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低剂量CT的应用研究

2019-04-29 01:43于喜坤赵静霞张祯铭乔月刘师竺张健刘景鑫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模体分辨力螺距

于喜坤,赵静霞,张祯铭,乔月,刘师竺,张健,刘景鑫

1.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33;2. 吉林省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3. 吉林大学 护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4. 长春市计量检定测试技术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引言

近年来,胸部低剂量CT检查作为当前热点研究方向,研究者很多。有些研究单纯从改变剂量入手[1-6],有些从图像的性质入手[7-12],还有些是直接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入手[13-15]。CT检查是使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原理为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16],发现体内生理或病理性改变。但X射线作为辐射源,对人体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X线剂量越大,受检者所受的伤害就越大。所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尽量降低X线剂量,即低剂量CT,成了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对固定管电压为120 kV时,通过降低CT毫安量来降低检查剂量的方法进行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我们选取目前医疗市场上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国内外CT厂家,国内厂家包括东软医疗、明峰医疗、深圳安科和上海联影,国外厂家包括GE医疗、Siemens医疗、Philips医疗、东芝医疗和日立医疗。历时2年时间,地域覆盖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的126家医院进行了522台次试验。

1.1 探究多参数设置对胸部低剂量CT影像质量的影响

1.1.1 实验模体

CT性能模体的型号为CATPHAN 500,生产厂家是美国模体实验室。

注:为保证数据准确可靠,项目研究期间定期溯源至国家基准。

1.1.2 实验方法

将CATPHAN 500置于扫描野中心,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扫描时间1.0 s,在pitch:speed为0.562:1、0.938:1和1.375:1的三种条件下,设置毫安量分别为250、200、150、100、70、60、50、40、30以及20 mAs进行扫描,扫描模体时在周围不应有影响射线束的物质。

1.1.3 测量方法

(1)CT值、噪声、均匀性。在CTP486模块中心层面,在中心用大于100像素的ROI(面积约为1 cm2)测CT值及标准偏差SD,噪声N=SD×0.1%。在图像圆周相当于钟表时针3、6、9、12点的方向用相同ROI在边缘1 cm处取四点CT值,边缘对中心CT值的最大偏差为均匀性。

(2)低对比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在CTP515模块中心层面,同时调节窗宽和窗位,确定各对比度系列中所能分辨的最小一级孔径。

(3)高对比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在CTP528模块中心层面,同时调整窗宽和窗位,分辨最小的一组线对。用目测方法确定所能分辨的最高一级线对数。

1.2 模体实验探究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客观参考标准

(1)实验模体:胸部仿真模体。

(2)实验方法:将胸部仿真模体置于扫描野中心,使用5 mm的层厚,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分别为70、60、50、40、30以及20 mAs,按照 WS/T 391-2012《CT检查操作规程》[17]中的方法进行扫描。扫描模体时在周围不应有影响射线束的物质。

2 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设定毫安秒和实际扫描中的毫安秒并非一个数值,对照表,见表1。

(1)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961-201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X射线辐射源》[18]中要求低对比分辨力在1%对比度应能分辨模体中3 mm的圆孔和0.3%对比度应能分辨模体中6 mm的圆孔, 可见50 mAs以上的剂量都是符合要求的(表2)。由于低对比分辨力对肉眼观测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所以在以下的试验中,我们对50 mAs以下的实验结果不再进行论述。采用相同螺距时低对比分辨力随mAs变化规律,见表2。

(2)通过数据分析,当管电流为1~100 mAs时,噪声随管电流增加急剧降低,100 mAs以上时噪声趋于平稳。其中,50~100 mAs的噪声极差值较1~50 mAs的噪声极差值低。这说明了低剂量检查必然伴随一定的噪声,50~100 mAs条件时噪声降低速度较为缓慢,50 mAs以下时,噪声急剧增长。采用不同螺距时噪声随毫安秒变化规律,见图1。

表1 设定mAs与实际mAs对照表

表2 采用相同螺距时低对比分辨力随毫安秒变化规律

图1 采用不同螺距时噪声随毫安秒变化规律

(3)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管电流下的均匀性起伏波动很小,考虑到实验误差,结合国家标准,在该实验条件下,降低管电流对均匀性没有影响。采用不同螺距时均匀性随mAs变化规律,见表3。

表3 采用不同螺距时均匀性随mAs变化规律

(4)通过数据分析,降低毫安量时CT值波动极小。结合国家标准,CT值波动远小于标准中的波动范围。对于物体来说,CT值应该是固定的,但实际的机械误差难以避免。从该实验结果来说,在该实验条件下,低管电流条件对CT值没有影响。采用不同螺距时CT值随mAs变化规律,见表4。

表4 采用不同螺距时CT值随mAs变化规律

(5)通过数据分析,降低毫安量至40 mAs以下时,空间分辨力略微降低。我们可以认为,当毫安量为50 mAs以上时,对空间分辨力没有影响。采用不同螺距时空间分辨力随mAs变化规律如表5所示。

