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28 23:51王艳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介入循证护理满意度

王艳杰

【摘要】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中,观察患者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00例,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围术期对患者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循证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患者,并发症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对比明显。结论:循证护理对血管外科介入患者具有明显护理价值,可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产生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血管外科;介入;满意度

血管外科疾病介入手术后,护理是其中关键,若护理不到位或者护理不夠全面,患者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对待此类疾病患者,需做好围术期护理,保障护理水平。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新方法,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循证护理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总结相关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并应用于实证,实现最佳护理结果。本次实践将我院纳入的心血管外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施以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00例,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围术期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循证护理。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8例、52例,两组患者各50例,年龄在55-78岁间,平均年龄为(65±5.24)岁,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开展前,需组建循证护理小组,首先提出循证护理问题,其次查找相关文献,再次,对所查询的文件进行总结,最后,将总结的护理方式,应用于血管外科介入术患者中。

1.2.1循证护理方案

首先,在提出循证护理问题环节中,对患者介入术后出血、感染、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各类并发症发病原因。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现象。手术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属于老年人群,存在沟通困难情况,治疗依从性较差。对此在护理过程中,循证问题为采取哪种方式,提升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产生,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升。

其次,查找相关文献,根据患者疾病发病因素,利用知网、万方医学、维普等搜索引擎查找类似文献。本次实践搜索关键词血管外科、介入、护理,共计搜索文献804篇,经过筛选后,提取18篇作为参考,对其中的护理经验及理论知识有效总结,对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全面分析。

再次,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统一评估,在循证小组所有成员的努力下,对文献进行分类讨论,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

最后,在应用过程中,首先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施以心理支持,将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排解。患者在手术前对此手术存在陌生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若无法使患者保持冷静,将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情绪状况,对患者引发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执行有效的解决措施。护患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明确患者心中症结,患者在提出疑问后,需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患者入住环境,护理人员需做好维护,可在病房中布置绿植,保持室内干净,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控制噪声及人员走动。日常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告知患者保持的足够的休息,定期为患者换药,观察穿刺位置是否出现出血等问题,若出现渗血及感染迹象,应当及时将问题解决,对患者施以言语激励,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1.2.2循证方案应用

循证小组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能够观察监测仪器的指标变化,明确患者体征,避免不良事件产生,根据监测结果为患者做好相关处理,若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应当及时通知责任医师,为患者服用减压药或者其他处理。观察患者心率变化,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速度,通过各类仪器及经验监测,使患者恢复速度提升。

各个环节管理需更加规范,控制并发症产生。手术过程中,医师操作不到位,容易导致患者呼吸不畅,导丝不够湿润,护理人员对此应当引起重视,对可能出现不良问题进行防范。利用合适的造影剂,了解患者疾病状态,防止患者由于对造影剂过敏,从而产生不良问题。手术时,需做好情绪观察,若发现患者面色异常,需及时处理。为保障造影剂的效果,防止对机体刺激,应当将造影剂加压至37°C。若患者过敏,需停止手术,对患者行加压、补液、抗过敏处理。

术后患者呈平卧位,利用弹力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包扎,躯体伸直,侧肢制动12h,观察患者侧肢机体情况。告知患者多喝水,每天需饮水1500ml以上,在短时间将造影剂排除。患者需设定定量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穿刺24h后,告知患者可下床活动,避免下肢形成静脉血栓。术后利用抗凝及溶栓治疗方式,观察患者肢体温度,询问是否存在疼痛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方案。出院前2d,为患者施以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检测血脂及学压等指标,若出现异常问题,及时来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产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践利用spss21.0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利用±表示,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见表1。2.2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例患者冠状动脉损伤,1例患者呼吸不畅,并发症产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4例患者呼吸不畅,2例患者冠状动脉损伤,并发症产生率为1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3讨论

社会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愈发重视护理服务,为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护理服务处于不断改进过程中。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循证护理、舒适护理等相关护理理念不断被提出,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护理质量在此背景下不断改善。循证护理为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具备科学特点,在各类科室中应用,均见到良好的效果。循证护理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活动中,施以合适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疾病,提出护理问题,并查找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与总结,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将资源合理配置,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循证护理分为四个部分,提出问题、资料查询、目标制定、临床应用,四个层面相互配合,从而保障护理质量。循证护理模式可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经验结合,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本次实践中,将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对手术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问题提出后,选择多数文献,并在其中进一步筛选,选择可靠性较强的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对患者提供专项化护理方案。在本次护理中,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监测,将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消除,规范各类操作及行为,控制并发症产生,合理应用造影剂。利用各类措施的设施,在结果中体现循证护理的优势,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并且并发症产生率控制良好,满足临床护理目标。

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优化护理方式,做到科学分工,实现优势互补,患者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因此,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过程中,施以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现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产生率。

猜你喜欢
介入循证护理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