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健康教育对预防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宣教效果分析

2019-04-26 05:15顾振解郭彦萍韩凤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盆底规范化产后

顾振解,郭彦萍,韩凤梅,郭 昌*,李 娟

(1.保定市第二医院护理部,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所谓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因为孕妇腹部的腹压出现骤升时,导致孕妇膀胱内的尿液不受控制地从孕妇的尿道中流出来,突然出现腹压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孕妇在妊娠期间因为妊娠原因所致的重力作用时常使自身的盆底肌持续受到一定的压力,盆底肌也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松弛迹象,这样很容易引起膀胱颈与尿道一并出现下移。同时,产期越长,对于盆底肌的生理功能损伤就越大。如果在其中不能得到锻炼与修复,很容易在孕妇妊娠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的生理机能也会不断降低,这时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也会逐渐上升。因此,现阶段医学界对妊娠期间的孕妇在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显然比较重视,而根据研究表明,在此期间对孕妇开展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其宣教效果,对预防产后尿失禁往往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文则以二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开展本次研究,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开展中,我院负责本次研究的相关人员在我院选取200位二胎产科顺产头位且均经过引导自然足月的分娩孕妇配合我们这次的研究,并且利用数字随机的方式进行调查分组。其中分为100名对照组与100名观察组,对照组中的孕妇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不过35岁,平均年龄大约为28.5岁,对照组的孕妇孕期平均为39周,且分娩后的新生儿体重平均为3.6 kg;而观察组的孕妇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同样为35岁,平均年龄大约在28.5岁,观察组的孕妇孕期平均为39.1周,且分娩后的新生儿体重平均为3.7 kg。这两组孕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年龄、孕期以及新生儿体重等各项常规资料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开展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本院负责此次研究的团队人员先对这200位孕妇均先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教育档案,对于对照组的孕妇开展传统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实行ET介入规范化健康教育,最后做好出院孕妇的回访工作。同时,通知孕妇回院完成我们所指定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 IQ-SF)与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表(I-Q 0L),统计记录两组孕妇在产后尿失禁状况与生活质量状况的对比。

1.3 健康宣教

本次健康宣教利用ET主导规范化健康教育实施宣教,孕妇在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的同时均由我院护理团队开展行为干预,比如盆底肌锻炼、耻骨肌锻炼与规划排尿习惯。尤其就盆底肌锻炼与耻骨肌锻炼而言,对孕妇在盆底肌功能的恢复以及逼尿肌稳定性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帮助。

盆底肌肉训练:先让患者学会腹式呼吸,同时配合盆骨肌收缩与放松的循环反复,缓慢收缩,大约为6秒到8秒为宜,同时连续反复12次左右,1天收缩2次。

早起护理团队还要对患者开展肛提肌训练,使患者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强控尿能力,最后进行定期复查。在复查阶段定期利用电话进行回访,及时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激发训练自主性与积极性。

1.4 观察指标

利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指定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 IQSF)与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表(I-Q OL),其中尿失禁问卷简表中分别对孕妇的年龄、尿失禁频率、自评尿漏量以及对孕妇日常生活的影响、尿失禁类型进行记录,总分为21分,7分以下包括7分为轻度尿失禁,>7分且<14分的为中度尿失禁,大于14分包括14分则为重度尿失禁,记录两组孕妇尿失禁率;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中总共有22个条目,利用5级计分法进行计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分别在孕妇产后的第四周、第八周以及第十六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统计数据均以n、标准差、%表示,且利用传统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P值,当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孕妇在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状况对比[n(%)]

表2 两组孕妇在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状况(±s)

表2 两组孕妇在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状况(±s)

组别 第四周 第八周 第十六周 生活质量分数对照组n=100 33.5±3.5 42.2±4.1 45.6±3.3 40.4±3.6观察组n=100 39.3±3.6 56.8±3.9 69.9±4.6 55.3±4.0

从表1中可以看到,对照组在经过常规的传统护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其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出现的尿失禁率为33.00%,而观察组则在我们的ET介入规范化健康教育中尿失禁率仅为19.00%,对比之下具有显著差异性与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2中可以看到,对照组孕妇在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40.4±3.6分,而观察组则为55.3±4.0分,对比之下同样具有显著差异性与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在ET介入规范化健康教育中盆底肌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在盆底肌收缩运动中加强控尿能力,从经验中可以看到是一种十分安全且应用方便、具有实用性的治疗手段,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样说明了这一点。同时,ET介入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二胎产妇人群对压力性尿失禁有着更广泛的认识和防治观念,也能为医院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提供应用效果良好的手段,对产妇在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盆底规范化产后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