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两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2019-04-26 01:18王帅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王帅

摘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儀的作品,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曲作者青主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他谱曲的作品声乐作品《我住长江头》成为众多歌唱家演唱曲目,其中以范竞马和石倚洁版本的本最为经典。范竞马的演唱情感深沉,悠扬动听,而石倚洁版本则采用较高音调演唱,旋律音调激昂,情感宣泄强烈。

关键词: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李之仪   青主   《我住长江头》   演唱版本   范竞马   石倚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16-02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其中以《我住长江头》最具有代表性。青主是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创作了很多家喻户晓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他谱曲的宋代词人李之仪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音乐比赛和大专院校音乐专业的经典演唱曲目,被许多歌唱家演唱过,其中以范竞马和石倚洁这两位的演唱版本非常具有代表性。这里对范竞马的演唱版本选取了2008 年 4月26日,范竞马在荷兰录制的中国艺术歌曲专辑《我住长江头》,对石倚洁的演唱版本选取了石倚洁2010年11月伦敦独唱音乐会的演唱曲目《我住长江头》。笔者就以范竞马和石倚洁这两个演唱版本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

一、演唱风格:范版悠扬深沉,石版坚定激昂

范竞马和石倚洁演唱的由青主作曲,李之仪作词的《我住长江头》,虽然是演唱的同一作品,但是演唱风格却有明显区别:范版悠扬动听,石版音调激昂。这两位的演唱都有着他们各自对这一作品的不同处理方式。

范竞马的演唱版本悠扬深沉。从对音频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出,他采用了F调来演唱该曲,F调演绎该曲的最高音是达到了G4,对于男高音来说,这样的音区并不是一个较高的音域,所以这是音域选择相对悠扬深沉的体现之一。对音频有效波形130秒进行分析发现,他的速度在100bpm左右,这是介于中板与小慢板之间的速度,这样的速度赋予这首歌一个悠扬舒缓的风格。范竞马虽然演唱了众多外国美声作品,但对于《我住长江头》的演绎是不同于以往的:他的演唱不完全脱离美声,但收敛了男高音的金属音色,用更加沉稳内敛的深沉音色演唱,真假声转换柔和,吐字清晰,气息平稳。选择这样的声音位置和咬字方式是他演唱风格处理悠扬深沉的体现之三。

石倚洁的演唱版本坚定激昂。从对音频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出,他采用了G调来演唱该曲,G调演绎该曲的最高音是达到了A4,相比之下,音调更加高亢,这是石版演唱风格激昂的体现之一。对音频有效波形105秒进行分析发现,他的速度是在145bpm左右,是介于快板和活板之间的速度。这样的速度赋予这首歌一个坚定激昂的风格,仿佛江水开始有急促涌动之意。石倚洁在演唱时,运用了较为靠前、明亮的音色。演唱以及咬字方式更多是结合了美声松弛的演唱的方法,A4的最高音让他充分展现了男高音的明亮音色,使得赋予这首歌明亮坚定的信念。

二、演唱处理:范版刚柔并济,石版注重个性

范竞马在演唱这首歌时将刚柔并济体现得非常全面:在他的演唱中,整体都较为内敛深沉,柔的成分较为多一些。在中音区的声音松弛饱满,高音区开阔柔和,这样的演唱处理方式是可以让听众感受到这份含蓄而高贵的美;声音与气息的平衡使得他在演唱该曲时好似流水一般,气息包着声音,仿佛是缓缓涌动的江水;良好运用松弛且气大于声的演唱技巧,把中西方的演唱技巧融汇在一起,更能开阔国际上对雅歌的审美认同。这些演唱技巧的运用所演绎的这首《我住长江头》,使听众有种随着旋律缓缓游走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范竞马在演唱其中17-19小节时,运用了真假声混合均衡这样的处理技巧:在演唱“水”字时使用假声较多、音量较弱但保持高位置的演唱技巧。这样的处理完美的展现了他所演绎的“柔”。范竞马演唱33-35小节并未完全按记谱的力度来演唱,而是运用了一个渐弱的力度上的处理。在这里,他的演唱技巧是注重了共鸣位置的统一性以及声区过渡的自然性,随着旋律的发展腔体共鸣略微收敛。此处体现了他对该曲演唱刚柔并济的特点。