(6)通过探究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当毫安量降低到100 mAs时,噪声的影响开始增大;当毫安量降低到30 mAs以下时,低对比分辨力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要求;就噪声来说,50 mAs以下的噪声将急剧升高,所以我们将胸部模体实验数值范围设定在 20~70 mAs。

肺部仿真模体的影像结果,见图2。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图2a可以看清仿真模体中的末端支气管,对一些仿真组织也有较高的辨识度,其噪声也在可忍受范围之内[1]。而图2b的图像质量有着断崖式的降低,图片颗粒感较强,也无法完全分辨清晰各组织边界。由此我们可以推荐,50 mAs为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临床实验的最低剂量阈值。

表5 采用不同螺距时空间分辨力随mAs变化规律

图2 肺部仿真模体的影像结果(右侧肺门层面)

3 讨论

虽然低剂量这个概念已经在国内出现了十余年,从DR低剂量的探讨,到后来的CT平扫、CT增强的探讨,乃至肺癌筛查专家共识,部分医院甚至已经在常规检查中应用了低剂量参数,但仍未有一个通用的、行之有效的标准。考虑到CATPHAN模体是不同国家、不同厂家设备通用的行之有效的质控检测模体,所以我们选用了CATPHAN模体来进行剂量初筛,并通过仿真模体验证剂量范围。

CATPHAN模体中的部分模块体积足够小,模块间的间隔有大有小,各模块的密度也不尽相同,这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体中的复杂状况;该模体也是检测CT性能的工具之一。我们使用模体进行低剂量测试,能保证CT设备的有效性,这也保证了我们所调节的毫安秒,是唯一的变量,同时也保证了实验得到的图像是质控合格的图像,具有相当的严谨性。

常规的肺部仿真模体拥有正常的肺纹理,精度较低,但足够作为筛查剂量的实验验证模体。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19],肺结节的大小被定义为3 cm及以下。由此可见,较小的肺结节大小可与末端支气管直径相当。若末端支气管可清晰分辨,则一般的肺结节能清晰分辨。实验中我们不考虑高密度钙化灶,只考虑一般实性结节。一般来说,能筛查出实性结节,后续无论是通过实验室检查还是增强扫描确诊疾病,其筛查意义都已经达到了。所以,使用仿真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具有一定的严谨性。

我们选用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CT进行了522台次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当剂量从70 mAs开始降低时,图像质量均开始大幅降低,当剂量降低到50 mAs以下后大部分CT得到的结果无法完全辨认图像轮廓,最后的仿真模体实验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众所周知较高的放射剂量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过度地降低放射剂量会导致图像质量变差。当我们的毫安量从100 mAs开始降低时,图像的噪声增加,对比度和分辨力相应降低。为了降低剂量,我们必须适度的容忍一定程度的噪声,这是成像技术和后处理技术更新换代之前我们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同厂家、不同系列的CT所用的技术也不同,同样扫描条件产生的影像学结果可能会不尽相同。临床上,不同患者可能会因为体质差异需要相应的增减剂量。针对这些情况,给出一个剂量范围阈值供操作技师参考,使操作技师在阈值之上灵活选择剂量,是最科学的办法。

所以,只是单纯的降低剂量不应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新的成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是更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4 结论

低剂量CT扫描用作筛查,难点在于如何在剂量与图像质量间进行取舍。评价一副图像的好坏,不单要看噪声、均匀性等数值,诊断医师的意见也很重要。如前文所说,容忍一定量的噪声的情况下,如果剂量降低到一个数值以下,得到的图像无法确保诊断需求,那么这个数值就是我们所需求的剂量阈值。

本文通过不同厂家、不同CT进行对比试验,实验中使用了CATPHAN 500模体作为最初的剂量实验对象,并通过仿真模体进行验证,得到了一个实用于主流胸部CT的低剂量CT筛查的剂量阈值。

后续的研究方向,可以是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数值校准,也可以是在CT机选择上进行广度更大的模体实验。相对来说,笔者更倾向于更多型号的CT机测试,以及新的后处理算法的应用。前者可以保证剂量范围的普适性,后者能够真正地让低剂量的取值范围,能够再向前走上一大步。

猜你喜欢
模体分辨力螺距
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随输入照度变化研究
一种硅橡胶耳机套注塑模具
基于网络模体的空闲计算资源捕获算法
不同数学函数算法对SPECT空间分辨性能检测影响分析
植入(l, d)模体发现若干算法的实现与比较
基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高通量测序数据集的顺式调控模体发现算法
教你玩转模型直升机
CJ/T488—2016建筑排水钢塑复合短螺距内螺旋管材
数字超声探伤仪的分辨率与分辨力
压力变送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CMC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