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9-04-27 05:45
统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态语言学语篇

贾 芳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山西晋中030619)

一、引言

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语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作为五项语言技能之一的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重点,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词汇和语法等)、语言感悟能力和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语篇创造力。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大多沿用“三步走”策略:相关文化背景介绍、文章结构和大意分析、词汇语法和句型讲解。在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大都采取传统语法理论解释,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和微观阅读技能的培养,仅把阅读作为语言学习活动,却忽略语言作为整体语篇而存在的事实,没能在对语言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系统功能语法创始人韩礼徳(1994)曾明确指出,其构建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任何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2]。由此可见,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挖掘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创作篇章的能力。

二、理论介绍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上世纪60年代初的阶与范畴语法到对伦敦学派系统理论的三次修正,直至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初步成型和逐步完善,皆包含诸多学人的不懈摸索和总结。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3]。韩礼徳(1985)把这些纷繁复杂的功能归结为三个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功能,即三大纯理功能或称元功能(metafunctions):概念功能(ideational)、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和语篇功能(textual)。概念功能指人们在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通过语言来表达,即主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4]。人际功能指语言除可表达讲话者的经历和内心活动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通过人际功能,讲话者可参与到某一交际的情景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推断,并以此来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同时通过语言的人际功能,我们还可判断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关系[5]。事实上,无论是概念功能还是人际功能,最终都要经由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而任何语言形式最终都要落实到音和词上,把这些音和词组织成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就叫做语篇功能。

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社会语境符号系统可分为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三个层次,语言符号系统可归结为三大元功能,这些层次的关系可通过表1来表示。

表1 社会语境符号系统各层次间的关系

人们通过概念功能来表现事物和过程,通过人际功能来实现语言交流,通过语篇功能来组织信息。语言形式不是任意的,而是受意义的支配,并反映意义的[6]。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构成的符号系统。语义层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个元功能构成,每一种功能又包括若干个表示特征作用的功能成分[6],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语言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结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分析

从表2可看出,“People planted many trees on the hill”这句话同时体现了语言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结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而这些结构又分别表达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分析以上结构,可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层原因,同时可根据语域理论明白语言的表达仅靠所谓的“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是不够的,而要通过一系列语义功能的选择,树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意识。

三、系统功能语法的教学思想

韩礼徳等在《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1964)一书中集中论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思想,探讨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问题。通过对小句的及物性实例分析,对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理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虽然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但语言学理论可使我们对语言的描述更精准,理解更深刻,同时可帮助我们认识到语言不是任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在规律与模式发展,这样我们就可根据语言模式对相同语域中的语言事件进行预测,语言学理论就是通过描述语言来建构这种预测的[7]。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应用语言学可使人们对语言进行更好的描述,理论上就可更好地应用于语言教学,关键是怎样正确和精准地描述语言。

(一)语境与外语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语言的教育问题[8]28。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看来,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即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语言。同时,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语篇是一个由意义概念、人际概念和语篇概念组成的纯理功能框架。语境包括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互文语境和文内语境,其中,文化语境是作为符号系统语言的语境,即语篇价值的背景特征;情景语境是语篇的语境,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构成的;互文语境指语篇与其他语篇的关系;文内语境主要强调语篇的内部语义及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通过了解语境与语篇的关系,即通过语言的语境化来学习语言,可使学生对特定语篇进行解码与编码,实现语言和语境的互动,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这与以语音、词汇和语法为重点的传统语言学研究大相径庭。概而言之,语境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等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

1.语境与教学内容。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的本体特征,还要适时向学生传授有关语境的理论知识,即把有关语境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参照语篇情景语境的同时,考虑文化语境的作用。事实上,对于语境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目的,而是把它作为学习语言的一种手段。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我们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项目的学习都应放在语篇中。语篇展示的是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而语境表现的是语言社团的共有知识,语境是通过语篇在外语教学中起作用的。

