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诊断

2019-04-28 23:51窦明睿张生彬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进展诊断

窦明睿 张生彬

【摘要】目的:将现有公认的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包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的诊断方式的文献,对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包虫病早期一般无症状,发现已至晚期,对于包虫病,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结论:目前诊断肝包虫病的方法很多,最重要也是普遍应用的是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应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肝包虫病;诊断;进展

肝包虫病是一种多见于畜牧地区的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常见的有两种分型: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但因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影响学上与肝囊肿,肝癌等难以鉴别,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此种病的诊断方法进展。

1临床表现

通常感染肝包虫病的患者多数都是畜牧区的农牧民或者在农牧区工作、生活、旅行过的人。肝包虫病患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腹部包块、腹胀、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表现,随着病灶逐渐增大,会压迫肝组织及临近器官,压迫门静脉及胆道系统时可出现黄疸、腹水、脾大,如压迫膈肌会影响呼吸,压迫胃肠道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当病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破溃,进而会产生感染、发热等一系列并发症。而泡型包虫病因其浸润性、外生性,类似恶性肿瘤样生长的特点,易向肝外系统如肺、脑等转移,故有“虫癌”之称。因此,对包虫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2影像学检查

2.1超声

根据影像学表现不同,现将囊型包虫分为五型:单囊型(I型)、多子囊型(II型)、内囊破裂型(III型)、实变型(Ⅳ型)、钙化型(V型)。从超声上来看,囊型包虫病往往有内、外两层囊壁,内囊是寄生虫自身的包膜,外囊是宿主因为免疫功能产生的屏障,两层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会有”双壁征”表现。多子囊型,病灶内可见多个囊腔,故有“蜂窝样”表现。如内囊破裂,囊液飘浮,此时超声图像上将以“飘带征”呈现;实变型超声扫描有强度不均匀的杂乱回声,囊壁边界相对较清晰,因此表现出典型的“棉球征”。泡型包虫病的超声图像可见不规则片状或者带状钙化灶,病灶中心通常应为营养不良产生坏死以及病变。但其中浸润增殖型以及液化空洞型的超声图像易与肝癌相似,极易混淆。超声造影往往可以鉴别,肝包虫病表现为病灶的各时相内部及周边无增强,或边缘处虫蚀样等增强,偶有环状高增强。而肝癌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经常表现为低增强。良性病变一般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性高增强或等增强。

2.2CT

CT是目前诊断肝包虫病重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2.1单囊型

主要表现为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囊性病变,边界清晰。与肝囊肿的鉴别要点是肝包虫囊壁较厚,在增强CT上可有强化,而肝囊肿则没有。

2.2.2多子囊型

母囊内多个子囊,子囊密度略低,子囊呈“车轮状”排列。

2.2.3内囊破裂型

当内囊破裂时,可呈现“飘带征”、“套囊征”。

2.2.4实变型

当包虫死亡后,囊液浓缩,囊壁钙化,CT值不均匀增高,易与肿瘤混淆。

2.2.5钙化型

可见点状、结节状、环形、片状、蛋壳形的不同程度的钙化。泡型包虫病在CT扫描下可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阴影,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当泡型包虫病肝实质病灶内发生液化、坏死时可呈“岩洞样”改变。

2.3MRI

MRI对包虫病的诊断价值不如CT,但当病灶侵及血管及胆道系统的时候,MRI更有助于判断其位置关系。因泡型棘球蚴病独特的生长方式,应用核磁水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泡球蚴的小囊泡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2.4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系统

因包虫病患者多数早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发现已至晚期,故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只能最大限度且出病灶。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系统能够计算出肝脏的大小和体积,病灶体积,病灶与周围血管及胆道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拟切除的肝脏体积以及剩余肝脏的体积,对于医师在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有很大帮助。目前在国内外己有多次使用。

3免疫学检查

3.1包虫皮内试验(Cas0ni试验)

此方法阳性率高,可达90%-95%,但假阳性率也高,阳性结果持续时间长,因此不适于患者术后的监测和随访。

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

IgG是包虫囊液中的特异性抗体,用特异性抗原IgG检测出相应抗体,然后通过显色反应判断结果,该方法可用作包虫病的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筛查。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高。

3.3间接血凝试验(IHA)

用于检测包虫液的特异性IgM抗体,特异性达97%,敏感性也較高,假阳性反应少,亦可用于临床,对判定手术效果及预后有作用。

3.4补体结合试验

用己知的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主要是检测包虫囊液中的IgM抗体,阳性率为80%~90%,但是当棘球蚴己死或包虫囊肿破裂,此种试验意义不大。

4分子生物学检测

据资料显示:泡型包虫感染有约5%~10%血清学方法无法检出,用逆转录PCR可以检测出泡型棘球蚴的特异mRNA,从而使诊断率提高。这种方法所需样本量少,能检测出包虫的活性,以及包虫的生长及复发情况。

5小结

肝包虫病病例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比较少见,仅在畜牧地区较多。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肝包虫病最佳方式是根治性切除,但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发现己至晚期,尤其是感染泡性包虫病的患者,发现时多己有复发转移征象,故早期筛查及诊断非常重要。我们要不断探索,为临床诊断肝包虫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猜你喜欢
进展诊断
金融稳定立法的关键进展与完善建议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