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巢老人睡眠质量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2019-04-26 06:40经铃蒋丹玛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空巢负性

经铃 蒋丹玛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232)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针对空巢老人提出空巢综合征这一全新概念,其主要是指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几种临床综合征现象,比如:头疼、不适、抑郁、焦虑及失眠等[1]。相关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睡眠状况普遍较差,患有睡眠障碍的比率约占到20%~40%左右,而影响空巢老人发生睡眠障碍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心理状况[2]。但临床中针对空巢老人睡眠质量与其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较为少见。本次研究选取115例某社区空巢老人与100例非空巢老人,分别观察其睡眠质量及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巢老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6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6±2.9)岁。选取同一社区内的非空巢老人100例作为非空巢组,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5±2.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调研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家庭结构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简称PSQI):主要内容包括:5项他评内容+9项自评内容,共同组成7个维度: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问、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每维度得分范围0分~3分,总分范围0分~21分。得分越高时提示受测者的睡眠质量更差[3]。

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Style Questionnaire,简称DSQ):主要包括88项内容,共同组成4个维度: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成熟防型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每个项目从完全同意到完全反对,分别计算各防御机制的平均得分[4]。

1.2.2 调研方法 尽量采取入户面对面的方式,由两名心理科的专业人员来作为调查员对2组进行调研,且量表评定培训结果提示一致性较高。调查员进行调查是,以统一的语言来进行引导或指导,将调查问卷以无偏向、无暗示的方式来逐一向被调查者进行阅读,需要时进行适当的解说;有调查员代为填写被调查者的答案。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称PSQI) 评估量表的得分情况。

1.3.2 观察比较2组心理防御方式(简称DSQ) 问卷的得分情况。

1.3.3 观察空巢组PSQI量表当中的各项因子跟DSQ问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空巢组各项PSQI量表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自(P<0.05)。见表1。

2.2 空巢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远非空巢组(P<0.05),空巢组成熟型防御机制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空巢组(P<0.05)。见表2。

2.3 空巢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跟PSQI量表当中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之间呈现为正相关性(P<0.05);成熟型防御机制跟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之间呈现为负相关性(P<0.05);中间型防御机制跟睡眠效率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跟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掩饰因子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之间呈现为正相关性(P<0.05)。见表3。

表1 2组PSQI评估量表的得分情况分)

表2 2组DSQ问卷的得分情况分)

表3 空巢组PSQI量表当中的各项因子跟DSQ问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r值)

3 讨论

最近几十年来,在老年群体当中开始出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新群体,即空巢老人。所谓空巢老人是指子女成年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远离父母,使得家中只有老人,而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将其称之为空巢现象。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也呈阶梯状迅速上升,而针对这部分空巢老人,开始逐渐引起社会当中的广泛关注及重视[5]。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及身体的不断衰老,老年人普遍都拥有较低的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6]。本研究结果提示,空巢组各项PSQI量表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自(P<0.05),结果充分提示,空巢老人较非空巢老人的睡眠质量更差,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指人们在面对焦虑及不愉快时的自我逃避方法,并且能否较高的控制自身各种本能及情感冲动行为,而自身某种症状与疾病可能与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之间存在某种特定关系[7]。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空巢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远非空巢组(P<0.05),结果充分提示,当空巢老人遇到各种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亦或者在遇到挫折时,不能通过相关调节措施,如排除、转移等进行自我控制、将负性情绪降到最低,进而就导致这种负性情绪对空巢老人的睡眠产生影响,降低其睡眠质量[8]。

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空巢老人的睡眠质量跟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P<0.05),结果充分提示,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的空巢老人,其相应的睡眠质量就更差。因此,在对空巢老人进行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干预过程当中,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增加适当的心理干预可能会事半功倍[9]。通过心理干预,使空巢老人的心理防御方式发生转变,改变其原有的不良防御方式,逐渐可以使用合理、有效措施及方式来面对挫折及负性情绪,及而维持情绪安定及平稳,最终改善睡眠质量[10]。

综上所述,社区内空巢老人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非空巢老人,且空巢老人的睡眠治疗跟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空巢负性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