2.语境与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考虑语境因素可扩大我们的视野,语言的文化语境、互文语境、篇内语境、现场语境和交际语境等都对外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以文化语境为例,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要了解外国人的语言模式、把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引入我国,而且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使世界了解中国。因此,教师应有一定的批评意识和对比意识,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和批评教学法,将中外语言和文化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外国文化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做出符合目标语国家文化特征的语言表达,同时教授学生批判性地看待外国文化,并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加强教学效果。

3.语境与教学材料。通过语境来进行外语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非常重要,教学材料要具有交际真实性和文化真实性。语篇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作为教材的语篇必须是实际语境中运用的真实语篇,而不是根据作者主观需要编造出来的语篇。无论是书面语篇还是口头语篇都要具有真实的交际参与者与交际互动,即这种真实性存在于交际者对语言的使用中。千姿百态的语言表象实际上可在文化中积淀为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批判视角来看待目标语文化中的语言模式,由于学习者个人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对教学材料的文化真实性也会产生不同见解。

(二)语言教学研究成果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和发展者,韩礼徳的语言学理论对于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的影响巨大,我们所熟知的交际教学法、以文化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法、以语类为基础的教学法等都是在阶与范畴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影响和激发下产生的。

1.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交际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产生的语言学理论根源,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视为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网络,是社会文化行为模式的一种。不同类型的行为模式与具体的社会语境息息相关,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情景类型起着关键作用。在购物、询问、上课等具体情境中,人们的行为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因此,交际教学法特别强调语言运用的语境。

2.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以文化和语境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本国语与目标语文化的不同会造成交际冲突,交际双方的种族、社会阶层、家族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交际困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情景理论为语言与文化这一对立概念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统一的理论框架。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话语的文化内涵,学会目标语的话语模式,并将之应用到外语交流中。

可以说,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语法教学、语篇教学、听力和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提供了较理想的教学框架。

四、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为了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对于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从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主位和衔接方面考察《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A“回忆的时节“(A Time for Memories)(以下简称Text A)的主题及文体特征。

(一)及物性系统

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具有描写人类各种活动或经历的功能,及物性是表达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事实上,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语义的重要功能之一即是反映现实世界的人和物、所发生的事以及相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要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及物性系统的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个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9]。小句通过及物性系统表达各种经历。及物性分析一般包含参与者、过程和环境三个变量,其中的过程变化包括六种类型: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和存在过程[8]180-184。

动作过程(action process)是及物性系统中最主要的过程类型之一,该过程用于描述做某件事的过程(doing)或者某件事发生的过程(happening),Halliday也将此类过程称为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动作过程涉及的参与者角色(participant role)包括动作者、物质过程、目标和环境成分,表示走、踢、玩、打、吃、喝之类的动作。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表示思考、想象、喜欢等内心世界的活动,包括感觉(perception)、认知(cognition) 和情感(affection)三种类型,通常涉及两个参与者:感觉者(主体)和被感觉者(客体)。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表示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种类型,该过程的两个参与者分别为载体(carrier) 和属性(attribute)。行为过程(behavior process)表示的是呼吸、欢笑、哭泣、做梦等生理活动,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behaver)。交流过程(communicative process)指的是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换的经验过程,也可称作言语过程,其参与者包括交流方、交流内容和交流对象。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表示某一实体的存在,常用的动词是 be、exist、arise等,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者。

Text A共有13个自然段,73个小句,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作者回顾她和母亲经常在家附近公园的一棵松树下会面聊天的情景,并告诉读者正是在这里她得知母亲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第二部分(9—13自然段),作者讲述母亲去世后她依然带着孩子们来到这棵承载着她和母亲回忆的松树下,以此建立作者与子女的回忆。

通过对Text A的及物性系统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过程在文中出现次数和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过程在文中出现次数和所占比例

该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与母亲及母亲去世后与自己的孩子们在附近公园松树下聚会的情景。从表3可看出,文章中动作过程出现的频率最高(50.7%),交流过程次之(19.2%),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均为13.7%,只出现少量行为过程,没有存在过程出现。

该文主要有三个人物:I、my mother和my oldest son。第一部分主要回忆了I和my mother的互动,第二部分主要讲述I和my oldest son的互动。两对母子(女)的动作过程和交流过程占据主要篇幅,其中动作过程大都以主动形式出现,表现父母与子女自然融洽的关系。

(1)For years,we had been coming to this park for family picnics and gatherings,and my mother and I often sat in this same spot.

