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往事

2019-04-27 01:46韩青
小演奏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嵊州韩老师年糕

韩青

爷爷爱听越剧,还爱拉着我们小辈一起听。那天是端午,我和阿姐放假在家,就被爸爸指挥陪爷爷去听小百花的剧目。几次听下来,我已渐渐有了感觉,越剧的唱腔确实优美,就像是温柔的旋涡引人入胜。听旁人说起演员的身段如何时,我虽并不精通,却也知道了一些皮毛。回家的路上,爷爷又兴致勃勃地向我们重复起被他说过许多遍的越剧文化,作为一个嵊州人,爷爷最得意的莫过于这个“越剧之乡”的称号了。

“以前啊,越剧还不叫越剧,而叫落地唱书。当时我们嵊县多少农民呀,大家穷得揭不开锅,要过年了还一点着落都没有,你们猜怎么办?”

“哈,爷爷你就别卖关子啦!”

“有人脑筋活呀,马塘村就有人想出挨家挨户去卖唱的活计,算不得讨饭,又不用离开家乡。这主意蛮好,肩膀上搭个钿褡、手里拿个长烟盅就去唱书了,唱好了能拿到年糕,所以他们就叫自己是唱年糕的。后来有了茶馆,不过农民哪有闲钱去茶馆里听戏啊,有个修鞋匠唱得好,就到农民家里去唱,这不就皆大欢喜了?”

“那‘唱年糕是唱什么呢?”

“一开始是简单的小书目,后来想要上台唱就不能太简单了,这人物情节怎么唱得出来?于是就有了呤嗄调,是由嵊县的几个唱书人想出来的,他们用四只稻桶和几块门板搭了个台子表演《双金花》,这回有本子、有角色,演出很成功,这些是你们的曾祖母给我讲的哩。我们县里搞了个农村女子科班,当时可火啦,说是四十万人有两万多人参加了女班的演出。到1938年打仗,很多绍兴人、宁波人去上海避乱谋生,我们这个女班到上海演出时同样有许多观众,也就在那一年越剧诞生了。”

爷爷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在他小时候,越剧刚开始盛行,在街坊邻里和爹妈的耳濡目染下,他深深爱上了越剧。其实,爷爷讲的这些我们听过不知多少回了,但每次看他满面红光開心的样子,我们谁也不想打断他。

“越剧十姐妹晓得吧,我十几岁的时候,她们已经在上海闯出了名头,里面有一半都是嵊县人,那个袁雪芬啊、范瑞娟啊、傅全香啊……都是顶顶好的越剧演员。1947年,她们在上海演《山河恋》,谁也没想到她们不演宝玉黛玉的,却想要弄个新剧。演出的场地租金费很贵,她们十姐妹在当时的大西洋西菜社签订了联合义演的合约,采用发动观众集资的形式使演出获得了成功,从此‘越剧十姐妹的名头算是真正确立下来了。”

到家了,爸爸问今天听得怎么样,爷爷自然是高兴,我忍不住献宝:“今天韩老师还给我们科普了越剧起源和十姐妹的故事,讲得可好玩了!”阿姐也笑:“是呀,韩老师威武!”

爷爷有点不好意思,却还是一本正经地说:“饮水思源晓得吧?说是喜欢越剧,要是连越剧是怎么来的都不晓得,让人笑哟!”

“恩,说到十姐妹,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绍兴名人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里面就有十姐妹的影子。”爸爸推荐道。

钻回自己房间,我打开电脑找出《舞台姐妹》,电影一开场就是熟悉的唱腔。还得感谢爷爷总拉着我去看剧,那个扎两条大麻花辫的小姑娘躲在箱子里,昏暗的灯光照亮她的脸,那双水灵灵、有故事的眼睛一下子就闯进我的心底了。难怪电影里师傅也说:“你看,这孩子的眼睛会说话呀。”不得不说,导演和演员的功力确实好,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从小山村的戏台班子出来,姐妹俩走向上海的大舞台,用表演《祝福》传递进步思想……这不就是现实中“越剧十姐妹”的写照吗?

试想一下,在二十世纪初,几个唱书人第一次搭台演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在浙东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里孕育而生,就这样在江南晚春的天空下拉开了帷幕。“梦里江南越韵清,浅斟低唱醉中游”,因为嵊州,越剧鲜活而蓬勃;因为越剧,嵊州也更为世人知晓。

猜你喜欢
嵊州韩老师年糕
嵊州本味
年糕
年糕
我的老师
浙江嵊州根雕传承路:“环保艺术”青年接棒
温柔的江南小城
大“嵊”归来
巴铁
为我代“盐”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