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019-04-23 09:48邢婧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制度自信优越性完善

邢婧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丰富和发展所得出的中国纲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探索,以正确的、先进的理论为指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同时,显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持思想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科学决策方面的优势,因此应该继续在坚持制度自信、统筹民生工作,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制度自信;完善

一、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向。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栉风沐雨,荜路蓝缕,开辟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面貌创造了令世界高度关注的伟大成就。符合中国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的制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和让人民发挥首创精神,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支撑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与促进社会和谐的统一,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且共同发展,各方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有效的解放和发展,又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效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并不断完善,人民当家做主,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得以继承,政治文明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扬先进文化,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精神力量不断增强。

(二)凝聚人民智慧开辟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将社会资源最大程度集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在面临危难时刻和重重考验的时候,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优势不仅能够确保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而且还能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和自由;不仅能够作出国家长远发展的规划,还能够为尽快落实重大计划、完成重大任务提供保证。最大程度上的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努力创造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开辟出有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自我完善

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世界发展的大势出发,从中国具体的现实国情出发,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吸收和借鉴各国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逐渐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将制度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治国理政的有益成果以及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在制度中,还能够及时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制度,及时处理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国家的治理能力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虽然遭遇过挫折和磨难,但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决心从未动摇,是几代共产党人不懈探索、无数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治理、科学决策、思想统一中都展现出了巨大优势。

(一)保证思想统一的理论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体人民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牢牢占据主流,对团结社会、凝聚人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了中国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方向、价值取向都要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要从根本上遵循人民的意愿,立足于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在提升民生质量方面下功夫。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有一种信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任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实的理想和信念植根于制度的确认,立足于制度优势的外化,以此为基础确立自信。对现行制度的自信必然能够延伸到更长远的思考,也一定能够聚合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制度自信的更高境界必然是对制度高级发展的期盼和向往。珍惜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牢牢抓住发展机遇、齐心合力谋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治理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上,体现出了独特的治理优势。比如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动荡与冲突已成常态,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全缺少可靠的保障。近年来一些国家军事政变、军人干政的现象频频发生,有的国家甚至经历了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全都受到了威胁。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在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方面,都存在着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保证科学决策的制度优势

民主与集中的有效结合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决策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推进协商民主,使得实质民主得到实现,进一步彰显出制度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提高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可以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同时使决策效率得以保证,避免出现竞争性政治体制下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时代特征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具备其它社会制度所没有的优势。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不会受到“选举政治”的干扰,能够充分地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期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同时也没有反对党的掣肘,不会出现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能够迅速地做出决策,抓住发展的机遇。反观美国,从各地发生此起彼伏的抗议活动甚至是种族矛盾,再到不同政见、不同利益诉求者之间的对立等问题,各方见解调和难度不断上升,不同社会群体间出现的对立和社会分化日益严重。

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体现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其优越性也逐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适应了社会实践的发展,符合时代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在坚定制度自信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从建国初期的艱难曲折,到新时期以来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倡导社会和谐,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健全这一制度,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稳步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中国国情为立足点的思想,若无制度自信就难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若想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前进,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方针、其体现的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在不断实践中取得的卓越成效、蕴藏着深厚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制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政治基础,该制度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并发扬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充分体现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民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经济基础,这样的经济制度可以保证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和谐共存和协调发展,有效地维护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入活力。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制度自信,取决于对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理想信念的坚信和坚守。自信是主体基于成熟的理性思考在实践中逐渐坚定的意识。当制度自信从思想意识转变为社会意识的时候,就会由意识转变成可以应用于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树立并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对全社会的发展起到坚定方向的作用,起到引领社会意识的作用。

(二)在统筹民生工作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全党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在几代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共同探索、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才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支持作用,在民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一个人人平等、发展共享的社会环境作为基本保障。通过统筹民生工作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要建设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条件现状;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的建设,缓解住房紧张的矛盾。对教育公平的促进方面:促进教育公平要以重视基础教育为基础,使得九年义务教育得以均衡发展;同时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也要得到充分重视,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逐渐地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与之对应的要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让教育的力量更加广泛、更加深远地惠及广大学子。对全民健康的建设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和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所以,想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难题就要从重视医保制度建设、加快推进群众异地就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努力实现健康中国。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迄今为止所有的社会制度相比较,其优势和特质显而易见,但它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为了避免制度自身僵化保守、停滞不前,就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有效地剔除现存体制机制中出现的弊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显著。实践表明,改革是一种能够冲破体制束缚,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与此同时,改革还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制度的潜在力,让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并使之与人民的生活和现实的改革实现全方位的对接。不仅让制度能够助力改革,还能够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对制度的信念更加坚定。我国社会面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历史方位的更新,党的十九大新时代宏伟蓝图的描绘,都需要我们更加科学的设置机构、匹配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作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转化为不竭动力,就能够更有效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3]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丛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制度自信优越性完善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