例(1)中的 we、my mother and I是动作者,had been coming和sat是动作过程,to this park和 in this same spot是环境因素。在其他段落中,这一过程也被广泛使用。

(2)Finally I reached over and took my mother’s hand in mine.

(3)I held her tightly……

(4)Holding my son in my arm……

通过“来”公园,“坐”在树下聚餐,“伸”出手“握住”妈妈的手,紧紧“抱住”妈妈,“搂着”儿子等动作过程,我们可看出母子(女)良好的关系以及双方为构建这种关系所付出的努力。

同时,Text A使用一定数量的交流过程,由于该文的主题是母子(女)关系和家庭成员的互动,除了动作过程,直接的言语表达也能展现其情感交流。

(5)In recent years,we usually talked about life.

(6)My mother……told me about the facts of life.

(7)She told me she was sad to lose her little girl……

(8)I tell my children about their youthful funny behaviors and praise them for their accomplishments as young adults.

(9)I told him how proud I was of the man he had become.

“谈论”“告诉”等交流过程表现母子(女)直接的言语交流和感觉,体现父母对子女成长过程的关注和由衷的赞赏之情。

穿插在文中的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则体现为母亲得知作者以及作者得知儿子要结婚时的复杂心情,即既难过(因为子女要离开自己)又高兴(因为子女长大成人),以及得知母亲病情恶化将不久于人世时的复杂情感。

(10)She was sad to lose her little girl but happy to see that I had turned into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11)Even before she said it,I knew what was coming.

(12)I felt I had come full circle under this giant pine tree.

(13)I was happy for him,just the way I knew my mother had been happy for me all those years ago when I told her I was getting married.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语言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描述或表达自己和他人所作所为以及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或事物所处的状态。语言的及物性系统为各种过程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0]动作过程和交流过程在文中广泛使用则进一步说明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密不可分,即形式体现意义,意义构建形式。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及物系统的教学引入阅读过程,培养学习者用外语对各种过程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

(二)语气和情态系统

语言交际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意义的交流,以此保持适宜的社会联系。人类进行交流的目的一是为了影响他人的态度或行为,向他人提供信息,即给予(giving);二是使他人为我们提供信息,即求取(demanding)。语言的这种表达人与人关系的功能就是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指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对事物的推断的功能[11],它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实现。

1.语气。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是小句,小句语法结构的变化可帮助说话者实施特定的言语功能。语气通过语法结构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言语功能的语法系统。一般来说,陈述功能由陈述语气来表达,提问功能由疑问语气来表达,命令功能由祈使语气来表达,感叹功能由感叹语气来表达[5]。语气成分包括主语和述谓成分两部分,主语是整个命题的出发点和叙述对象;述谓成分属于动词词组的一部分,可向听话者传达三个方面的信息:时态、归一度(肯定或否定)、情态(说话者对发生的事件持有确定性的程度)。小句的其他成分则为剩余成分。主语和述谓成分的排列顺序构成小句的语气系统,不同结构表达不同语气。如“主语+述谓成分”是“给予”信息,实现陈述功能,构成陈述语气;“述谓成分+主语”是“求取”信息,实现提问功能,构成疑问语气。

(14)For years,we had been coming to this park for family picnics and gathering,and my mother and I often sat in this same spot.

(15) In recent years,we usually talked about life,but sometimes we recalled events from my childhood.

(16) Over the years,we had watched the pine trees in this park grow tall and straight until their needles seemed to touch the clouds.

