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信息技术之手,提升教师专业品位

2019-04-26 10:06吴协涛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吴协涛

【摘要】文章围绕如何利用学校管理层面元素促进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核心,立足学校实际工作,分别从电脑设备更新,专业人才引领,规范性制度促常态,领导班子先垂范,丰富信息技术平台内容,预设教师信息化办公等方面,探究了信息技术和教师课堂艺术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设备更新;人才引领;规范制度;助力国培;班子垂范;内容丰富;预设信息化

信息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回避地面临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运用、提升等问题。2002年建校的商丘市民权县实验中学,在公办民助之路顽强打拼6年后,于2008年转型为县直公办全日制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都亟待改进,而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元素更少。2013年11月,笔者走进商丘市民权县实验中学发现,学校三千多师生只有一幢办公楼、一间电脑室,而且机器落后,网速奇慢,长期闲置,绝大部分教师继续着“粉笔黑板书春秋”的教学模式,课程表上的信息技术课,学生们上一次如同过年一般,改试卷依旧延续“翻多快改多快”装册密封评卷节奏……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带领同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更新电脑试亮剑

“眉笑扬,剑出鞘”,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2万余元购置了71台联想扬天电脑,重新装修成雅洁舒适的电脑室,由教务处主任张鹏和信息技术老师张洪波牵头负责,购置了阅卷系统,实现了所有考试学科的网上阅卷,规范了学生使用答题卡做题模式,矫正了众多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提升了教师阅卷速度和质量,使考评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更加科学和公正,鞭策着师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评价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电子扫描答题卡倒逼所有学生摒弃使用涂改液涂抹试卷等陋习,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导处密封、装订、编排试卷的超强劳动量。阅卷系统使用几年来,老师可以随时查阅有质疑的学生答卷,实践证明出错率几乎为零,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二、重用人才起点高

学校原有丁亚丽、孙芳、张洪波、宋琛、张强等多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由于多年来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他们都改教了其他学科。新学期伊始,由张洪波老师负责重新开启了信息技术学科培训工作。洪波老师是2009年河南大学教育技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多次承担市县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且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旨在提升全体教师掌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活动。在培训现场,偌大教室座无虚席,原定于一个晚自习的培训一延再延直至变成多个晚上的系列讲座。通过此次培训,会利用一体机教学的中老年老师多了,追着洪波老师请教电子白板、展台和制作优秀课件的老师多了,针对信息技术和阅卷系统的掌控技巧,大家虚心请教,用心训练,反复磨合,互帮互助,俨然个个成了研讨高手,信息技术和本学科有机融合的教学水平提升初见成效。

三、规范制度促常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2002年建校之初面向全县聘请了80余名身居农村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他们虽说在自己的原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可是真正站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本学科教学前沿的则是凤毛麟角。遥想当年各类说课大赛中,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热情,举办方在大赛规则中加入“使用课件教学加5分”条款,结果那场赛事里年轻教师拔得头筹,那些赶鸭子上架操控信息技术手段的中年教师们悻然而去。而今,再也不必用强制手段“倾销”信息技术,老师们的常规课堂上一体机使用率一路攀升,折射本学科特点最大容量地诠释各知识链接点的精美课件纷至沓来,老师娴熟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了新时代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展示了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进步的无限魅力,矫正了學生对信息技术作为盲目娱乐的理解偏差。

四、助力国培共成长

在岗教师的培训模式一直在改变,从外派固定地点封闭培训到置换培训,我们发现这些传统模式弊端渐露:外派教师均是成年人,家庭重任不可能长时间推卸,更有可能女教师是拖家带口。于是众多的培训场景不断上演:各级培训方花心思邀请的各路名师大家风尘仆仆为学员老师准备的精神大餐,被满会场嬉闹的孩童身影搅得一团糟,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外出学习的老师队伍则是以老弱病孕为核心的主力军,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岗教师的专业培训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近两年国培教育开启了网络研修和校本整合项目,学校连续两年参训人数在同类学校中位居第一。在2017年国培中,学校教师参加了涵盖初中所有学科的国培研修和校本整合项目,参训率达95%以上,尤其是以我校栗文梅老师为坊主的民权县初中语文1、2坊,有效开展了线上线下网络研修活动,确定了“观课议课”的线下研修主题,形成以三个年级备课组为核心的研修主力军,在王传霞、黄甫丽、赵亮三个小组长的带领下,从胡新颖老师团队设计的观课量表中选取适合本小组实际的一个维度多个观察视角、观察点,研讨磨合定稿,出色地完成了本次国培的创新点,得到了奥鹏教育相关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五、率先垂范树标杆

