检修的过程,然后教师出故障,组长能够独立完成检修。这样,在组长之间就形成了竞争,哪个组长完成得好,哪个组就可以先进行学习。面丢这样的竞争,组长自己非常积极,而后面的组员也在为组长加油,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组长经过教师考核合格后,再由组长对组员进行教学。组长必须要很完整的掌握机床检修的知识,才能去教组员。组员不直接跟老师学,心理上就不会太紧张。有研究表明,学生跟着自己的同学学习,心态会比较好,如果出了错误,同学之间进行纠正,不会有逆反心理。组员之间也形成了竞争,有的组员一个人就占据了一节甚至两节课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组员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候,组长会指挥其他学习比较好的组员,把他带到一边给他单独辅导。

除了组长之间,组员之间的竞争,组与组之间也在相互竞争。黑板上的名单里学习进度随时更新,在同等的时间内同一个任务,哪个组完成的人数多,或者同等的时间内哪个组完成的任务多,一目了然。每个组之间都会积极的应对竞争,努力使自己组的名单看起来漂亮。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分组法让教师解放了双手,更好的进行课堂管理,还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投入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其次,分批布置任务法是竞争与激励的纪律保证。在分组教学法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处于未上上机状态,如果放任自由,那么课堂纪律就荡然无存,所以分批布置任务十分重要。而且机床检修的任务也比较多比较重,只去操作机床,根本完成不了教学。分批布置任务,指一次布置两到三个任务,可以是描画机床的图,完整写出机床调试的流程,把检修的故障写下来等等。如此,上机的同学完成调试和检修任务,不上机的同学完成画图和写排故任务书务等,各有事做,课堂纪律就得到了保证。

比如,在这节课上,五个小组长分别带领了两个学生进行机床检修,这两个学生一个听,一个检修。如果出现了错误,那么组长对这个学生进行指正,另外一个听了相当于学了一遍,自己操作时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自行解决。与此同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有的在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在背诵检修故障方法和流程。老师可以随机检查学生的故障检修流程,或者对他们进行默写。整个课堂井然有序,不会因为有人不在座位上而乱糟糟,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分批布置任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通过任务布置,让学生了解机床检修要掌握哪些内容。任务分成几种几类,需要教师充分了解课程,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进行调整。学生按照这些分批的任务完成,不但能够基本掌握机床检修的内容,也因为获得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有了内心的满足感,激励他们更加有自信的去面对下一轮的学习。

实践证明,分批布置任务后,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系统性和完整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次,自主学习法是竞争与激励的刺激手段。无论是教師讲授,还是组长讲授,都是由学生听到练,学生不一定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和技能点。引入自主学习就是刺激竞争与激励的手段,如何引入也十分重要。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是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即教师经过几轮对学生的检查,如调试,排故,默写后,发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才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具体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让每组成员之间相互出故障,或者换组出故障,然后分组开展竞争法进行检修,时间最快、检修质量最好的组进行奖励,时间最慢、检质量差的组进行惩罚,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掌握好知识和技能,不让自己的组落后。这种同学之间的出故排故,容易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课堂上,一轮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教师随即展开检修竞赛,五个组组长相互出故障,A组出2号机床的故障,B组出3号机床的故障,以此类推。然后五个组由教师随机在分组名单上选一个学生来检修,同等时间可以有一个后补。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前期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为了自己组的“荣誉”会立刻复习故障知识点,而学习比较好的跃跃欲试希望老师能抽到自己。对于获得第一的小组,老师会进行适当奖励,比如这周的卫生这组轮空,下次的默写这组免写。

奖励虽然比较小,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学生之间的这种自主学习,更加有助于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这个班的机床检修的学习效果是很显著的。

最后一点,不论教师通过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激励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我的这些教学思考建议和,是从学生主动性出发,希望学生能在竞争和激励中更加主动更加自信,不仅仅是学机床检修,也可以以此积极地态度来面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年第30卷第1期.

[2]《机电新产品导根》2005年第12期.

[3]《机械》2007年第34卷第8期.

[4]《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