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之和谐

2019-04-23 00:53汪潮
江西教育B 2019年3期
关键词:五彩池游泳教学资源

汪潮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是多变的,寻求课堂各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堂和谐之重要

1.文化学视野。追求和谐是一种理想的人文观。不妨从文字学角度解释一下“和谐”的意思。“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就是粮食,“口”就是用嘴吃粮食,基本的意思是有粮食吃,引申义为解决了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谐”字由“言”与“皆”组成,“言”就是说话,“皆”是大家都有的意思,就是说大家都能说话,都有交流、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可以这样简单地判断:“和”是一种生存的权利,“谐”是一种民主的权利。这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学描述。

从文化学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视野,更是一种教育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一种文化观念,是一种人文的认识和感受,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2.发展观角度。追求和谐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要义是:(1)发展是硬道理。以“发展”作为评价指标和归宿。(2)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不应是人为的、盲目的,应遵循科学理论指导,寻找发展的科学规律和特点。(3)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不是暂时的,而是长远的、永久的。(4)发展是整体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天地人和”:人与天和谐、人与地和谐、人与人和谐。

二、课堂和谐之需要

1.规则是和谐的基础。规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没有规则和秩序是办不好事情的。有规则,课堂教学才会有序,才有和谐可言。企业用规则管理人、财、物,学校用规则规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和谐的角度讲,规则能产生教学效益。

规则是一种规定的法则、要求,它是对大多数人的一种言行限制。但是它不只是管制人,其实它是在保护人的同时规范了人的行为。规范的行为是和谐的重要内容。规则的制定和使用又是非常灵活的,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大家认同的。和谐的课堂应形成一种把规则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良好意识和能力。

2.多元是和谐的条件。和谐只有在多元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真正发生。所以,多元与和谐之间就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多元为和谐提供了条件,和谐是在多元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和谐的课堂尽管需要有绝大多数师生都认同的规则,但课堂现实中总是存在多元现象。

3.认同是和谐的保证。认同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保证。认同是彼此之间的一种默认、认可、赞同、趋一,使双方的深入沟通、交流、对话成为可能。和谐的课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共鸣的,态度是一致的,价值观是趋同的。

三、课堂和谐之必要

1.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主要内容。而民主意识、平等观念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平等对话,学生是舞台的表演者,教师是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保持信息的双向、多向沟通,可以增加课堂的透明度,达到相互之间的了解、理解和谅解。信息对称,交流就畅通,课堂也就逐步和谐了。

2.弹性灵活的课堂教学规则。要对课堂的各种规则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只有规范化的教学行为,课堂才是高效而和谐的。规则的形成是一个通过内外力不斷“促成”的过程。其主要思路是:教师促成规则、集体促成规则、任务促成规则、自我促成规则。其中学生自我促成规则是一种“自律”的活动,有别于“他律”,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内在动力和保证。

3.多元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1)多种教学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这是众所周知的。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目标体系。要防止关注了某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却忽视了另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三分之一现象”。

(2)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目前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步从关注教学形式为主转向关注教学内容为主,即从“方法时代”走向“内容时代”。教学内容是由各种教学资源汇合而成的,例如,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文本与媒体等资源。对各种教学资源要进行整合,使其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3)多种教学因素的整合。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是众多的,有教师与学生、内容与形式、数量与质量、情趣与理趣、过程与结果等。一个和谐的课堂不应是单一因素凸起的,也不应是彼此无关联的,更不是本末倒置的,而是符合内在规律的辩证统一和协调的。

对不和谐的课堂要进行有技巧的调节。可以是微观调节,也可以是宏观调节。调节的技巧我们可以学学“三十六计”:攻心至上、缓兵之计……上《五彩池》一课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五彩池可以游泳吗?”这是课堂的不和谐音符,该如何处理?方法有四:一是不予理睬,二是简单批评,三是留作课外查资料,四是正确引导。一位老师采用了第四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说:“是啊,这么美的五彩池如果真的可以游泳就好了,那我也很想去游泳。能不能游泳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水池的位置、大小、深浅、水温、安全等,大家再读读课文,然后讨论一下。”课堂里热闹非凡。尽管最终讨论出“不能游泳”的结论,但大家都全力地去课文中寻找答案。这个调节的技巧在于把解决问题与学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和谐。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敖子君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五彩池游泳教学资源
《五彩池》说课稿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美在美的纯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