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中民俗文化探析

2019-04-23 01:04叶佳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平桥社戏扫墓

叶佳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了,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社戏》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着重介绍民俗文化,让学生感受多样的地域文化,借助课文理解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民俗文化,他的作品中大多都涉及民俗文化。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取鲁迅的作品共7篇,其中有6篇涉及民俗文化。《阿长与<山海经>》中正月初一吃福橘的习俗,《故乡》中的祭祀习俗,《孔乙己》中的端午节习俗, 每一篇几乎都以节日民俗为故事发展的情节或背景展开,作者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描写,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但是,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不了解文本中出现的民俗,是很难抓住文章的主旨的,所以本文对《社戏》中出现的民俗文化进行探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一、社戏中的节日习俗

社字由“示”和“土”两个基本字符组成。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示”上的两横代表天,下面的三笔表示日月星。即“示,神事也”。“示”像古代遇事占卜的祭祀台,古人在祭祀台上占卜获得上天的指示。“礻”表示祭祀,一般有“礻”的字都与神(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如:祥、福、神等。“社”字的另一半是“土”,“土”表示土地神。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农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字符组合成为“社”字,“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

“戏”的戈部表示为兵器、器械,最初源于祭祀活动,死囚或犯人手持戈戟与猛兽搏斗。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斗也”。经过千年后才形成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和表演艺术一体的成熟的戏曲艺术。

张代敏在《社戏里的“社戏”》中说:“古时绍兴的祭社,为行令做诗。春祭谓‘春社,是祈农之祭,秋祭谓‘秋社,此时农家收获已毕,立社设祭,是为了酬报土神。后来发展为以演戏来祭社。这时演的戏便叫‘社戏,因为每年要演,亦叫‘年规戏。” 按照绍兴的民俗,农民在每年播种或收获的季节都要祭祀土地神,每家每户出钱请戏班子表演,一方面是作为拜神祈福的封建习俗,另一方面为作为娱乐大众的活动。社戏一般在庙台上临时搭建,一种是建于庙宇大殿前的天井内,另一种筑于庙门的水上舞台,或称“水台”,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中“我们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的意思了。

社戏的举办是为了让“天、地、人、神”之间和谐,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农村组织社戏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按照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安排剧目的目的是强化家族权威;将鬼神加入到农民思想中,有利于调节和管理农村事务。

二、社戏中的婚礼习俗

《社戏》中写道:“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归省了。”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归,女嫁也。《礼记·礼运》中“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男子能娶妻,女子能嫁人。杜甫《新婚别》中也写道“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古人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孩生下来是给以后的夫家养的,娘家是自己被寄养的家,而不是真正的家,所以女子出嫁叫做:归。“归”分为两种,一种是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家看父母;另一种叫做归省,不限于出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

三、社戏中的丧葬习俗

中国人历来讲究慎终追远,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传承至今,是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社戏》中出现的出嫁女儿在扫墓完毕后回家和母亲住几日中的“扫墓”是祭祀的一种民俗活动。中国的很多地方对扫墓都很有讲究,家中的男士在坟前摆放祭品、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家中有人结婚也要去扫墓告诉祖先家中人丁兴旺。在封建思想当中,祭祀与孝道紧密结合的,后辈不给祖先扫墓,被视为不孝顺的人。

四、社戏中的等级观念

儒家治国的手段是深入人心的等级观念,重视阶级尊卑的三纲五常,用“礼”维护社会秩序,强调尊卑有序。在等级伦理下,个人只有言听计从,毫无公平正义可言。但是,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所展现的是理想中的故乡。《社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年纪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太公,因为他们合村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而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平桥村是偏远的海边小村,较少受到世俗 的侵染,这里的人不讲究辈分高低,可以触犯长辈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他们不受礼教的束缚,不分辈分高低,平桥村是一个作者追求的民主、和平、美好的故乡,这里摆脱了封建文化的禁锢,人與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张德明.绍兴社戏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功能[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05:109-110.

[2]王玉琴,莫鹏飞.鲁迅作品中传统节日民俗内容的教学研究[J].教学月刊。2006.第11期:41-43.

猜你喜欢
平桥社戏扫墓
我们去扫墓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代人扫墓”的是是非非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扫墓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