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融资相关问题探讨

2019-04-23 09:35梁曼莹
财讯 2019年29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投资中国

梁曼莹

摘 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法规制度和创业创新成果的高速发展,公司融资规模近年来也正在逐步扩大。据《2018中国VC/PE市场数据报告》统计,2008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公司融资金额及被投项目数量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4.76%和5.09%,我国股权投资机构也得益于整个大环境的向好,如鱼得水般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投资经验,尤其在大型财团中体现更为稳健与显著,相较同行业呈现获利规模效应。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的法规细则远落后于市场的高速增长与复杂程度,企业融资活动引发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本文中,将简要介绍我国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并探讨我国企业融资的问题和风险,希望对我国企业融资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国;企业;融资;投资;风险偏好;问题探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在2017年度我国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总额已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经过几轮优胜劣汰和政策导向,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与竞争壁垒已趋向成熟。供给侧改革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密集实施,为投资活动创造更市场化的有利条件,赋能投资管理机构进行全面且多样化的投资策略。总的来看,未来高投资风险偏好会逐渐常态化,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相应进行合理分化,同时也存在很多尚待完善的法制问题,投资人务必练就专业的投资水准,以管理这部分风险要素。

一、我国企业股权融资的发展现状

在创业的早期,公司商业模式尚未成形,投资者可以基于财务指标测算合理投资,股权资本伴随着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而累计增值,然而,信息技术革命的崛起使传统产业不得不进行升级转型与合并整合,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空间相应萎缩,股权投资迎来了全民参与的时代。通过股权投资进行交易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双向本地化”的趋势,以“捕捉”不断成长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中可能成为“独角兽”的新选手。一些投资人专注于早期或初期成立的企业,提前换取“入场门票”以降低AB轮周期的投资成本,同时在天使轮就可以锁定管理种子公司的未来走势,当投资标的最终成为“独角兽”时,投资人会收到相应等价且丰厚的投资回馈,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在市场上还有一些极具影响力且具有强大商业嗅觉和运营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这类投资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资本效益,帮助公司进行下一步布局。

从股权持有到退出的角度来看,公司自上市或再融资后,有部分企业会出现主营业务与实质性业务相背离的情况,投资者不再关心一家公司盈利是否可以保持持续的稳步增长,而是通过上市公司圈钱,以获取一二级市场价格浮动的投资收益,运作企业上市后退出,大量资金被套取。据《2017年中国VC/PE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统计,目前我国IPO退出的平均收益率较上市前约为40%,平均投资回报倍数约为两倍。

从公司融资角度来看,公司基于成本与现状选择最优融资渠道。先有内部融资,其次是外部债权融资,抑或是股权融资。然而,有迫切融资需求但尚未上市的公司,可有针对性的选择非公开增发或配股等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措。在融资结构方面,股权融资占比外部融资总额的比例远远高于债权融资的比例。尤其是近年出现了创业大潮后,股权融资占比节节攀高。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不仅没有变得更为谨慎,反而对各行各业公司的“热点”变得更“包容”。这些“赶集”现象并不具备基本投资素养与风险意识,不符合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盲目跟投的成分显著。

二、改善我国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上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融资的发展现状,下面针对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通过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的融资质量

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力提高企业的融资质量已迫在眉睫,制度的创新,是提高企业融资质量的有力保障。下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的融资质量。

1.提升企业融资质量,监管机构责无旁贷。

提高融资质量关系到如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力与执行力等,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融资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公司本身,特别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愿景。目前,我国公司违规现象比比皆是,有虚假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等,监管机构应引导并规范约束机制,从根源上去杜绝损害市场秩序的行为发生,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积极打造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孵化条件,一旦发现违规事件一律从严处罚并采取市场禁入。从而才可以使发行制度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建立“注册制”。其次,监管机构务必有效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积极推进系统的有效制约,鼓励投资者真正的回归和信赖市场。同时完善企业的再融资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成本体系,提高企业再融资效率。企业的运营质量直接决定千千万万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及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因此,提高企业质量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营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2.建立公司有效的治理結构

当公司以股权形式筹集资金时,股东拥有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对应的控制权、决策权。资本筹集管理的有效性将通过股东的共同决策来实现。因此,必须改变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譬如,在考虑维护国有资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国有股份的国民融合,改变国有股份的股权结构,加强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同时,新成立的公司应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优化股权结构,以各类股东的优势资金渠道强强联合带动公司的有效转型,并推动国有股份回购的发展里程,产权制度愈更加完善,“同股,同权,同责,同利”的有效实施。

(2)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企业融资行为

在我国企业募资方面,需要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强化约束机制,并严格把控配股及再融资新增资本的使用制度,有效保障新增资本的使用效率,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行为。

(3)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完善我国资本体系。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严重失衡是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公司的直接融资主要依托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事实上,我国债券市场的积极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并提高公司债权融资效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债券融资方式结构,增加高流动性债券品种以及大力推进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展。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资产规模,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和其他风险因素,匹配债券发行的准入条件,并选择相适应的债券发行方式,坚持品种创新可以为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

2.加强评级机构的评估水平,建立公允的评级体系。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需要众多中介机构协作支持,例如信用评级机构,企业的信用等级是债券发行利率的基础依据,若评级机构的信用评估能力不公允将极大地阻碍我国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不断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水平,建立公正的信用评级体系,为服务发行人,及投资者做出客观、精准的投资决策,并鼓励我国企业债券大力发展。

3.监管机构应逐步减少行政干预。需要循序渐进的将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度由审批制过渡至注册制,并颁布配套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然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将逐步分化,利率水平由市场決定,债券利率分化后,不同信用评级和流动性的债券品种在市场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考虑风险和流动性溢价,将提高发行人选择融资方式并约束企业有效运营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促进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或减免相关投资成本。

三、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股权融资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公司融资质量,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企业融资行为以及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完善我国资本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融资相关问题的对策。需要改善我国企业融资的相关问题,也需要考虑募集资金与企业战略愿景的实质性相符,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观点,对今后的专家学者研究相关课题有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投资者保护、股权集中度和融资成本关系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J].徐丽鹤.当代经济,2017(15):86

[2]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方式研究——以乐视网高股权质押率为例[J].蒋梦.山东纺织经济,2017(05):27

[3]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治理对策[J].刘涛,张玉辉,谢水园.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4):16

[4]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主要动因、风险隐患及政策建议[J].刘信兵.金融经济,2016(24):93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投资中国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