(17)I still come to the park,but now I bring my boys.I still sit under that same sturdy pine tree on an old blanket and talk to my sons of family picnic,gatherings and the grandmother they never knew.Just as my mother did with me,I tell my children about their youthful funny behaviors and praise them for their accomplishments as young adults.We come to this special place to create our own memoriesmemories that I know would make my mother smile with pride.

在(14)(15)(16)中,述谓成分向读者传达三个信息:(1)作者描述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时态);(2)说话者对命题是肯定的(归一度);(3)说话者对已经发生的时间具有较高的确定性(情态)。这三个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对过去发生事情的回忆,并以记叙的方式在读者面前展开母女互动的场景和母女感情随着松树成长而不断加深的事实。(17)出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母亲去世后作者和自己孩子的家庭聚会,正如多年前她和母亲的聚会一样,其中的述谓成分表现的是现在时态,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渲染了文章主题:亲人去世仅是身体不再存在于世界,但爱与回忆永远不会消亡。同时,Text A中除了两个以直接引语形式出现的问句“Who will you bring here after I’m gone?”和“Will the lives of my family continue to grow with them?”之外,几乎都使用“主语+述谓成分”的结构,表明作者的目的是使用陈述语气,“给予”信息,向读者展现家庭成员相亲相爱的场面以及家庭凝聚力靠爱与回忆来维系的事实。

2.情态。人际功能主要由情态系统来实现。情态指讲话者对所讲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4],处于语气系统归一度“是”和“否”之间的程度和状态,如可能性的大小和意愿的强弱等。广义的情态分为情态和意态两种。情态的表达方式包括:(1)使用限定性情态助动词(如might、should);(2) 使用情态副词 (如 definitely、probably);(3)限定性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副词混用;(4)使用属性小句(如 It’s likely……);(5)使用认知类心理过程小句(如I think……);(6)使用名词词组(如possibility、likelihood)。意态指做某事的义务和意愿的不同程度,其表达方式包括:(1)限定性情态助动词(如 must、will、should);(2)被动式谓语(如be allowed/supposed/required);(3)主动式谓语(如 I require you、I forbid you);(4)属性小句(如 It is necessary……)[9]。

在Text A中,有以下三个小句使用了表示频率的情态副词。

(18)……and my mother and I often sat in this same spot.

(19)In recent years,we usually just talked about life,……

(20)……but sometimes we recalled events from my childhood.

尽管频率情态副词often、usually和sometimes表达的频率程度较高,但不如无情态副词的小句程度高,而文章主要是以作者回忆母子(女)的往事为主的陈述性记叙文,因此,为数不多的情态词的出现表明作者认为自己所提供的信息确凿无疑,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体现父母与子女最真挚平实的情感。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客观描写,起到以小见大的叙述效果。

(三)主位和衔接

1.主位结构。文章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最终需通过语篇功能表现出来,才能达到交际目的。语篇功能指讲话者如何组织信息、构建语篇。意义的表达仅是语言交际成功的第一步,说话者还需根据信息结构的展开方式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上下衔接、统一连贯的语篇,才能使听话者厘清所传达信息的来龙去脉,最终实现成功的交际。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是实现语篇功能的主要手段,本文从主位结构出发,讨论Text A的语篇组织方式。

主位结构由主位和述位组成。韩礼徳(1985)从功能的角度对此做出界定,他认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是小句所关心的内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对主位进行叙述、描写或说明,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由于述位通常负载新信息,对交际起促进作用,因而相较于主位具有较高程度的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同时充当小句主语的小句主位被称作“无标记主位”;如果小句的主位不是小句的主语,而是补语、状语等其他成分,则被称为“有标记主位”[9]。标记性的主位是特殊的,无标记的则是一般的。研究主述位结构可了解语篇中心内容的信息情况、讲话者的起点和想要传递的信息。主位和述位在语篇中的位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可以反映说话者的态度、针对性和意向。Text A第一段中两个小句的主位结构分析如下。

(21)One warm and pleasant summer afternoon,标记主位I sat on an old blanket under a pinetree chatting with my mother.

