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阴符经》关于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位置构想

2019-04-27 01:43吴晋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构想社会自然

摘 要:《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与《道德经》一起被奉为道家双璧,以“人”为讨论的中心,《阴符经》系统地建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方面的构想,详细地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地论证人作为社会个体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圣人之道。

关键词:阴符经;人;自然;社会;构想

《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阴符经》现存的版本差异比较大的有两种,一为唐褚遂良抄写的四百余字本,一为李荃所传的三百字本。本文以李荃本为底本,就其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阴符经》关于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构想

《阴符经》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开篇。吕坤注曰:“天道于穆,不可窥测。然四时行,百物生,天之行也。执所以行以观,其道底蕴竭尽而无馀矣。”“天”意即自然,“道”意即规律、法则。日月往来、阴阳变化,消息盈虚,这是道在自然上的表现,在人事即为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生死存亡。通过仰观天道,掌握自然界日月星辰运行规律,顺应勿违,则无往不利,一切问题均可迎刃而解,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六句则揭示了人、人与自然五行的关系:

“五贼”即五行,“贼”者,戕害也,将五行直呼为“五贼”则强调了五行与天的关系,进而进一步阐述五行与人的关系。意即:自然五行皆盗于天,而施于人。万物若得五行之法则衰极而盛、否极而泰。人若认识和掌握了自然五行相生相克和治乱盛衰相互转化的规律,依天道而行事,天生则生之,天毁则毁之,宇宙乾坤就如同掌握在了手中,万物就如同生在身上,可以得心应手,无往而不适,纵横捭阖,无不由己。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则阐明了人与自然中其它要素的关系:

“盗”即窃取,《庄子·肢箧》有这样一段记载: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即“盗”本身是有一定法则的。亦即“盗”是有利害的,相生相杀,相养相成。万物有生长、有死亡、而疾风骤雨、旱涝无度则往往会加快这一进程。万物生死轮回最终归于尘土,消失于天地之间,而另一方面,微风细雨,风调雨顺则会使万物生机勃勃、生生不息,此所谓“天地万物之盗”;牲畜伤人、猛禽袭人、毒草害命是万物对人的一种侵扰,另一方面粮果养人、牲禽供人、棉布暖人择时万物对人的一种供养,此所谓“万物人之盗”;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乱砍滥伐是人对万物的伤害,另一方面培植林木、饲养牲畜、因地制宜则是人对万物的保护,此所谓“人万物之盗”。天地、万物、人三者彼此相生相克、相养相杀,无休无止,三者本身构成了自然界,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则保证了自然的发展与长存。

二、《阴符经》关于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构想

相较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叙述,《阴符经》中谈论人作为社会个体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圣人之道的篇幅更多。

“食其时,百骇理,动其机,万化安”四句启示人们行事动机;适时而食,骨节梳理;适时而动,万物化安:

言饮食若得其时,则人之精神和粹,而百骸舒泰;动作若合乎机,则事理顺序,而万物康宁,所谓“三才既安”者也。

换言之即人之行事不宜过急太缓。《黄帝内经·素问》曰:“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养生如此,行事更是如此。《周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讲的也是要把握时机,择机而动,时则动,不时则静。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足、不争:

情有悲欢,性则至乐;欲有动作,道则至静;此仙凡所由分也。学者求道,先当以性天为乐,不使一毫穷通得丧累于其中,则恬淡无为,廉于持养,自然心与道契。被七情六欲,悲欢无常,动触祸机,日裹尘网,无有出期。何性之可乐?何静之可廉欤?

“余”即未滿、不足,“至乐性余”即最大的快乐是懂得知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罪莫厚于甚欲,咎莫于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人不能贪得无厌,否则只会自取其辱。“廉”即少,不得,“至静性廉”即极致的清净是懂得不争。《庄子》:“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唯有不争,万物在心中掀不起任何波澜,才能达到真正的清净。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运用辩证思维告诉我们要亲君子,远小人:

此言人心向背,恩害互生也。本来无害亦无思,因救害而有恩,则恩生于害。至如贤人君子,小有患难,得人拯拔,怀恩感激,终身不忘,是恩生于害也。至如小人,承君子之上恩,顾身居荣禄,不能戒慎终始,保守一朝,恃(丧)宠失权,身陷刑网,不知己过,反生怨害,此曰害生于恩。

天能生物,亦能杀物,有疾风摧残,亦有细雨温润。二者本身也是连续且可转化的,这就如同恩害相生相化,君子落难,得人拯救,怀恩感激,此所谓恩生于害;小人承恩,不思己过,辜恩报怨,此所谓害生于恩。

《阴符经》通篇虽仅三百余字,却蕴含了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文章主要是以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两个维度,通过对相关字句的推敲与探究,对先秦文献相关内容叙述的结合与引用,详细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以期对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止礼,常秉义批点.黄帝阴符经集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吴晋(1994- ),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构想社会自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