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在 放眼未来

2019-04-26 01:18张勇风刘俊珍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张勇风 刘俊珍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西戏曲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本文主要从戏曲文物、戏曲文学、戏曲生态、仪式戏剧和戏剧文化产生等方面,对近四十年来山西戏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研究作铺垫,推进山西戏曲研究进程和戏曲文化发展。

关键词:山西戏曲   戏曲文物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142-02

山西是戏曲强省,地下地上留存着丰富的戏曲文物,金元以来积淀了深厚的戏曲文学作品,还有长期活跃在民众生活中为数众多的戏曲剧种和形态各异的仪式戏剧。山西也是戏曲研究的强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以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和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为核心的全省致力于戏曲研究的学者们长期共同的努力下,山西戏曲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山西戏曲文物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帷幕的拉开,各地纷纷进行各类建设,戏曲文物不断被发现,引起学者们高度重视。山西师范学院黄竹三先生带领杨太康、窦楷等几位老师成立戏曲文物考察小组,开始对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的戏曲文物进行田野考察。1984年,山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同年成立戏曲文物研究所,这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戏曲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科研机构。在山西师大戏研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逐渐兴起戏曲文物研究热潮,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尤以山西戏曲文物研究成果最为卓著。代表性的有:《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1]《中国戏曲文物通论》[2]《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3]《中国戏曲文物志》[4]《山西神庙剧场研究》[5]《山西戏曲碑刻辑考》[6]《上党神庙剧场研究》等[7]。研究发现,在山西,不仅地下墓葬中留存着大量戏曲砖雕,而且地上还保存了众多的演剧场所、戏曲壁画、戏曲碑刻等。这些戏曲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既可以与历史文献资料相印证,加深对原有戏曲史料的认识,又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不足,纠正学界对戏曲研究的某些错误见解;还可以填补以往文献史料的某些空白[8]。四十年来,经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山西戲曲文物及研究已蜚声海内外。

其次,山西戏曲文学研究。山西不仅留存着大量戏曲文物,而且也曾孕育了大量戏曲作家和戏曲作品。元代,山西平阳是仅次于大都的四大戏剧圈之一[9]。在山西曾活跃着石君宝、郑光祖、李行道、罗贯中、李寿卿等多位著名的剧作家,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对山西戏曲文学的研究也取得较多成果,代表性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黄竹三和冯俊杰两位教授带领硕士生延保全、景李虎、张继红一起整理校注的《石君宝戏曲集》《郑光祖集》《李寿卿、狄君厚集》《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10]。另外,姚玉光《元杂剧平阳戏剧圈研究》、张林雨《山西戏剧图史》也是研究元代山西戏曲作家作品的重要著作[11]。

第三,山西戏曲剧种及其生态研究。据20世纪70年代末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统计,山西除了蒲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四大剧种外,还有四十多种地方小戏。80年代,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整理编撰了《山西剧种概说》《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等[12]。另外,杜波等编著《蒲州梆子剧目辞典》、墨遗萍著《蒲剧史魂》等[13]。21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研究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对山西的大量剧种进行了田野调查,撰写了一系列调查报告。代表性的有:《晋剧百年史话》《蒲州梆子志》《山西北路梆子研究》《山西影戏研究》《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大众传媒背景下戏曲生态环境与发展策略之调查与研究》《当代社会变迁与农村戏曲生态——对上党梆子望头村的个案剖析》等[14]。

第四,山西仪式戏剧研究。20世纪80年代,全国兴起傩戏、目连戏研究热潮。80年代,在山西潞城发现了明万历二年抄立的《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又名《周乐星图》),为当地迎神赛社活动的科仪本,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唐乐星图》等。这些抄本中富含着各种戏剧形态,为中国戏剧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主办的《中华戏曲》第三辑和第十三辑等刊发原始抄本和大量的研究文章[15],在学界产生很大影响。90年代初,山西曲沃任庄扇鼓神谱被发现,这一发现,纠正了某些专家认为北方无傩的偏见,也丰富了山西仪式戏剧的类型。之后,晋南的锣鼓杂戏、雁北的赛戏等,都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祭祀·仪礼·戏剧:中国民间祭祀戏剧研究》《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等。

第五,山西戏剧文化产业研究。以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为代表的戏曲栏目,在戏曲文化的推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山西戏剧文化产业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现,代表性的有:《山西戏剧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发展研究》《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

改革开放40年,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回顾和总结我们省戏曲发展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增强我们对本省戏曲文化和戏曲研究的自信。总结以往的成果不是研究的目的,立足现实,是为了放眼未来,为之后进一步开展山西戏曲研究和推进戏曲文化发展做准备。

注释:

[1]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黄竹三,延保全:《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车文明:《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北京:文化藝术出版社,2001年版。

[4]车文明:《中国戏曲文物志》,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年版。

[5]冯俊杰:《山西神庙剧场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6]冯俊杰:《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7]王潞伟:《上党神庙剧场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版。

[8]张勇风:《文物开成为剧学——黄竹三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5年第5期,第89页。

[9]元代四大戏剧圈,一般认为是大都、平阳、真定和东平,开封和洛阳也是戏曲演出繁盛区。参见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第2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9页。

[10]黄竹三校注:《石君宝戏曲集》,冯俊杰校注:《郑光祖集》,景李虎校注:《李寿卿、狄君厚集》,延保全校注:《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张继红校注:《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11]姚玉光:《元杂剧平阳戏剧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张林雨:《山西戏剧图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山西剧种概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山西地方戏曲汇编》(各剧种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陆续推出。

[13]杜波等:《蒲州梆子剧目辞典》,北京:宝文堂书店,1989年版;墨遗萍:《蒲剧史魂》,山西省广播局印刷厂1981年印刷。

[14]王永年讲述,刘巨才、段树人编:《晋剧百年史话》,三晋出版社2009年版;《蒲州梆子志》编纂委员会编:《蒲州梆子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年版;冯俊杰主编:《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张勇风:《大众传媒背景下戏曲生态环境与发展策略之调查与研究》,山西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出站报告;张勇风:《当代社会变迁与农村戏曲生态——对上党梆子望头村的个案剖析》,《中华戏曲》第5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版。

[15]《中华戏曲》(第3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华戏曲》(第13辑),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2019西部文化产业指数出炉 川陕渝居前三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