学校现有教职工172人,80%以上超过40岁,30%以上超过45岁,校级领导均超过45岁,几十年来他们养成了传统的工作习惯,对学校配置的工作电脑兴趣不大。鉴于此,我首先邀请张洪波老师为校级领导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更何况我们这些“望五”的人,冷不丁要去接受纷繁复杂的信息技术,一时半会儿真是手忙脚乱:捉虫式的打字速度让人汗颜,文件保存的途径瞬间没了影踪,课件穿插视频的超链接按钮总是不听使唤,制表删除合并单元格的技巧让人头大……可是洪波老师教得认真,各位学员从不气馁,渐渐地鼠标听话了,课件精美了,制表规范了,技术提升了。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起到了标杆效应,寝管主任程振远学会利用拼图软件向全体班主任汇报寝室评比结果,办公室主任刘世东制作精良的各类汇报材料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首肯和赞誉,尤宝明老师认真批阅物理试卷的速度惊人,刘继超老师娴熟掌握阅卷技巧后积极指导他人……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橘颂》和《弟子规》制作的声画合一视频材料唯美细腻,给人强烈的视听冲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提升。

六、内容丰富展风采

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难题。当代中学生早已习惯了声画合一的视听节奏,而大量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考量着学生对古汉字的理解能力,加上跨越千年的时空距离,我们先人的诸多写作习惯和民俗风情都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可是有着数千年文化生命的古代典籍带给我们后人的绝不仅仅是只言片语的感触,更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体悟。我校近年来一直在运用信息技术再现古典文学的精美华章,从满地芦蒿的凄迷《诗经》之意境到战鼓擂动的铿锵《左传》之记事;从诸子百家的舌灿如莲到《离骚》《楚辞》的瑰丽奇伟;从《史记》《汉书》的青史可鉴到“建安风骨”的清峻悲壮;从唐诗盛典的异彩纷呈到宋词阙歌的千古绝唱;从元曲四家的莺啼流转到明清章回的荡气回肠,我们动用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跨越千年的文学清梦演绎成初中生喜闻乐见音声画合一的赏鉴盛典,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楔入新时代信息技术元素,辅助师生徜徉在古典文学之海洋,提高初中生对传统经典的吸收率,更好地医治他们对经典传承日益严重的“软骨病”。

作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饮食安全重于泰山,为此我们开展了食育课堂进校园活动。专职老师研读相关专业书籍,搜集精彩纷呈的一手材料,动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了高规格的食育课程课件,利用每周一次的食育课堂增强全体学生的饮食安全意识,匡正学生诸多不良饮食习惯,完善寄宿制学校学生健康饮食的管理体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食育课堂精彩迭起,反应甚佳。

信息技术为各类学科提供了广阔的提升舞台,我们尽最大努力拓展了各学科课堂的广度、深度,让所有孩子感受到高效课堂的魅力,真正让修身养性、学识提升及能力培养成为实中孩子青春飞扬的印记。

七、金戈铁马入梦来

商丘市民权县实验中学建校16年来,在占地150亩的校园里创造了一个个教育神话,特别是最近五年来成绩斐然,校园建设更上新台阶:垂柳婀娜、翠竹婆娑、梧桐摇曳、玉兰吐蕊、紫藤缠绕、合欢飘飞、紫荆怒放、碧桃火红的校内环境美不胜收,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寝楼伫立。教师的办公条件却不尽如人意。

我们有一个预想,让信息技术元素走进教师办公室,让人手一机的写字楼格局早日呈现,让互联网资源师生在线共享,让每节课堂增加足够的容量,让学生们的视野得到拓宽,让终身学习的梦想早日实现,让我们用于改进信息技术教学的“金戈铁马”入梦来,让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我们实中教师自我提升之路,让更多教师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大师”的华丽蜕变。

信息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更应该是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提升的不仅仅是教师素养,更重要的是文化重任。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时代已经远去,为了拯救更多的国学经典,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空中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迸发思维火花,形成严密有序的逻辑推理模式。所有的教学目标都需要信息技术为之保驾护航,所有的教学艺术都依托信息技术为之插上翅膀,所有的教育同仁都不能生活在隔绝信息技术的真空中,所以,紧握信息技术,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品位,我们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参考文献】

[1]Robert Heinich,The Proper Study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M].Gary J.Anglin(1991),InstructionTechology-Past,Present.andFuture.Englewood.Colorada.Librarics Unlimited.INC.

[2]汪基德.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3]焦建利.讓教学插上技术的翅膀[J].信息技术教育,2008(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