石倚洁在这首歌时整体的演唱处理都是比较注重个性的。在他的演唱中,整体都较为激情澎湃,强的成分较为多一些,尤其在高音区的演唱都是较为强烈高亢,力度上也较为强;较高的声音位置控制处理使得他在演唱该曲时好似江水波动暗涌,高音区仿佛江水掀起浪潮;他运用松弛演唱技巧,把中西方的演唱技巧融汇在一起,咬字上注重清晰,控制上更多借鉴美声的方法。这些演唱技巧的运用所演绎的这首《我住长江头》,使听众有种随着江水暗涌直至掀起波涛之感。

石倚洁在演唱17-19小节时,并没有按记谱的弱来演唱。他演唱“共饮长江水”这一句时,很明显他运用了渐强的处理方式,他演唱“水”字时达到了该句的力度最强。他演唱这部分在处理时有独到之处。石版在33-35小节处并未按谱例标注f(即强)的力度去演唱,而是用了渐弱的处理方式。在50-51小节处的演唱并未完全按照谱面“思”字音的“mi”来演唱,而是把“思”字“mi”音缩短后有加入了“fa”,随后再按照谱面音来演唱,此处是石版的演唱处理更注重个性的体现。

三、情感表达:范版声情并茂,石版情感高涨

情感的表达是演绎歌曲的灵魂所在。“动情因为有真情”,动情是瞬间的、暂时的,而真情则是人们渴望得到实现的真切感受。真情需要逐渐地去培养,实在地投入到内心境况之中。

范竞马的版本在情感上的表达是声情并茂的,他的演唱速度赋予这首歌一个深沉的情绪:从前奏的钢琴声缓缓响起,仿佛就是长江水在流淌。他在歌词上片的情感处理与词作的背景相似,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分别,先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而随着乐曲的进行不断向前推进,相思之苦的情绪也深一层,再进一层,直到乐曲尾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在最后高音G4、F4处把相思的情感与决心完全宣泄了出来,他的情绪处理是有明显的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

石倚洁版本在情感上的表达是情感高涨的,他的演唱速度賦予这首歌一个坚定激昂的情绪。石倚洁的版本在情感上的表达也明显区别于范竞马版本。首先,速度的选择对于歌曲的推动感,以及对增强歌曲表现力和加强它的强烈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首句开始,石版就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无奈与思念之情的感受,情绪饱满真挚,情绪虽有起伏但坚定之情亦只增不减。他从首句的演唱就给人一种鉴定的情绪,仿佛从首句就有种虽有相隔之无奈,但坚信定不负相思意的信念。在演唱第一处“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时加强了这种坚定地情绪,所以在“定不负相思意”处他并未按照原谱的渐慢处理,笔者想这也是他一直把“不负相思意”坚定的信念贯穿始终的体现。在最后全曲结束部分,A4和G4两个音处把这样的情绪表达到极致。石倚洁在访谈中也曾提到他的歌唱理念是:“唱适合自己的歌,做最好的自己。”正因如此,也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才使得他赋予这首歌一个不同的,属于他的特色。

本文从演唱风格、演唱处理和情感表达对范竞马、石倚洁两位歌唱家所演唱的《我住长江头》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两位演唱家的演唱版本进行分析,演唱风格:范版悠扬深沉,石版坚定激昂;演唱处理:范版刚柔并济,石版注重个性;情感表达:范版声情并茂,石版情感高涨。他们都成功演绎了《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曲。

参考文献:

[1]刘学锴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熊念桃.浅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音乐特色[J].艺术教育,2014,(12):72.

[3]陆亚楠.范竞马歌唱艺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年.

[4]蒋莉丽.动情因为有真情——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声乐教学侧记[J].艺海,2017,(11):72-73.

[5]赵越胜.我们何时再歌唱?——为范竞马的《中国艺术歌曲集》出版而作[J].读书,2008,(09):112-122.

[6]熊念桃.浅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音乐特色[J].艺术教育,2014,(12):72.

[7]张敏.《我住长江头》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J].当代音乐,2017,(17):83-84.

[8]李澄,凌风.中国男高音的胜利:石倚洁让大剧院版《露契亚》进入狂欢时刻[J].歌剧,2017,(05):11-13.

[9]张萌.闪亮的石头——青年歌唱家石倚洁访谈[J].人民音乐,2014,(09):4-7.

[10]何天石.浅析中国雅歌的演唱风格与研究价值[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7年.

[11]秦峰.探究范竞马的演唱艺术[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