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改革法德“暗斗”

2019-04-28 05:53赵恩霆
畅谈 2019年7期
关键词:欧洲议会马克欧洲

赵恩霆

“自二战以来,欧洲从未如此不可或缺,也从未如此岌岌可危。”3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题为《为了欧洲复兴》的署名文章中大声疾呼。当天,此文以致欧洲公民公开信的形式、用22种欧盟语言登上欧盟28国的主流报刊。

马克龙指出,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陷入自二战以来最大的危机,但当前的欧盟机制已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因而应该从“自由、保护、进步”三方面来推进改革。

对此,“法德轴心”的另一半德国,虽与法国一致认为欧盟需要改革,但在怎么改等具体问题上,两国领导人分歧明显。

欧盟改革势在必行

欧洲联盟以正式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还不到26年时间。在1993年11月1日之前,它是由欧洲三大共同体一一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组成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欧洲一体化的脚步始于1950年代,而促成一体化想法落地的,是20世纪上半叶肇始于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两场人间浩劫,让欧洲百废待兴,也让欧洲痛定思痛,试图通过一种超国家行为体的形式,来加强合作使民族国家深度融合关联,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在1950年代,法国、德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组建起欧盟最早的前身欧洲煤钢联营。这种多边合作加速了西欧各国走出二战废墟的步伐,助力各国重建和经济起飞。

但是,除了历史背景,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背景也不容忽视。二战后,欧洲这一曾经的国际关系中心地带一蹶不振,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欧洲恰好成了冷战前沿之_。

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并重拾昔日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辉煌,同样是当年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的重要出发点。通过“共同体”形式,欧洲特别是西欧诸国将自身打包塑造成美苏之外的“第三股力量”,并凭借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凸显出“共同体”这种政治上“第三条道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马克龙口中的“自由”欧洲,并非欧盟及其前身起步时的优先考虑,避免民族国家重燃战火、在冷战中抱团取暖、配合美国主导的北约对抗苏联为首的华约才是当时的要务。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国家自然而然地团结合作,以趋向中立的独立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最终以苏联解体宣告结束的结果,有点“冲昏了”欧洲的头脑,自信地认为自己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放之四海而皆准,欧共体也从纯经济联盟过渡为政治经济联盟一一欧盟,并快速扩张。

从最初西欧六国创始,到冷战结束前,大约40年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总共才12个。冷战后20年间,欧盟先后于1995年、2004年、2007年和2013年四次东扩,达到28个成员国。其中,仅2004年就有10国同时入盟,且绝大部分是中东欧国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犹如一场霜冻,打蔫儿了欧盟,各领域问题和矛盾日渐公开化。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数十载的“法德轴心”,变成了“德法轴心”,法国从一体化进程设计师变成了跟班儿的,德国凭借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成为带领欧洲渡过各种危机的领导者。

债务危机暴露了欧盟财政改革举步维艰,近些年来欧洲经济社会发展东西、南北失速的情况,也反映出欧盟讨论社会政策议题的基础严重失衡。难民危机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不仅触发欧盟各国经济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还导致主要大国之间、东西欧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矛盾的激化和公开化。

英国“脱欧”重创欧洲一体化进程,堪称欧盟危机的最大爆点。近年来在各国政坛起势甚至入阁执政的右翼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政治势力,则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难以拆除的定时炸弹。

将于今年s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盟政治的风向标和欧洲一体化的晴雨表。马克龙最近这篇题为《为了欧洲复兴》的“告欧洲公民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

这己不是“小马哥”第一次为欧盟殚精竭虑了。早在2017年欧洲民粹势力在多国政坛起势之时,入主爱丽舍宫不久的他就于9月26日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的演讲中首次系统地提出过“重塑歐洲”计划。

欧盟遭遇的发展瓶颈和内部危机,法德这两大“发动机”都看在眼里,且都认为需要通过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来应对新的挑战,避免欧盟分崩离析。

