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19-04-22 20:34冯爱连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效果

冯爱连

【摘要】 目的:讨论中药浴足护理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外感发热患者2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使用中药浴足护理的患者设定试验组,每组120例,对其临床效果及干预前后体温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30、60、9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外感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浴足护理可有效缩短体温恢复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中药浴足护理 外感发热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foot bath nurs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exogenous fever. Method: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with exogenous fev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ho used the basic care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ho used the foot bath nurs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t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12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body temperatur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performed. Result: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30, 60, 90 and 120 minut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8%, which was higher than 83.3%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foot bath nurs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body temperature,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It is worth applying and promoting.

外感发热是急诊科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因受外邪所导致的以高热为表现的疾病,而连续的高热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其机体耗氧量亦明显增多,易致使患者出现脑神经细胞坏死、脑水肿及脑缺血等症。因而,及时有效地降温手段,对其病情的缓和具有重要作用。中药浴足护理是近些年临床上外感发热治疗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护理方式,此方式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药液对患者的足部进行熏洗而实现降温的目的[1]。本研究中,笔者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外感发热患者240例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对象,这些患者分别使用了基础护理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的中药浴足护理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240例外感发热患者临床资料,选入标准:(1)符合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2)无严重高血压疾病;(3)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伴有认知与沟通异常;(2)精神疾病;(3)心肝肾等脏器受损者;(4)恶性肿瘤。研究前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使用基础护理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浴足护理的12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28~67岁,平均(48.5±3.1)岁。试验组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5~69岁,平均(49.0±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教育、维持呼吸道通畅、体温监测、避风环境的安置、应急护理等。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浴足护理方式。方剂为笔者所在科室协定药浴方药:其中,薄荷粉20 g,连翘粉20 g,

麻黄粉30 g,荆芥粉20 g,川芎粉10 g,柴胡粉20 g,青蒿粉20 g,白芷粉30 g,防风粉30 g,将以上药物研制成粉末剂,于100 ℃水(4~5 L)中浸泡到水温为38 ℃~42 ℃,之后将其倒进浴足盆中(电子按摩盆,木盆),水位应在患者足踝处10~15 cm,浴足时间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针对体质较好、肥胖的患者可泡20 min以上,以全身出汗至湿透为止;针对消瘦体弱的患者可泡10 min,以全身出汗即止[2-3]。

护理步骤:(1)环境干预。保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及舒适,为患者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浴足环境。(2)心理干预。将浴足的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以提高患者对足浴的认知度和配合度;同时关注其内心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对其进行疏导,缓解其不良心理,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浴足护理具体实施过程:将水温及水量控制好,水量不是越多越好,水温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应以患者适宜为准。水温越高则会致使患者出现血管扩张过度的情况,而引发重要器官的缺氧、缺血等状况;如果患者在浴足过程中出现恶心、头晕、心慌及胸闷等状况,应立即终止浴足,使其卧床休息,并对其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血糖进行监测,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患者不可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浴足,由于浴足将会带走患者身体较多的热量,特别是在其糖原储存量较小时,极易出现血糖过低为引发血糖性休克的出现;患者也不可在餐后立刻浴足,如果餐后立即足浴,患者会由于温度的增高及热量的侵扰,而致使其皮肤血管出现膨胀的情况,进而其消化器官中的血液供应会相应降低,因而,使其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患者浴足的时间不可过长,久泡会导致其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影响其大脑供血;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生活,且应心情愉悦,同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便于早日康复[4-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体温变化情况。不同方式干预后,记录30、60、90、120 min时的体温数值,测量时间为10 min。(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效:干预60 min内,腋下温度下降超过

1 ℃或体温恢复至正常,且未有再次回升表现,同时其临床表现(流清鼻涕、鼻塞、喷嚏、周身酸痛、头痛、咽痒咽痛)基本消失;有效:干预60~120 min,腋下温度下降超过1 ℃或体温恢复至正常,且未有再次回升表现,同时其临床表现(流清鼻涕、鼻塞、喷嚏、周身酸痛、头痛、咽痒咽痛)明显缓解;无效:干预2 h后,患者的体温及临床表现(流清鼻涕、鼻塞、喷嚏、周身酸痛、头痛、咽痒咽痛)均未有任何好转迹象,且有加重趋势者。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30、60、9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药浴足主要是依据经络传导学说、藏象学说、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及重要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选取适宜的中药,将其煎至成药液,之后通过一定的配比后对患者进行浴足的过程,此过程使患者的足部经络得以疏通,刺激了患者的足部反射区,而中药离子通过药液浸润至患者的穴位、皮肤黏膜及反射区的吸收所引发的机体整体药理效用及对病灶的局部药理效用,进而使其机体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较为通畅,随之其功能则相应加强[6]。

中药浴足是近些年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特色保健方法,中医理论认为,乳、耳、鼻、足为人之四根。而足部是精气的根本。前人将人的脚比作为树的根,也就是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且在周代对中药浴足即有相关的文献[7]报道。《黄帝内经》中说:“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也就是说足部的起点在三阴经处,而其终点在三阳经处[8]。当代医学以为:“足乃六经之根,是人体的第二心脏”。除此之外,阳跷、阴维、阴跷、阳维均起于足部,冲脉亦有分支到足部,对全身器官、组织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9]。足部的穴位有300多个,反射区有67个,足浴可使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得以改进,使其脏腑功能得以调节,随之其内脏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亦得以改进,使其免疫力及自我防御力明显提高[10]。脾肾是主宰人体经络的先天和后天之本,但脾肾经起点在足部,而这些经络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使用中药浴足则可通过足部反射区刺激的加强,使其足部血液循环得以促进,同时其局部张力明显降低,使其疲劳消除、脏腑代谢得以调节[11]。与此同时,由于药液具有温热效用,可通过黏膜吸收、经络传导等方式,使得药物离子快速渗入到血液中,随之到达全身,以使其药效充分发挥[12]。本次研究中也发现,试验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一次验证了的中药浴足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在外感发热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使其体温情况得到明显改进,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春华.外感发热疾病患儿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91-3892.

[2]冯宝珍,杨艳碧,高秋燕.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6):184,186.

[3]曾樊莉,匡靜.老年骨折便秘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102-104.

[4]李梅,王琳,吴娟,孙盼,等.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出血性放射性肠炎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298-299.

[5]潘冬辉,周粉峰,段筱妍.中医特色延伸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4):184-187.

[6]刘敏芬,应红,黎蓉.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疼痛管理对扁桃体术后围术期安全及护理质量改善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5):202-204.

[7]林芳,游琼.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9(9):124-125.

[8]闵俊英,芦盛贞,王丽萍.随症采集法中医护理方案调治膝痹病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9):114-115.

[9]黄曼丽,孙卓垒,黄惠萍,等.围手术期中医特色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术后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9):154-155.

[10]陈春南,林溪泉.推拿结合中药浴足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6):103-104.

[11]徐丽华.中药足浴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26-327.

[12]邓娟娟,罗尧岳,陈偶英,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4):550-555.

(收稿日期:2019-07-04) (本文编辑:郎序莹)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