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研究

2019-04-22 07:15徐娟薛小刚
科技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运行机制

徐娟 薛小刚

【摘 要】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建立应用型的学科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关键在于实现学科建设中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有机融合,提高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然而,由于广西地区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从高职、高专转型而来,学科基础薄弱,学科建设的物质条件落后,学科建设标准缺失,使得其学科建设目标不明确,学科建设过程困难重重。本文调研了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该研究对我区乃至全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的应用型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广西特色;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P20-2;G6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6-018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69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te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field, there is a strong demand for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in societ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o develop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establish applied discipline groups and serve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disciplines i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value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erve local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in Guangxi, the weak discipline foundation, the backward material condition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lack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he objectiv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not clear and the proces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be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applied technology-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our region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o the promotion of local economic capacity.

【Key words】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uangxi characteristics; Operating mechanism

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教育部就筹划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核心是改变单一的学术型研究型办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1]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地方高校轉型向应用技术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基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技术技能创新的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2]然而,在 “双一流”高校建设计划的背景下,通过地方高校转型而来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该如何发展?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对“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的回应及相关建设标准缺失。应用型本科的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划分或转换,而是涉及区域经济社会特色与高校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学科是新兴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的主体和关键,也是体现应用技术型高校办学特色的核心,一所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往往体现在其学科特色上,而特色学科的实力也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实力。[3]然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刚刚起步的新事物,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相应建设标准缺失,学科建设目标无力摆脱传统思维,进而产生动态调整机制缺乏,政策安排与实践建设的偏重 “量”的增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基于应用型成果转化及服务提供体系无法建立。聚焦应用型学科建设,符合高校管理的规律和由地方本科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实际。广西自治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很多从师范、农林类院校转型而来,其学科相对比较传统、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的特色不鲜明、培养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还很薄弱,与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研究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特点及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区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发展概况

2014年, 广西区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继续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工程。[4]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独立学院等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成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调研其发展现状,研究其所处发展阶段,是加快其发展的前提。

1.1 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基本情况调研

我们首先通过实证调研,调查研究了广西地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与学科建设相关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就业和师资等情况。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以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领导及相关企业人员展开调查工作。调研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横跨广西区26所院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6份,收回有效问卷36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调研数据利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利用数据拆分、多变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所得调查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有76%的被调查对象支持地方本科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特色发展道路更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表1所示,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有92%的受访者认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更适合应用技术型高校。被调查对象更加认同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是为了破解就业难题,就业问题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的推动力。对师资情况的调研表明,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聘任标准依然首选学历学位(占比86%)、教学能力(占比65%) 和科研能力(占比63%),对于实际技能(占比20%)和任职资格证书(占比16%)重视还远远不够。对于在岗教师,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仍然偏重教学和科研依(分别占比为93% 和85%),对于教师的社会服务指标(占比40%)与实习实训(占比为21%)等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名片”的关键指标还不够重视。调研结果表明高校学科人才队伍还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高校模式,缺乏校企交流。

进一步师资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校企资源共享、互派人员互访和讲学等师资互动有了一定发展。然而,一方面,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方面,还缺乏良好的校企协同,特别是缺乏企业和社会的有效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还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稳定性和长期性欠佳,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要求相对稳定的企业合作和参与相矛盾。调查数据显示(如表2所示),企业自身利益、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交流渠道等因素被认为是合作能否进行的主导因素(均占52-61%),而学校和企业对于合作的主观意愿则并不起到主导作用(分别占31%和8%)。同时,企业合作意向、合作机制被认为是主导合作效果的因素(分别占63%和53%),这表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科建设过程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参与。

应用技术型高校校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攀升趋势,然而其就业质量和自主择业空间仍然有待提高,自主创业成效仍然较低。招聘岗位需求与应聘学生的专业存在巨大差异,是困扰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问题,折射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应用学科建设的固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需求的矛盾。就业与企业需求情况的调研,如表3所示,关于就业岗位的问题,超过69%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所学专业或专业技能背景与企业要求不完全一致,仅有30%的毕业生能在本专业领域就业。这反映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专业和学科群建设方面,不仅没有能准确的把握未来,适应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跟上现实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涉及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调查当中,除了25%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形象起到关键作用,超过77%的受访者认为学科方向及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关键,这也突出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就业时,适应企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是其中的关键。其他非专业技能,如个人表达能力和英语水平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但专业技能、学科方向和校企合作关系仍然是影响学生就业的关键的甚至是主导的因素。

