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匠并举 悦目赏心
——李书强篆刻艺术赏析

2019-04-26 08:21曹隽平刘兴国本刊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印文琥珀篆刻

◆曹隽平 刘兴国(本刊)

当前书坛,各种展览大赛频繁,以篆刻与书法获奖者亦多,然而践行和享受着“工匠精神”并能兼顾到艺术品位者鲜见,李书强可谓特例,他的艺术轨迹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李书强,1982年生于内蒙古阿荣旗,现居辽宁大连。少喜涂鸦刻画,2001年得姚振华先生指点开始学习篆刻,2009年进中国书法院进修学习,有幸得王镛、石开、徐正濂、陈国斌、徐海、等诸位先生指导。篆刻作品在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上获最高奖。

自工业浪潮开始以来,纯手工业的式微在逐渐加重,人们从最开始对工业产品的热衷到茫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对于生存过程和生命品质的缺失感,特别是艺术也出现了“工业化”模式的时候,人们的感受更恶化成了憎恶和恐慌。前些年出现的某艺术家流水线国画作品、深圳大芬村的名作临摹生产等等,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于艺术个性的需求和手工的敬畏。其实我们敬畏的不是那个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而是在艺术中填充了漫长时间而经历的过程。欣赏李书强的篆刻艺术,让我们重拾了这颗敬畏之心。

如果从细处着眼,李书强的篆刻艺术具备三美,即形式美、材质美和印文美。三者密切关联,又可独立呈现。他的篆刻艺术是立体的,是各种形式美的结合,而且它恢复和延伸的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在篆刻艺术形式上的集体亮相。

中国刻字艺术从有实物可以佐证的商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在这个3000多年的进程中,它的不断嬗变和丰富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从最初的凭信工具到纯艺术的表达,是艺术从实用到自觉的精神引领。而明清流派印风的更迭更是风格与个性的不断融入。但要说明一点,篆刻不仅有艺术本体上的探索,同时也有形式美的转换,当代人在后一方面显然做得不足。其中的原委大致有二:第一,当代篆刻艺术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中国书协为导向,更加重视篆刻艺术本身的审美规范,明确的说就是印面呈现的效果,而其他方面都相对地被视为“小道”;第二,历代篆刻形式繁复,不可胜数,一位篆刻家很难在心理和实践上有尽数尝试的胆识与时间。李书强的篆刻作品却非同一般,他对各历史时期的篆刻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其中又关乎材质、内容的相互辉映。

对于印材的喜爱和择选,李书强显示出了嗜癖成性的执拗,也是他在当代印坛独树一帜的立身之本。

明人张岱有言:“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李书强的执拗实是追求“纯”与“真”的情性。他从习印初始即经常到各种文化市场搜罗印石,也会在“寻宝”的得与失中体悟人生际遇。以物观道,内化心神,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将艺术的性灵与生活结合。朋友们对他的自制印钮和调制的印泥爱不释手,更钦佩他对古代各种印式的全面摹制。金银铜铁、竹木牙角、玉石琥珀,八方搜罗。用材之广,各放异彩。多,仅仅是一个数量的表象,他对各种材质的提纯却近乎“矫情”。即便是一块品质上乘的朱砂大料,他也会剔削杂质,费心切磨,给人留下一抹纯粹悦目的殷红。再看印钮印形,品类更广。连环、覆斗、卍字、如意、虹桥、瓦盖、随形、兽羽、龟虫、工字、古泉、方圆、葫芦、连珠,无所不包又极尽精良。其中的银龟玺印,子母相套,龟目点金,立时传神,仅此一例,已窥匠心。他特别推崇印材、印语和印风的统一,每遇心仪的内容必择取最适合的材料与形式。运笔奏刀,精工而为,极臻化境。一枚印文为“美人赠我金错刀”的琥珀印章,在透着金黄色的材质中,印文几乎隔物尽现,然而由于琥珀天然的纹理又让他显露出一丝“轻纱拂面”的朦胧和婀娜曲屈的妩媚。坚刚以为印文之质,柔巧以求情境之灵。传统的婉约之美、内蕴之美,尽数地幻化在了这方寸的雅物之间。

