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E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研究

2019-04-22 07:15崔媛谢辉隋国研
科技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中高职衔接教学评价

崔媛 谢辉 隋国研

【摘 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开展课程衔接,其实质在于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是验证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建设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方案,需从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机制上,建立符合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自身规律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CBE;中高职衔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F59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6-021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82

【Abstract】Curriculum convergence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The essence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to use lifelong educ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verify whether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program of the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elf-regulation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Key words】CBE;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connection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CBE(能力本位)職业教育课程观源于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先进的农场机械,农村地区的土地补助学院的建设为未来的农民提供了培训机会,以协助很大一部分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这些培训较少依赖死记硬背的教学和学习,而更多地依赖于实践,并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了检查。在工业革命之前,高等教育是为精英和准备成为思想家而不是实干家做准备的。试图容纳后工业劳动力的进步教育运动,通过倡导教育不那么注重以传统为基础的学习环境,而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CBE的广泛应用做出了贡献。

随着CBE的普及,了解CBE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教育目的是非常重要的。CBE是文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运动的综合体。CBE模式包括强调结果、强有力的教学、使用跨学科资源和评估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能够证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通过获得所确定的能力而获得的行为。随着美国教育推行问责制,全国各地的教育项目都在试图寻找创新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力本位教育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成为许多学术机构和认证机构青睐的模式。

中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有机衔接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作为衔接的核心与重点,课程衔接是整个衔接体系的落脚点。课程衔接要理论先行,为课程衔接的实践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与支撑[9]。中高职衔接课程在人的终身教育需求、人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性规律、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等理论依据前提下,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衔接、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衔接以及考核评价的衔接四个方面。但以上四方面的研究没有从能力本位角度进行分析,并且基于能力本位进行课程体系开发。

目前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以中职、高职教育背景的毕业生为主,同属于职业教育的中高职都是培养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但存在培养目标上的层次区别,中高职人才培养,到底是培养中职,还是培养高职,目标定位不清晰。大多数中职、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上出现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造成中高职的课程差异性小,甚至完全重叠。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重复,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高职学生对口衔接得不到有效地实施,难以到达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基于CBE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思路

1.1 “中高职接力、服务区域”的专业衔接

充分调研分析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对接湖南新型战略产业,解决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发展亟需人才问题,配置合理的中高职专业对接。积极应对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转型的变化,重视学生的学业进修、终身学习和职业规划,分析中高职专业衔接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递进、延伸和对接的关系,合理设置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确保专业衔接的合理性。

1.2 “与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课程衔接

依托武陵山片区旅游职教集团,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设立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专项小组。以培养基于具体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层级递进的模块化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密切結合职业领域发展,链接国家职业标准,以企业真实案例、项目为教学载体,从单项到综合递进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对接。结合企业岗位实际,开发基于岗位能力的教学情境,实现“传授、模拟、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

2 基于CBE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实施安排

(1)能力是以现在时态和学生可能做的事情为基础的。学生可以从学校、网络和社区的各种学习经验中选择。教师可以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和学生合作,整合适合学生兴趣和学习风格的个人学习途径。

(2)学生需要掌握理论和职业准备标准相一致的能力。每个能力都有明确的、可转移的学习目标。

(3)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和更多的实践机会,以确保他们在学习阶段和职业生涯的准备方面保持步调一致。

(4)教学团队、企业合作伙伴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实时数据,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独特的学习计划。

(5)综合评价体系是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性评估指导日常教学和学生选择定制的学习机会。总结性评估表明掌握了能力。学生在准备好并有多种机会展示掌握能力时进行这些评估。

(6)等级评定反映的是对能力的掌握程度,从高级到不称职不等。当学生没有获得课程学分时,他们的成绩表示需要重新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整个课程。

3 基于CBE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突出新型“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主要从课堂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技能操作评价及期中、期末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学校评价主要通过企业座谈、企业调研以及跟踪监控机制,企业评价则是来自行业的专业指导委员进行技能现场考核,校企公共实施质量管理;同时引入“第三方”(即宾客)评价;建立适应高素质生产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7]。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突破传统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市场需要实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机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体内容与措施如下:

(1)根据教学管理实际,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实习管理、质量管理,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2)实施分阶段、弹性教学组织模式。积极探索弹性学制,按照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1:5:4的课时比例,分阶段完成教授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其中公共课程在校内完成,专业课程由校企联合教学,实践课程以岗位实践为主。

(3)推行新型“质量评价—反馈”教学考核模式。建立“质量评价—反馈”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方式方法。理论知识采取教师评价、过程考核、试卷考核等常规方式;企业实训采取学生作品、实训报告、学生自评、企业考核、学校跟踪监控以及校企座谈等考核模式;岗位实践采取调研报告、宾客满意度调查表(纸质)、网络调查问卷等考核方式方法;以客人满意度、以顶岗实习的服务费和客人奖励为考核标准。

(4)建立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通过企业调研,企业座谈、访谈,关注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评价,进行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学校教育关联性研究,提升专业教学质量[8]。

新型“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将“课堂”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延伸到了实训室、实训基地和企业岗位,真正实现景区就是教室、游客满意度就是标准;适应高素质生产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途,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行业欢迎度、社会认可度必将出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江毅,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

[2]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3]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4]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5]肖凤翔,肖艳婷,雷姗姗.基于课程论视角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31).

[6]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2004(5).

[7]海南省申报中央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规划

[8]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会计电算化专业. 2013(4).

[9]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依据分析与内涵研究.互联网论文库.2018(6).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中高职衔接教学评价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