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9-04-23 06:32吴厚庭
关键词:护理学中医药大学毕业生

吴厚庭

(福建中医药大学监察审计处,福建福州350122)

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教育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教育的社会声誉、地位乃至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系统”及本研究整理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为基准,通过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近4年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护理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2013—2016届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2016届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36、280、186、210人,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7.88%、97.14%、98.93%和92.38%。数据显示,总体就业率较好,但2016届就业率较前几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针对2016届未就业的16名毕业生进行跟踪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部分学生不愿意从事护理相关职业,而跨专业就业竞争比较激烈,护理专业学生并无优势;二是部分学生因出国、考研而自愿放弃了就业机会;三是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一般,甚至个别学生因成绩原因无法按时毕业,又不愿降低就业期望值,导致这部分学生延迟就业。

(二)2013—2016届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1.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从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2016届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看,绝大多数毕业生留在省市一级的医疗单位就业,对口就业率高(表1);护理学本科生越来越受到临床用人单位的欢迎,竞争开始加大,而研究生的就业渠道相对本科生来说更为广阔,促使一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考研人数及其所占比例总体逐年提高(表2);参加大学生选调选聘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学校加大对毕业生参军入伍的教育力度,2016届毕业生有2位同学选择应征入伍,显示出新的变化。

2.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流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流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的“质”。有研究表明,高校所在地是首选就业地,在东部高校更为明显;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依旧集中在“北上广”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区域;就业区域与生源地

表2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2016届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考研情况 (n,%)

有较高相关度[1]。总体而言,近几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以福建、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八九成。少数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就业(表3)。据近几年学院统计,厦门、福州、杭州位居我校护理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热门城市前3位,但2015届、2016届本科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的人数较往年上升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近2年我校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比例有所上升,这些毕业生更愿意回生源地就业;二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扩大了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到中西部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大。受国家中西部就业政策鼓励、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各种优惠措施和高校就业指导优惠政策等影响,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呈现一定增长[1]。

注:不含应征入伍2人。

二、用人单位对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毕业生的评价分析

2017年1月,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评价,分析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校护理学本科学生培养质量,笔者设计了《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向福建省内19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对学院近4年毕业生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单位多为三甲医院。共发放调查表19份,收回19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思想品质、基础理论水平、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6个方面。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表现总体满意度较高,认为他们思想品质、敬业精神较好,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体现出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认可和肯定。从这几年我校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评价较高,社会声誉较好。

调查显示,科研能力方面获得“好”的评价为15.8%,获得“较好”的评价为57.9%,获得“一般”的评价为26.3%;创新意识方面获得“较好”的评价为89.5%,获得“一般”的评价为5.25%,弃权为5.25%(表4)。说明毕业生在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提升。

表4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 (%)

三、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一)政府层面

1.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能有效地吸引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改善目前全球性护士短缺的状况。政府可以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护士条例》等,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2]。

2.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吸引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对口就业。需要政府加大行政主体责任,增加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打击医闹及一切损害医护人员职业权益的行为,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民事权力,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吸引护理学本科毕业生到临床一线就业。

3.开展针对社会公众的护理行业认知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护理行业对维系人民群众健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社会对护士的职业认识存在偏差、对护理行业的内涵理解不够、护士的薪酬待遇与发展空间不尽如人意等都影响着年轻人的职业选择。每年高考各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专业招生第一志愿生源较少、入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后职业选择多元、离职率占有一定比例等问题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加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家长对护理行业的认知教育,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重要性。建议护理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护理学科专家利用各种平台主动宣传护理学科知识、护理行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和社会贡献度等,增强公众对护理行业的价值认同;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寻找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活动,表彰护理行业模范杰出人物,提升护理从业者的职业荣誉感。

4.加强媒体舆论监管,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社会公众对医疗纠纷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媒体。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广泛运用,信息传播迅捷、多样、复杂,一些医疗纠纷事件经不断发酵、传播甚至扭曲,成为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些医患紧张的新闻报道或多或少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产生了心理影响。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媒体舆论监管,客观准确报道医疗纠纷;同时,要加强与医院、媒体、社会及当事人等多方的协调沟通,正面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促进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5.加大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扶持力度。近几年,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很少面向县级及以下医疗单位就业,而基层医疗单位又急需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特别是有中医护理技术特长的高端护理人才。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比如加大基层就业的资金补助,提供职称、职务晋升上的便利等,让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留得住。

(二)学校层面

1.精心策划护理专业的招生宣传,提高护理专业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36人,与预期2020年要达到3.14人仍有差距[2],说明护理岗位就业前景广阔。要主动走进中学,同时通过招生网页及微媒体等多渠道多途径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宣传护理专业的学科实力、护理领域的杰出人才和护理专业的美好发展前景,吸引优质生源。

2.打造护理专业就业品牌。根据学校护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突出学校中西医结合护理、康复护理的办学特色,对我校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特色进行精准确定,培养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品牌毕业生,使其成为吸引用人单位的就业品牌。

3.适时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两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孕产妇比例增高,对助产行业的发展和助产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2017年3月,助产学首次以独立专业的形式出现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上[4]。因此,增设护产专业既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专业建设的需要。而增设康复护理专业,能进一步推进我校康复护理学科发展,提升我校护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养老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4.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应采取有效措施补足短板,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除设置护理科研课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举办培训班(或讲座)、本科生导师制、临床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举措外[5],重点应在优化调整培养方案、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及扶持科研创新项目等方面加以改进。

5.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就业工作水平。通过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课程,创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组织安排校园专场招聘会、专场推介会和宣讲会等,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精准发布就业信息;发动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加强政策宣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推动大学生参军入伍。

(三)学生层面

1.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除加强护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外,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锻炼提升综合能力,赢得就业机会。

2.响应国家号召,到国家急需各类人才的地区及基层就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要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发展机会、家庭及自身条件等因素。近几年,中西部许多省市及基层单位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在就业岗位、户口、薪酬待遇等方面出台了较好的政策,相对于东部地区大城市,发展空间更大,值得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关注。

3.合理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除面向医疗相关行业单位就业外,可根据社会需求及自身兴趣特长,争取公务员招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参军入伍、自主创业或出国就业等就业机会。

4.拓宽获取就业信息渠道,调整就业心理期望。就业信息获取对于毕业生成功就业至关重要。大学毕业生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获取就业信息,避免错过心仪的就业机会。此外,要客观评价自身条件及就业市场需求,合理定位,适当调整就业期望,从容就业。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中医药大学毕业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