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歌曲教学一瞥

2019-04-26 01:18刘丽君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手段

刘丽君

摘要: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关注的课题之一。怎样上好一堂歌曲教学的课,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每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不断探索研究、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歌曲教学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05-0116-02

歌曲《愉快的梦》选自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中第七单元声乐部分的一首童声齐唱歌曲,通过学唱这首歌,使学生掌握这种体裁歌曲的歌唱特点,为学生在今后歌唱课的学习中,学会用此方法歌唱优美抒情、轻松活泼的歌曲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是一首外国的优秀作品,了解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有利于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掌握统一、连贯、圆滑的歌唱方法,这也是教学大纲要求之所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歌曲本身特点、学生声乐技能现状以及学生感悟理解歌曲意境能力水平等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知识目标,要求能用恬静、悠闲的音乐情绪歌唱此歌曲;第二个是技能目标,要求初步掌握运用统一、连贯、圆滑的发声方法歌唱此歌曲;第三个是德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中实现的,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在歌曲教学中使学生深入细致的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渗透到歌词的字里行间,这样才能演唱出完美的歌曲。歌曲教学中的发声训练,其声音变现的独特之处在于声乐能够以优美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演唱者的真实感情,准确的把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出来。感悟歌曲中愉快的梦境,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加通透。《愉快的梦》描绘了儿童在梦中神奇的想象,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速度较慢,节奏变化不大,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意境。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声乐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学习并掌握了哼鸣的发声要领,那么下学期对声乐的发声上就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统一、连贯、圆滑的发声方法,这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是歌曲教学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想象能力及实际运用的能力。中职学前一年级的学生对声乐技能技巧掌握得较少,声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需逐步提高,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教师的及时指导才能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使学生眼、耳、口鼻、四肢等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讲练结合,深刻感悟,学以致用。

教学手段体现在教师运用钢琴伴奏、讲解、示范与指导学生的练习上并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授课更直观生动,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歌曲的意境,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大环节:

第一,组织教学(1分钟):

1.师生问好!提示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2.交代本课内容,播放课件封面,展示歌曲题目,让学生心中有数。

第二,复习提问(7分钟):

1.a、i、ou母音练习之二,用哼鸣音“m”带唱a、i、ou的练习。

2.训练曲目选自课后发声练习曲。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声乐基础较薄弱,训练时应循序渐进,逐步扩展音域,防止急功近利,避免给学生带来声带疲劳及损伤。训练方法是从中央C音开始,逐音半音半音地上行至小字1组的d音,然后再逐音半音半音地下行至中央C音。通过适度的发声训练,为能顺利地完成本节歌曲的歌唱要求,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发声要求,行腔时应稍提上腭,以保持声音的统一、连贯、圆润,注意节奏鲜明。

通过以上发声训练的复习与练习,为顺利完成本课歌曲教学的歌唱,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第三,讲授新课(30分钟):

1.新课导语:我们都曾拥有美好的童年,童年时的天真,童年时的浪漫,童年时的梦境……还曾记得吗?相信你们会有许多有趣的童年的梦。(接下来,由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歌词内容)“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甜蜜的梦中,幻想着她的‘梦之船,在浩瀚无边的绿色海洋中轻轻荡漾,欣赏着神奇的椰子岛和在岸上欢乐跳舞的小矮人。在神奇的梦中,她飞起来了,飞呀飞呀,在迷人的夜空中轻轻飞翔,看到了美丽的金星和地球上的城市村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抒情的童声齐唱歌曲《愉快的梦》(同时播放课件歌谱及画面)。

2.学习歌词: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想象的翅膀,首先是朗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接下来,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歌词的内容及意境。

(1)配乐朗诵:(播放配乐旋律)由教师感情真挚地朗读歌词,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有利于理解歌曲意境。

(2)提问学生说出第一段歌词含义,接着教师做补充阐释:“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甜蜜的梦中,幻想着她的梦之船,在浩瀚无边的绿色海洋中轻轻荡漾,欣赏着神奇的椰子岛和在岸上欢乐跳舞的小矮人。

(3)提问学生说出第二段歌词含义,在神奇的梦中,她飞起来了,飞呀,飞呀,在迷人的夜空中飞翔,看到了美丽的金星和地球上的城市村庄。

通过提问学生和教师的补充阐释,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把握描绘小朋友在优美安静的夜晚,从梦中步入了新奇的世界,反映出儿童们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使学生油然而生的感悟到歌曲“恬静、悠闲”的意境。

此时学生对歌词的内容和意境有了一定的领悟,师生带着这种意境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3.学习旋律:首先视唱旋律,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有一个总的印象。练习方式采用两种:第一是教师弹琴,学生视谱随唱;第二是教师弹琴,学生分别用ma、mi、mou代唱旋律。

4.词曲结合:发挥每个学生的二度创作能力。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填词歌唱。这样反复练习,加强指导,进而使学生达到能够独立熟练地唱会这首歌曲,调动每个学生的二度创作能力。

5.教师归纳讲解:《愉快的梦》,6/8拍,二段体结构。通过描绘小朋友在优美安静的夜晚,从梦中步入了新奇的世界,反映出儿童们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歌曲旋律进行多采用级进,两个乐段分别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旋律多处于中音区,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歌唱时要求速度不宜太快,声音要轻柔,用“p”的力度演唱,要唱得深沉而带有神秘色彩。第二乐段旋律的进行方向转为上行,音区移高。第二乐段第一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了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性,产生了明亮的调性色彩。这里是全曲都高潮,在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可以和第一乐段的前八小节形成对比,应着重处理,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最后一句是音阶式下行,可以逐渐减弱力度,但情绪可活跃些,以表现梦境中的欢乐情节。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用正确的音乐情绪歌唱《愉快的梦》这首歌,完成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结合,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第四,巩固练习(5分钟):

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两遍,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参与来感知、体验作品的节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音乐中来,诱发美感,达到德育目标的渗透。

第五,归纳小结(1分钟):

概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由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做补充,并且强调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指出优点克服不足。

第六,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发声练习曲,每天练习15分钟;本课歌曲,每天练习15分钟。

板書设计说明: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出生动的动画画面和乐谱,把音乐知识快速的、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教学延申:通过作业及课后师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指导学生和以后的教学。

笔者教学经验、知识才学有限,敬请前辈、同行多多指教,深表谢意。中职学前教育的歌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教师的授课不拘一格,追求高质量的歌曲教学,是我们中职音乐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深入研究的永久课题。

参考文献:

[1]田丹.浅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J].北方音乐,2016,(07).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手段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