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类教育游戏表现形式的研究

2019-04-26 10:06黄玉燕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游戏表现形式分析

黄玉燕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类教育游戏表现形式展开分析可以促进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相关教学内容,将趣味性的教学游戏和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深刻地掌握数学知识。此种边玩边学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分析小学数学类教育游戏的表现形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表现形式;分析

怎样对游戏进行设计才可以让游戏既可以吸引学生,又能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怎样设计开发和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游戏,都是我们需要着重思索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的学科内容研究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有很广泛的涉及面。第一,并不是全部内容都能够用游戏形式作为载体开展。抽象的概念与内容是不适合运用到游戏当中的。空间图形、简单几何图形、认识时间以及加减运算的概念较为具象,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游戏之中对其模拟能够收获较好的成效。第二,适合将游戏视作载体的内容之中,不同种类或相同类型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要求目标,游戏表现的形式需要有所不同。

教育游戏和小学数学的结合,便是依靠喜闻乐见的一些游戏形式将小学数学学科内容表现出来,这其中涉及教育游戏的表现形式。从教学和游戏结合形式分析,不能够仅仅将知识和游戏进行简单拼接,必须着眼于提升教学内容与游戏任务结合的逻辑关联性以及通顺性。把游戏融入教师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之中,建立和数学间的桥梁,保证最大程度适应学生的操作感知要求,进而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二、依靠益智解謎类游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针对学生而言,益智解谜类的游戏是他们非常早接触的游戏,也是他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类游戏。所以,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把益智解谜类的游戏带进小学生数学课堂之中。在这种游戏中可以设置一些关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结合,由简单逐渐到复杂,让学生完成闯关学习。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将教学内容和关卡进行有效结合,不能够设置过多难度较大的关卡,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参与游戏的动力。不能让学生仅仅重视参与游戏,和原本的教学规划目标相偏离,所以,在对益智解谜类游戏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把教学内容和相关游戏特征进行结合,要尽可能做到教学内容与游戏、教学目标与游戏最大程度的匹配。比如,设计一种游戏“小猫生日派对”,在第一关设置一个愉悦轻快的生日派对场景,学生必须依照语音指令在生日蛋糕上插蜡烛,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进行了数量学习,非常形象生动,不仅可以体验到过生日的开心趣味,而且掌握了数量知识。其次,能够采取网上流行的休闲游戏,利用―切东西进行加减运算学习,这属于非常好的休闲游戏方式,在加减运算中使用也非常合适。例如设计一种游戏“非常时刻”,这个游戏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为了实现快速运算,此游戏设置一种较为紧张的气氛(三秒拆除炸弹),答案的选项都与炸弹捆绑到一起,炸弹要吊到绳子上不停摇晃。为了增强吸引力与趣味性,采取了Box2d引擎,感觉非常真实。

三、通过故事型游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故事类游戏就是建设一种虚拟世界,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展开相应的活动,开展活动的时候必须遵循虚拟世界规则。通常而言,此种活动规则较为复杂,低年级小学生掌握理解有不小难度,所以此种教育游戏比较适合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使用。此种游戏必须重视游戏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匹配,学习探索和游戏探索的内容要相互匹配。并且在扮演的时候,学生经常会遭遇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探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科内容与游戏主题之间的结合,虚拟游戏学习之时添加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能够依靠角色扮演,在虚拟世界之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并快速处理问题,事后学生能通过讨论思考,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即便自我探索之时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事后听取教师讲解也可以很容易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容。比如,在对加减乘除与四则运算进行学习的时候,在课堂上就能够开展“小小营业员”的教育游戏。在对简单加减运算进行了解之后,可以让所有学生将自己喜爱或不喜爱的物品与玩具带进课堂,标注好价格,根据物品与相应教学内容建立故事场景。例如,进行乘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购买学习用品,让学生购买价格一样的不同物品,结账过程中营业员组织所有学生排队结账,结账至一半的时候教师发现非常浪费时间,随后通过统计学生人数,马上计算出总账,这样学生就会掌握这种等效转化方式可以快速计算出结果。通过学生自己结账与教师统一结账的方式,逐步引入相关的加法与乘法概念,借助相应场景对其进行验证,使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以及探索式学习更加深刻。后期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也能够借助相应场景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锻炼。

四、通过比赛类的游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比赛类游戏与扮演类游戏相比,较为简单,任务较为单一明确,方便小学生的学习。把小学学科的内容与相应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在刺激紧张的气氛中展开学习,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手眼协调性,又可以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五组或六组,分成课堂比赛与小组成员内部竞赛的形式,答对题目的计分,纠正错误答案也计分,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允许学生免去一次口算作业。小组竞赛是教师出题然后小组进行抢答,依靠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比赛中若是有判断题,让学生做出“√”与“×”的手势,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进而迅速完成教学评估,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内容练习与教学。运用比赛游戏方法,竞争性较强,非常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然而游戏教学的成果优劣非常大程度地取决于游戏内容的好坏与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所以,教育游戏的开发人员需要把重心放到游戏功能设计与游戏技术中,只有这样做游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和志,刘志宇,谭微微.小学数学类教育游戏表现形式的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12-15.

[1]苏和体,郑秀波,王哲宇.有关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2014(01):133.

[3]陈蕾蕾,朱亚萍.游戏化教育类APP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6(07):117-118.

猜你喜欢
教育游戏表现形式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回头潮
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编辑动态
透射光之炫丽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