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标准改革对高中音乐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9-04-25 06:23马馨芳
科技资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机遇新课标挑战

马馨芳

摘 要:教育部推出了2017版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该文在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分析新课标为高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如何适应新课标改革提出了一管之见。

关键词:新课标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198-02

高中音乐新课标(2017版)促使高中音乐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教师在个人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能力水平提高等方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1 新课标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的机遇

1.1 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再定位,突出了综合素质的体现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同时体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服务。

1.2 课程任务、目标更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通过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活跃形象思維,启迪智慧,激发创意表达,理解文化内涵,拓宽国际视野,着力培育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3个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3 课程结构更合理、内容更科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

高中音乐课程将鉴赏—表现(唱、奏等)—编创作为必修课程主干,将相关艺术与音乐基础课程有机整合,产生新的综合艺术形式,舞蹈、戏剧、戏曲、影视就是这种结合产物。从我国美育教学实施现状出发,结合现阶段普通高中课外艺术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分类设置以美育实践活动为主体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合唱、合奏、舞蹈表演和戏剧表演4个模块与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必修课程的4个模块一一对应,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必修课程课堂教学,为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艺术实践的表现空间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支撑,凸显音乐教育的实践品格,体现“强调音乐实践”的课程理念。而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确定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2 新课标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的挑战

2.1 体系更科学化,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高中音乐教育是课堂音乐知识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体,不仅让学生学到基本音乐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要想发挥音乐教育作用,就必须将教师素质摆在首位。

(1)具有科学的价值观。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人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2)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通过自学、培训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他有关的技能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型教师。

(3)具有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能力。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自然就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联系到一起,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音乐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上得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我国古代艺术活动中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而今新课标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因此,课改除了颁布《音乐课程标准》外,还颁布了《艺术课程标准》,其中就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

(4)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新课程十分重视和强调实践性学习,倡导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实践的互动过程。

2.2 目标任务更明确,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音乐教师要认清音乐教学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必须采用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探究的教学方法。

(1)变“灌输”为“指导”。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师是“桶”,学生是“杯”,教学过程就是把“桶”中的知识倒进学生的“杯”里。而现代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潜能开发的过程、探索发现的过程。

(2)变“被动”为“主动”。传统教育推崇的是教师中心论,一堂课的设计和展开都是为教师成功的教而服务的。而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真正地尊重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主体,追求学生学的成功。改过去的教师把知识带给学生为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

(3)变“师生”为“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合作者”。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式”时,音乐课会变得温馨愉快;关系成为“导演式”时,音乐课会变得趣味精彩;关系成为“师生互换式”时,音乐课会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2.3 新课标对高中音乐教育是一场全新的变革,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音乐教学实践能够体现《新课标》的审美教育、主体教育、创造教育精神。

(1)“变革”的体现。设计创新实践,诱发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重大课题,音乐教育更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激活创新思维,捕捉创新契机,不懈地努力,不断去探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引发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2)不能墨守成规。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实践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

3 应对机遇和挑战的思路

3.1 全面更新理念,理解新课标内涵

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3.2 全面提高素质,适应新课标形式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新课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新课标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抓起,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健全教师培训的机制,不断提高素质。

3.3 全面加强创新,促进新课标完善

在严格执行“新课标”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标”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完善之处。所以,要把课堂转换为“新课标”的试验场,通过扎实的教学活动不断完善体系和机制,通过不断创新全面促进“新课标”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周卫勇.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38-39.

[2] 曹莉,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02-203.

[3]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猜你喜欢
机遇新课标挑战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再见,机遇号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