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对技工院校竞赛选手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9-04-26 01:19宋艳丁常荣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普通班心理品质维度

宋艳 丁常荣

一、前言

举办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这是将多年来技工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技工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较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不相上下,比赛很大程度上成了选手心理水平的较量。研究发现选手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比赛中起着关键作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也叫性格优点[1]。当选手不断用积极风格去解释竞赛事件时,他就能更多地体验愉快与幸福,就能积累正性的心理资源,并能积极行动,应对应激。

技能大赛既要展示学生选手們高超的技能,也要展示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能力和素养。因此,调适选手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成为各支竞赛队伍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试图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通过多种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对参赛选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品质提升,以满足选手提高竞赛技术水平和增进自身身心健康的需要。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整体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广州市技师学院参加技能竞赛的选手60名,普通班学生6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8名,年龄范围在17—21 岁)。

(二)研究方法

采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孟万金、官群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包括六大维度和15项积极心理品质。该量表经过了严格的心理统计与测量学的检验,各维度与分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在 0.65-0.87,呈较高相关水平,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2],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用于大规模单独或混合测评中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采用spss16.0 进行统计分析。

(三)施测过程

1.研究思路

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方法,选取60名竞赛选手为实验组,60名普通学生为控制组。在心理训练前,了解每位研究对象对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及自我评价基线水平。随后,实验组进行心理训练,控制组不做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每周1 次,每次4 个课时,每个课时45 分钟,为期1 年。最后一次心理训练结束后,再次使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2.心理训练方式及实施步骤

根据前测问卷得分情况与《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维度设置,将积极心理品质划分成6个维度,共有15项人格特质,结合竞赛选手普遍存在的心理品质方面的问题,设置了六个模块十二个主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竞赛选手与普通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前测比较

对竞赛选手与普通班学生进行十五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检验,实验数据显示(表2):被试在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维度上与普通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实施心理训练后竞赛选手与普通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后测比较

对心理训练一年后的竞赛学生与普通班学生进行十五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检验,实验数据显示(表3):被试在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合作力、宽容、谦虚、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维度上与普通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实施心理训练后竞赛选手积极心理品质的前后比较

对进行心理训练的竞赛选手与训练前选手的十五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检验,实验数据显示(表4):被试在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执着、爱、友善、合作力、宽容、谦虚维度上与训练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一)心理训练后竞赛选手与普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心理训练后,竞赛选手的积极心理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六大心理指标总体差异显著,竞赛选手在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方面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在知识和智慧维度中,求知力和思维洞察力的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这说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视野拓宽了很多。在技能竞赛中,选手清醒的头脑常因周围环境的干扰而被破坏,协调的技能因过度关注裁判与其他选手而僵硬,正确的方案因消极的思维而动摇,为了避免此类心理问题,训练中采用“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合理分配心理资源” 提高竞技应变能力,采用“视觉化表象训练”用于技能的学习和练习、策略的开发和演练、竞赛心理的准备与发展。在勇敢维度中执着的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这说明选手的情感比较稳定。面对重大比赛,选手可能出现怯场、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甚至伴随躯体化症状,心理训练旨在树立自信,使选手积极主动地活动、高效率地工作,减少疲劳、厌倦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在人际维度中爱和友善的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这说明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自我谈话训练有助于专业技能的习得和竞赛表现,能激活学习动机、缓解训练压力、让选手注意集中、保持自信心[3]。训练中安排的“自我接纳”“实现自我”“助人爱心”“沟通你我”“爱心传递”“价值探索” 等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爱与友善的主题,不仅给选手提供了安全、温暖、接纳、和谐的人际氛围,更创造了体验情境让他们去发现自我,培养自己的宜人性与亲和力。另外,选手在公正维度中的合作力水平、在节制维度中的宽容和谦虚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原因在于备赛的过程中,队员们形成了良性的备赛参赛氛围,有助于团队达成有效的目标。所以训练中对不同的竞赛小组进行团辅,通过诸如放松训练、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不同主题的团辅,消解团体中可能存在的冲突矛盾,使备赛队员在互相学习中形成感恩、沟通、宽容、欣赏等心理品质,在备赛训练中体会合作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团体凝聚力提升,形成团体的合力。在超越维度上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这是由于目标设置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将注意集中于特定的任务、增强紧迫感,遭遇逆境时有助于选手坚持下去、发展一目标为导向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完成任务。

