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长制的中职生德育管理模式探索

2019-04-26 01:19曾花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弟学妹学长

曾花

一、前言

自从2011年我校开始扩招后,学校的德育工作就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首先,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生源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学习生活有巨大的差别,加上新生缺乏适应新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本身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导致新生难以适应新环境;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对于新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特点变化大,学习有难度,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其次,从实习单位的反馈信息中,我们发现实习生普遍存在“做事主动性不足,沟通能力欠缺,缺乏较好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这些即将踏进职场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发展能力,这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我国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有效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的。

正是在国家重视、企业需要、学生却欠缺较好自主发展能力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学长制”的德育理念,以期在实践中寻找一种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全新中职德育模式。

二、学长制的构建

“学长制”是在国际上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学生,经过培训,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我校的学长制德育管理模式分五步走,即“一选二训三聘四管五评”。

“一选”是选拔学长。从高二年级下学期伊始开始物色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强,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建学长后备队。学生可以填写表格自主申报,各班主任可以推荐本班的优秀学子,专业部负责筛选审核,最后由学生处确定学长培养名单并予以公示,保证选留工作的公正、透明。严格的选拔制度为新学期学长们真正投放到实践中去起到引领作用。

“二训”是培训学长。推进“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由专业部专门的学长导师负责培训新选拔的学长。学长导师通过讲座、现场观摩、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尤其是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的培训,在学长管理方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身份——受教者与施教者去与学弟学妹们相处,形成一定的张力,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中的校外拓展培训,增强凝聚力;推荐学习书目,交流阅读心得,提升学长的综合能力。

“三聘”是聘用学长。对那些经过培训且达到培训导师要求的学生予以认可,颁发学长一定期限的聘用书,以示荣誉和责任。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分组,可以自主选择學长,高年级的学长也可以自主选择分好组的学生。聘用后,对学长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上岗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给予相关的待遇,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工作出色的学生还可参与相关的评优。

“四管”是管理学长。学校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学长工作规范》《学长工作日志》,明确学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使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各司其职。我校学长制的管理目前已形成立体管理模式。

学长参与学生管理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又能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业、生活、情感上的辅导和交流,以此实现学生平等自由的柔性管理,填补了传统的纯班主任管理的空白。

“五评”是评价学长。严格考评制度,以评促建,以考促管,探索建立竞争择优、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学长用人机制,通过德、能、勤、绩、效五个方面,对他们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具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长评价、小组之间互评、导师评价等,形成学校——学长负责人——学长——学生立体评价形式。

将“学生满意度”作为学长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考评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的学长,实行重新培训、解聘等办法予以调整。班主任每年将评选出的优秀学长纳入团干学干表彰奖励,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树立榜样。

三、我校学长制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借鉴和总结兄弟学校成功实施学长制的经验后,2013年我校由主管学生的领导、各专业部部长、德育副部长、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组成小组,初步制定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并以2014级学前教育部的新生作为试点推行学长制。从2013级同学中选拔出三十位学长,经过培训,对新生进行全面辅导工作,至此我校的德育管理机制有了新的变化。

目前我校学长制的运行可分为几大类:

1.新生学长制

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和引导,使新生尽快度过入学适应期。学长在其中承担顾问、信息提供者、教练、朋友和陪伴者的角色,他们作为专业部、班主任和新生之间的传导人,很好地实现了“上传下达,左右沟通”的作用,对于班主任及时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起到了“桥梁”作用,对于新生则起到很好的指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生活,对于专业学习规划,学长能够根据自身的经历给出适宜的建议,帮助新生们更快进入中职生角色。

2.宿舍学长制

以宿舍为单位,配备学长进行辅导。通常每个班按宿舍配备八名学长,可以协助宿舍教官、班主任迅速了解学弟学妹的状态和信息。同时学生人员和交际地点相对固定,便于学长开展工作,尤其是能够掌握好宿舍这个学生管理的关键点,可以更加迅捷通畅地获得信息。

3.校友学长制

邀请已毕业的成功校友担任学长,回学校以报告、聚会等形式的活动辅导在校学生。通过学长对于社会和就业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早做准备,切实做好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长自身经验引导学生对专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通过学长与学弟学妹们的情感交流,相互了解,以便提供适合的机会给将要参加就业的学弟学妹。

四、实施学长制的思考与建议

1.缺少素质高的学长队伍

学长制的推行,关键是“学长”。在实施学长制前都是精心准备,积极动员高年级学生报名参与,但在实际选拔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了解报名者的各方面表现,往往只能根据平时印象和学习成绩等标准来选拔学长。而既能做到自身素质较好,又能热情积极辅导低年级学生的学长并不多。根据期末座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多数同学认为学长应具备亲和力强、作风正派、组织能力强等多种素质。因此,在选拔学长时必须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新生的具体情况选拔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作风正派、有责任感和工作能力、乐于奉献、亲和力强、有学生威信、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长进行上岗培训。

2.学长与被指导的学弟学妹要相互配合

学长本身都是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升学等种种任务,很多时候会被动接受任务,没有主动思考总结自身工作,导致部分学长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有表面化倾向。另外由于对学长制实行的意义不够了解,而指导的学生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与优秀学长的评比有直接关系,少数学长在汇报工作时只报喜不报忧。同时,个别新生个性鲜明,配合度较低。如果学长没有积极主动地与低年级学生交流谈心,那么低年级学生在有困难时就很少主动找到学长寻求帮助。学校领导层面要多组织相关活动,搭建高低年级学生交流的平台,鼓励新生与学长积极主动配合,让双方都认识到学长制无论对高年级学生的锻炼还是低年级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作用,只有双边配合才能達到共赢。

3.学长教育要形成长效管理

与班主任相比,学长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低年级学生接触时间更长,交流方式更广泛,更适合通过自身的榜样效应对低年级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学弟学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既是学生也是同龄人的学长更能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学长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针对低年级学生习惯于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推进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校园网、微信等交流形式,将网络构建成全面覆盖学业、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教育阵地;针对学习生活时间有规律、休闲时间较多的特点,学长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地点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寝室、食堂、操场或校外聚会等。灵活的方式更加容易被学弟学妹理解和接受,管理更加有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可以有效追踪的。

4.学长帮扶学生要预防小团体的出现

对待新生要不偏不倚,公正公平。学长、新生和老师的汇报、沟通要及时全面,不能隐私偏袒,对隐瞒事实,工作不负责的同学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五、结语

“学长制”的创新,是德育管理实践性研究的创新,有效地解决了班主任疲于管理的难题。基于平等的原则,学长制较好地把学生的特殊教育与普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学生领袖的榜样示范作用,又调动全体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将学长培养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发挥学长的推动作用,也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实践学长制的初心。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学弟学妹学长
尴尬
PPZ的朋友圈
看!学长!
看!学长!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尴尬
致新学妹
住进医院,才知道自己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