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019-04-22 06:51王东勤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重要作用

王东勤

摘 要: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人才,其自身的性质定位、组织优势和主要职能等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参与者,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国家治理;重要作用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6.008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6-0042-05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决定》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点和优势,用实际行动珍惜好、维护好、巩固好这一制度的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2月6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就参政党的性质定位作了明确阐述,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新的理论判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相结合,突出了民主党派的性质,也进一步明确了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这一论述对参政党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参政党参政能力的现实选择,加强参政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是时代的迫切召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组织优势有利于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民主党派是由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目前,八个民主党派共有成员接近120万人,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大多数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拥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较为专业的判断能力,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很好的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1]。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等重大决策中,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助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主要职能有利于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参政党同样也可以在国家治理中承担起社会共识的凝聚者、社会整合的参与者、社会矛盾的调和者、社会服务的供给者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者的角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的方式。”[2]国家治理方式多元,协商民主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当前,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场准入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现实问题以及 “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既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又照顾少数群体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形成合理、协调、均衡的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方式

(一)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

参政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诤言、献良策。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重要形式。为了推进政党协商,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充分体现出了中共中央推进政党协商,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决心和力度,也为参政党开展政党协商提供了遵循和制度保障。

参政党汇集着一大批科技、知识、 思想、资本和管理等方面的精英人士,通过政党协商,可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智慧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提供有效的执政资源。同时,通过政党协商也可以充分反映各政党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從而能够化解矛盾、争取人心,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参政党代表着自身所联系的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各民主党派的主要负责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面对面就包括国家治理在内的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直接协商,既是执政党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参政党发挥其政党功能,帮助执政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在参加国家政权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 把民主协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渠道和方式,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国家治理理念,是加强和创新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参政党在政权层面就国家治理进行广泛协商,有助于发挥民主协商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能够增强社会各方面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制度,凝聚国家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国家治理的最大合力。参政党可以在社会各领域发挥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民主党派中的实职干部是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工作的骨干,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部门和岗位任职,直接参与政府工作,有更多的知情权,通过他们作用的发挥,可以带动各自所联系的民主党派成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工作中去,特别是在人大立法协商和政府科学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

(三)在民主监督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并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重大部署。这对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中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中国共产党。这种监督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需要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3]。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包括“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亲密友党。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可以对执政党的权力和执政方式进行监督,有利于御防政治腐败,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及时研究新的举措,听取参政党的批评、建议。因此,各民主党派应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责,开诚布公,敢于监督,自觉对各级中共党委、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等开展民主集中制、落实宪法和法律等方面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三、参政党提升参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人才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参政党理论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了统战部 “负责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安排的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排党外代表人士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等领导职务的工作,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5]。2019年,中共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三个文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早在199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6]。因此,要从巩固壮大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高度,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在政府和司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推动党外代表人土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商,在贯彻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动实施过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为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国家治理创造条件。

(二)参政党应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在每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内容,应时而变,应时而进。参政党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一方面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在不断变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充分发挥潜能,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另一方面,参政党不能墨守成规,固步于履行三大职能,而应不断提高对自身水平重要性的认识,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参政党自身要强化参与国家治理的协商素质和对接能力,打造和储备一支走出去会看、坐下来能写、站起来敢说的综合性、高水平的参与国家治理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参政党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

(三)参政党应进一步创新履职方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特殊作用

参政党的履职能力只有落实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协商中,才能够内化到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去。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参政党在参政觀念、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应根据国家和时代要求,发挥参政党的特有优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方式,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谦逊的态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恪尽职守、扎实进取,不断开创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的新局面,更好地为执政党解难分忧。一方面各民主党派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发挥“顺风耳”“千里眼”“智慧脑”的作用,对国家治理议题要亲见、亲历、亲为,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协商民主的有据。另一方面要提倡科学协商、理性协商,聚集推动国家治理的正能量。在互联网条件下,要通过搭建新媒体信息平台,广泛收集一手信息和挖掘与国家治理有关的一切信息,及时掌握各行各业和各地的基层动态,传播推动国家治理的好声音,做到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力求有序融合、观点大同,让最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得以表达,更充分地反映社情民意,更高质量地建言献策,凝聚正能量、传播正能量,让国家治理成果惠及全社会。

(四)参政党应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积极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政治创新。在目的论层面,就是要处理好国家与公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价值论层面,就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方法论层面,就是要处理好人治与法治、自治与管制的关系。因此,参政党要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充当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沟通联系的桥梁,当好执政党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一是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紧紧把握新时代脉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平台,以培育社会组织成长和协助社会组织履职为突破口,不断扩大和加深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服务提高各类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建立社会法制环境保护、祖国统一等专委会,适时对专委会委员进行培训,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提高建言献策能力。建立完善提案选题、定题、调研、撰写等工作机制,实行招标制和奖励制度,使优秀提案脱颖而出。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紧贴近社会民生,围绕中央及地方重大决策开展调查研究,通過召开座谈会、围绕主题深入基层调研、进行巡视和走访等,将调查工作落实到一线;撰写调查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文字言之有理,数字出之有据,将调查工作做扎实,切实发挥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参政党在国家治理中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韩金峰.发挥好人民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1).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3]黄晓翠,王目星,唐倩,解永强.新型政党制度与参政党民主监督[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

[4]本书编写组.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16:173.

[5]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5-09-23(05).

[6]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职务工作的意见[J].中国统一战线,1995(8).

责任编辑:杨绪强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