(二)实施心理训练前后竞赛选手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心理训练后,竞赛选手的积极心理品质较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表现在求知力、思维洞察力、执着、爱、友善、合作力、宽容、谦虚、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方面效果显著。这主要是将心理训练与竞赛选手的心理特点、竞赛的要求相结合起来,将心理训练与选手选拔、常规训练、冲刺训练、赛中训练与赛后心理调适联系起来,来保障选手心理训练工作的进行。首先调整选手参赛认知,激发良好的竞赛动机。依靠专业测评工具让选手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認识,内容包括认知层面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情绪层面的竞赛心理风险因素、竞赛焦虑情绪测评等;意志行为层面的协调力、耐受力等。其次,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使选手掌握相应的心理技能,减少比赛焦虑与倦怠情绪。提升选手的社会感悟力,引导其接纳更多的事物、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强化选手对各项心理技能的运用,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自主调节,如:通过合理的目标设置,增强对训练成绩的控制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强化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表象演练,促进选手建立和巩固专业技能的动作图式,提高训练效率等。最后,关注赛后心理调适,避免心理无助。赛后心理训练通常不被重视,但对于选手而言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赛后无论成败,参赛选手都会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这些体验会迁延、泛化,对今后的训练、比赛,乃至学习、生活产生进一步影响。所以,在训练中加强每一次赛后的心理训练,引导参赛选手对比赛表现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此次得失,避免盲目自信或失落等心理危机的出现,建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

通过一年的心理训练,竞赛选手形成了积极的认知,主要有积极的自我观和积极的生活观,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并学会传递快乐,感受幸福,提高了心理抵抗力和免疫力;在团队训练中,选手的积极情绪体验也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在繁重的技能训练之余与队员一起探索人格特点、交往技巧、压力应对方法等,这对于他们是另一种学习与放松。训练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认知策略来改善自己的情绪体验,提升了选手的积极人格品质,如爱、友善、宽容、感恩等,随时调节心理的变化水平以保持在最佳平衡状态。

(三)心理训练对选手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

首先心理训练即为“助人”与“自助”的有机融合。借助于外部的力量对选手心理进行干预,选手通过练习获得心理技能以提高自主调节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致力于培养选手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潜能的充分开发,包括积极的人格特征、认知方式、情感体验、行为习惯、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选手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学会用积极认知方式看待技能训练和比赛中的困难与挫折,学会灵活地选用最合适的问题聚焦型、情绪聚焦型应对策略来把压力事件的消极影响减至最小,鼓励他们在训练中积极重构压力事件、切合实际地规划未来、运用共情技巧发展支持性人际关系、运用一般智力和特殊才能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养成自信、乐观、希望、坚韧等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

其次,心理训练可以促进选手的心理健康和谐发展,这也是技能竞赛心理训练的基本职能。心理训练固然要解决训练和比赛中暴露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但更要致力于发展选手的良好心理品质,这也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为有效手段。要将培养心理技能作为技能竞赛心理训练的重要目标,使全部的心理训练朝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心理调节能力提升、个性品质完善的方向发展;要致力于创建和实现选手的“最近发展区”,使心理训练走在选手心理发展的前面,从而引领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着可能的和潜在的水平不断发展。

最后,心理训练需采用综合性的方法来完善选手的积极心理品质。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往往互为因果,单一的训练方法有时很难奏效。因此,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对紧张情绪的调节,可指导选手综合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训练、转移注意力训练等。要鼓励选手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心理技能加以练习、运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心理技能迁移的意识,提升选手心理技能迁移的能力,以选手的“成长”为准绳,帮助个体挖掘自身的优秀品质,如内在的力量或美德等,激发选手将潜能最大程度转化为行动去实现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18.

[2]官群,孟万金,John 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4):70-76.

[3]Peterson  C,  Seligman  M  E.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22-23.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普通班心理品质维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面向普通班的尖子生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