为此,在今年1月22日象征法德全面和解的《爱丽舍条约》签署56周年之际,两国再签升级版的《亚琛条约》,进一步加强法德合作与融合,以回应甚嚣尘上的疑欧主义,彰显出继续合力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坚定姿态。

巴黎与柏林貌合神离

在2017年先后经历大选的法德,呈现出不同的国内形势。

以“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异军突起的马克龙,强势压制民粹势力当选总统,还一举冲散了传统左、右翼政党,国内政坛一时间难以出现掣肘力量。

但是,带领德国在金融和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将德国推上欧洲领导者地位的默克尔,却遭遇民粹势力强势反扑,以“惨胜”开始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总理任期。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当年的“重塑欧洲”计划,恰恰选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果出炉当天,折射出“小马哥”寻求借势扭转“德法轴心”为“法德轴心”、从德国手中夺回欧洲一体化主导权的意图。

从内容上来看,《为了欧洲复兴》可谓“重塑欧洲”计划的延续。对此,德国政府发言人3月5日表示,“支持关联欧盟方向的互动讨论”,但拒绝作更多回应。这与一年多之前回应马克龙“重塑欧洲”提议时的口径如出一辙。总在第一时间以“欢迎”“支持”回应马克龙,但又“不再多说”,显示出德法就欧盟改革的具体问题分歧不少。

3月10日,令外界颇为意外的是,德国执政党基民盟党首、人称“小默克尔”的下届总理热门人选卡伦鲍尔在德国《星期曰世界报》发文全面回应对马克龙的最新提议。

相对于支持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建设,同意推进防务一体化等观点相近的立场,卡伦鲍尔发出的“不同声音”更引人关注。她呼吁应给予欧盟一个共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去年11月,德国副总理兼财长肖尔茨甚至提出让法国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欧盟。

“欧盟中心主义、超国家主义、债务共担、社会福利制度一体化和欧洲统一最低工资标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方向。”卡伦鲍尔在文章中直言,“要摆正欧洲的方向。”

法国24小时全天候新闻电视台(BFMTV)评论员也表示,马克龙的计划看上去很美,但有点“超现实主义”。卡伦鲍尔也强调,“新欧洲不能建立在排除民族国家的基础上……欧盟机构的使命并不比成员国政府间合作更具道义优越性。”

从根本上来说,马克龙的路线图沿着既有欧洲一体化基本路径,通过增设更具体的机构、各成员国进一步让渡主权,从而将欧盟塑造成一个超国家行为体;德国则坚持以国家主权为大前提,在此基础上并行推进欧盟层面和各国之间的合作。某种程度上,柏林的主张考虑到了近年来德国乃至欧洲泛起的民粹或民族主义情绪。

此外,马克龙还呼吁选民不要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支持民粹主义政党,不能让“拿不出解决方案”的民粹主义者“利用民众的愤怒”。

根据最新预测,在即将于5月份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705个欧洲议员席位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两大建制派党团一一中左翼社会党团和中右翼人民党团预计会失去87席,其中前者恐将从目前的186席锐减至135席,后者预计只能赢得174席。而主流党团流失的选票将主要流向疑欧派阵营,其中由意大利联盟党和法国国民阵线组成的极右翼党团有望获得60席,在欧洲议会的影响将大增。

目前,意大利、波兰以及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的右翼政府或政党之间已开始加强联系,试图在英国“脱欧”、法德“明争暗斗”的复杂局面下,借助欧洲议会选举渔利。

甚至,连欧盟委员会等欧盟决策机构也想对改革说了算,不愿被法德所左右。当前,法、德、欧盟决策机构、民粹势力势均力敌、互相撕扯,深陷疑难杂症的欧盟最终会向哪个方向改革呢?

猜你喜欢
欧洲议会马克欧洲
连通器及其应用
喜新厌旧
欧洲议会表决通过CETA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寥若晨星
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