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马路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

2019-04-28 05:53小卷儿
畅谈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宝级喜感天马

小卷儿

1969年9月初,甘肃武威县一座东汉晚期墓(不过后来有学者提出异议,说可以晚到西晋),出土了各种铜人、铜车、铜牛,数量还不少,有近200件,其中就有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文物部门及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将其称为“铜奔马”)。

这匹高仅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的铜马,重量足有7.15公斤,而飞马脚下的“龙雀”(有人认为是燕子,有人认为是神兽)却巧妙成了整件雕塑的支点,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大概只有在天上才可以做这样的动作。

马的胸前刻有“冀张君骑一匹,牵马奴—人”,可见它的主人应该是冀县(今甘肃天水)人,而马肯定与墓主相关,或许正是以死者生前坐骑为原型,或者专为死者订制的“天马”。

原文中记载的“牵马奴一人”,正是在提醒人们,跟这座雕塑配套的,应该还有一个人俑。

不过,若是天马正在云间飞驰,还能脚踩龙雀,说明速度极快,那么这位牵马奴还能顺利牵引飞马,想来也不会是普通人。

而“铜奔马”被发掘出土后,它的价值一度没有被世人发现。真正让它举世闻名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

1971年,郭沫若到西北地区访问时,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并且看到了这座“铜奔马”,他当时就觉得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便向当地的博物馆建议,希望能将这件文物送到北京去展览,并承诺,会为它大力宣传。

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同时,它也是丝绸之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后来,“铜奔马”成功入驻小学《语文》课本,文章活灵活现介绍了这座小型雕塑的外形样貌,从此,何为“铜奔马”,连小学生都能说出个道道来。

不过,如果你读小学时也学过这篇课文,你还能回忆起文中插图“铜奔马”的样子吗?只有侧面对吧?

即使是搜网络上、博物馆官网的照片,你也很难发现这匹神马的正面照,是因为拍正面角度不對,看不到“龙雀”?因为正面有残损?太难看?

并不是因为这铜奔马的正面照片有多么难看,而恰恰相反,马的正脸高度还原了急速奔跑中的马形象,显然已经跑疯了,不但表情失控,面部表情都有点扭曲了。

因为正面的表情看上去太过于有喜感,实在难以让人和灿烂的青铜文明联系起来,而且影响了文物本身的气质,所以当年的专家们兴许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敲定,这样有喜感的国宝级文物照片放在课本之中,就用张侧面照得了。

当然了,之所以始终侧身见人,除了上面那个原因之外,也是因为以马为造型的大型铜器,侧面能够更好地展示它的线条美。

猜你喜欢
国宝级喜感天马
天马寨两咏
意大利国宝级成衣定制大师空降济南
东瀛战神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真的只是一个词?等
超有喜感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