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见表4),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学科层面,诸如学生专业技能方面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要求存在偏差;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培养方案落后等几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主要问题不在学校和教师的能动性层面,而大多是与学校学科建设相关,特别是相应学科专业技能教学条件落后是最为突出的原因。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未能深入到学科建设层面,因而不能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操作的同步进行;学校自身学科建设与企业的脱节,使得学生实习实训称为企业的负担。

总之,调研结果表明,广西区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对学校的建设规划、校企合作、就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长远规划目标欠缺,缺乏企业参与有导致其不能基于对社会工业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在整个培养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学科建设缺乏核心和重点,导致缺少原创性的技术成果,难以承担引领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重任。

1.2 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进展情况

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通知》,确定9所高校的34个专业上榜广西一流学科建设,19所高校的25个专业上榜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名单。提出了广西特色、打造更多学科高峰等目标。如表5所示,应用技术型高校中,玉林师范学院等七所学校的七个学科入选了广西一流学科建设,超过我区应用技术型高校总数的35%,占所有高校的学科总数的1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河池學院和百色学院等学校的入选学科虽然体现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历史特征,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根本任务并非进行基础研究,入选专业对当地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很难实现直接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尽管不少入选学科体现了应用特色和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但入选高校缺乏民办高校、入选学科数目与学校招生和办学规模相比较而言偏少等等,都表明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

2 广西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广西地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科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办学定位模糊,专业定位与培养特色不明晰

专业指向的岗位不清、专业定位偏高或偏低,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没有找准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跟风走。尽管学校专业进行了调整,但办学模式仍然照搬转型前的学院派模式。另外,对区域经济情况调研不足,学科建设动态调节缺失,导致毕业生供给在短期内远远超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造成就业难题。

2.2 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总体学科建设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一方面,缺乏调查研究,某些学科不断随意增开或取消专业;另一方面,某些学科思维僵化,抱残守缺,沿用旧有办学模式,缺乏灵活和适应性。

2.3 学科培养模式与方法单一、专业课程体系更新缓慢

教育模式学應用型特点不明显,基础理论偏多、偏深,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实训偏少,存在应用型专业课程建设学术化倾向的问题;应用型师资力量薄弱,存在较为严重的维学历论,离应用技术型大学所需应用型教师资源还存在较大差距。

2.4 过度依赖政府权力,使得政府行政管理成为学科建设的指挥棒,造成学科建设方向与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价值的矛盾

2.5 过度依赖学术资源,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发展的动力单一和方式异化

2.6 学科发展缺少特色,偏重量的扩张,忽视应用型学科质量提升

3 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坚定应用技术大学改革道路,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进新型应用学科专业群建设。

应该面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建设一批与地方行业产业集群密切对接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同时,应发挥多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势,发挥应用型学科专业的应用特长和学科特色,积极参与和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科专业知名度,发挥学科品牌效应。坚定依据地方特色构建学科专业群特色是全面推进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最佳途径的信念。

(2)制定学科专业群建设方案(下转第129页)

(上接第182页)

政策保障是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地方特色应用型学科群的根本。首先,要制订学科专业建设方案,推动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和地方经济结合的地方特色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课程与教材,进而推进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保障体系,全面指导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

(3)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科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才能够扎实推进学科专业群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分清主次,确保学科专业群建设方案抓住重点落到实处,得到切实的实施、取得切实的成效。

(4)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学科专业

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共建的新型集群。[6]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要合作共建、文理搭配。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校地互动、校企交流。

(5)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4 总结

总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是涉及到学科建设、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广西地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应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力,以建设新型应用学科体系为目标,坚持社会参与、校企协同,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特色的学科和教学科研平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应用成果转化,服务广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娜梅,陈方.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辨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7):65-66.

[2]吴伟.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7(32).

[3]徐军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要聚焦应用型学科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7(01):3.

[4]玉胜忠.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多元出口的办学模式实践探究——以广西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J].中国培训,2016(20):11-13.

[5]姜淼芳,肖爱.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模式的反思与体制创新[J].江苏高教,2017(9).

[6]刘海峰,李娟.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天中学刊,2015,30(4):137-140.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