青金石印

琥珀印钮

有了精工创造的能力之外,展示的巧思也不可或缺,我们在欣赏李书强先生博客中的每一张图片时,皆可体会他的用心之处。山野气息的盆景之中,颗颗印石缀于盘旋扭转的枝条之间。硕大的莲房之内,莲子已被粒粒的小印取代,虽为人工,极近天然。一花一叶的烘托、一豆一米的反衬,选配妥贴,意趣横生。就连紫砂的封泥、铸银的印蜕,也是选材纯正,锤炼精心。他的每一张图片、每一种搭配,尽皆展现了中国人审美的儒雅气息和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照。

回到篆刻的本体,李书强尤擅工稳一路的印风。在与硬性材质的抗衡之中,“印宗秦汉”的审美正道倾注于他凿金断玉的刀笔之间。力量的流入带来了质感的坚刚。不论印文多少,印面多大,刀笔铭勒的痕迹之中,皆是力量的游走。他不允许轻浮和率意的出现,这一点在他大量的汉凿印和秦玺印中,可以明确的窥见。比如“杨中良印”“张汉工印”“张铁林印”“汪磊之印”等等。他的刀角既深且稳,甚至在铲底的部分也丝毫没有轻松放过。他的印文布局大多静穆冲合。分朱布白的波澜不惊间给人一种平淡的永恒。此种特色,玉印风格尤为突出。比如“长宜君”“如初”印、“李平”印、“张一朔”印等等。至于他的多字印,更是一绝。印面大而字多,不足为奇。绝妙在最大不超过五六厘米的范围内刻出诸如《心经》《兰亭集序》的长篇文字。且章法参差错落有序,篆法无误,方圆兼备,刀刀精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人咋舌。另外,艺术是审美变化的统一协调。李书强的篆刻风格也有上述之外的尝试,比如“野芦堂”“大为”朱白文印就体现了浑穆苍茫的风神。特别是“野芦堂”的朱文印。线质虚实有度,不加过多修饰。残缺的轻灵与焊点的厚重配合而生,有意到笔不到的写意感。篆法也因势而变。我想这是他谨严之余的轻松状态,洞天别开,饶有韵味。总体而言,李书强的印风取法多样,并且没有偏离它工谨的整体面貌。

黄金印钮

李书强习印,多次北京求艺,遍访名师,勤奋不已。于人于艺的纯粹成了他的一种态度,也赢得了朋友们的敬重,人们在摩挲把玩他所制作的每枚印章时,赏心悦目之余也将那份敬畏之情灌注其中了。

李书强多次北京求艺,遍访名师,于人于艺的纯粹成了他的一种态度,也赢得了朋友们的敬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青金石、琥珀,还是黄金、白银,所有印钮的刻蜡、铸造、修整、凿刻,每一个程序均由他亲手制作,李书强深谙每种材质的特性,设计的器型与印钮形象更趋完美统一,使得作品整体更加华美高贵!人们在摩挲把玩他所制作的每枚印章时,惊艳与敬畏油然而生。

在收藏界,每每提到工匠精神,人们会将清三代的宫廷造作为最高标准,近些年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宫廷印屡屡突破上亿的拍卖价格,正是藏家对工匠精神与精美材质追逐的结果。欣赏李书强的印作,常令我的思绪回到三百年前,他的作品可谓康乾盛世宫廷造的再现和提升。李书强还很年轻,相信他会不懈努力,锐意进取,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宫廷造”!

杨中良印 银印

张铁林印 银印

李平 水晶印

松石组印

如初 琥珀印

野芦堂

长宜君 琥珀印

大为

心经

兰亭序

猜你喜欢
印文琥珀篆刻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浅谈司法鉴定中手工制作硬质印章因盖印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篆刻
琥珀诞生记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鉴定问题的分析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