述位

(22)For years,we had been coming to this park标记主位for family picnics and gatherings,and my mother and I often sat in this same spot.述位

作者使用“one warm and pleasant summer afternoon”和“for years”这两个时间状语做有标记主位,作为信息的出发点。一般情况下,说话者为达到强调某个成分的目的,往往选择有标记主位作为话语起点。时间主位突出事件发生的时间,使描述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纵观全文,作者使用最多的是时间主位这一有标记主位形式。

(23) In recent years,we usually talked about life,……

(24) Over the years,we’d watched the pine trees in this park……

(25)On this particular sunny afternoon,Mother and I sat quietly……

(26) For several minutes,we sat in silence gathering our thoughts.

记叙文这一语篇体裁的信息组织方式之一就是时间主位的选择,引导读者根据时间变化,体会母子(女)情感的发展,即随着时间推移,公园里见证他们情感发展的松树也在一天天成长,象征母子(女)的爱不断加深,关系越来越亲近。

2.衔接和连贯。判断一个语段是否称得上语篇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语篇特征和语域是否前后一致。语篇特征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结构性指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等句子本身的结构,非结构性指句子成分之间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英语中的衔接手段形式多样,主要分为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两类。语法衔接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其中,照应可分为前照应、后照应和语境照应。前照应是指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出现在上文,后照应指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出现在下文,语境照应指语言参照点不在语篇中出现,而是出现在外部环境。综观Text A,我们发现前照应手段在该篇中使用频繁。

(27)That was many years ago now.

(28)Not long ago my oldest son wanted to come to the park and talk,so we came and sat under our tree,……

例(27)中的that回指上文所说情况,即得知母亲病情恶化且不久于人世的消息的那天;例(28)中的we回指上文中的my oldest son和作者,只是对作者的照应属于语境照应。

除了照应手段的使用,文章也频繁使用词汇衔接手段,如文章开头的“One warm and pleasant summer afternoon”、第四段的“On this particular sunny afternoon”和第九段的“Mother died soon after that day”。事实上,这三个表示时间的名词词组指的是同一时间。作者从“一个温暖宜人的夏日午后”开始回忆过去和母亲在这棵松树下的聚会,以及她们谈论的生活琐事、童年趣事和人生大事,母女情感随着松树的成长越来越深。然而,在这个“特殊的阳光明媚的午后”,作者得知母亲病情恶化且无法救治的消息,她们相拥而泣,只愿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第九段作者用“That was many years ago now”这一过渡句把读者又引回现在,“那天以后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其中“那天”指的是第一段和第四段出现的那两个“午后”,通过词汇衔接的手段使文章各部分过渡自然,上下连贯,浑然一体。同时利用插叙的手法,使读者自然地对同一时间背景下的三段场景进行对比,由温馨的回忆到残酷的事实,又到母亲去世后的追思及家庭纽带的延续和维系,使读者对于文章的时间线索了然于胸,由此达到通过叙事来抒情的目的。

五、结语

通过对各种功能语义系统的分析,我们可明确该篇社会语境各组成部分的情况。通过对及物系统的分析可看出,该篇的语场是“作者通过回忆母女(子)之间的琐事来展现家庭的凝聚力,揭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永恒的这一主题”;通过语气和情态的表达,我们可看出作者和读者是一种随意的、亲近的关系。主位和衔接的组织显示该篇的语式是书面形式。

通过对语篇的语义解码,我们可帮助学生结合语境,了解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上,使学生真正理解句法、词汇选择的深层原因,切实领会作者意图,提高阅读鉴赏力,感悟语言符号系统的创造力。另外,在一定量的输入后,我们可引导学生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上,从社会语境出发推断各种元功能意义,进而明确在具体语境中词汇—语法的恰当表达形式,从而创造出适宜的语篇,真正达到运用所学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

Halliday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就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和分析框架,我们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实例分析,我们认为系统功能语法作为一种适用语言学理论,不但能够阐释传统语法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现象,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从而意识到语言尤其是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的过程,更是意义的选择和社会化的过程。

猜你喜欢
情态语言学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