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正在消失的冬至文化”

2019-04-29 03:53康荆晶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寒同学活动

康荆晶

一、活动背景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日趋边缘化,与其本质和内涵渐行渐远。

因此,我们尝试走近“九九消寒图”——这一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冬至文化,以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从而实现传承和发展。

二、活动过程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了四个小组,确定了研究主题,并制定了活动方案。

(一)第一小组《源远流长——九九消寒图的历史》

通过采访老师和搜集资料,第一小组发现《九九消寒图》的历史上最重要的有三个时期:

1、数九

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冬至”这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时段往后数,《九九歌》就是“数九”时期的代表作品。

2、画九

明代笔记里有记载,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八十一天。

3、写九

写九,始于清代年。道光皇帝亲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空心字,每个字都是九划,自冬至开始,坚持每天用墨色填实一划。

同学们还分发资料给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宣传这一独特的冬至文化。

(二)第二小组《多姿多趣——九九消寒图的种类》

第二小组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到《九九消寒图》主要有三种图式。

最简单的是圆圈形:画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圆里又分五格。一幅图中共有八十一钱,代表八十一天。依据天气情况,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第二种是文字形:选择九个9画的字联成一句,也是日涂一笔。八十一天填完。还要用笔蘸白色在这一画上填写当日天气。

第三种是梅花形:画一枝素梅,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不同时期的梅花消寒图,有不同的画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九九消寒诗》。

右图是同学们描绘的正确读法的箭头指向,从黑色开始,至红色结束。葫芦型的图案设计,酷似“中国结”的回环读法,宛然曲折,令人兴趣大增。

在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第二小组也尝试绘制了《九九消寒图》:

(三)第三小组《一图多得——九九消寒图的作用》

经过采访和查阅资料,第三小组发现消寒图在古代主要有四个作用:

(1)熬冬时的心理安慰

(2)气象记录预卜来年丰欠

(3)娱乐消遣

(4)教育孩子

他们还发现,《九九消寒图》如今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京民俗博物馆每年冬季在馆内悬挂《九九消寒图》,游人纷纷驻足图前,感受着传统民俗文化《九九消寒图》带来的乐趣。

在北京南池子危旧房改造中,城建部门在石桌刻上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再现了老北京填写《九九消寒图》的民俗遗风。

宁波余姚的“天下玉苑”景区里,蓬莱岛上有个亭子叫“九九消寒亭”,是根据清代武强县灯画中的《九九消寒图》的寓意建造的

第三小组也尝试着学习古人的方法,在《九九消寒图》上记录天气,并在八十一天之后,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制作了统计图:

通过统计图,他们发现,《九九歌》并不适合北仑的“九九”天气。

于是,第三小组的同学们创编了一首新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护住口;

五九六九,走亲访友;

七九梅艳,八九开学;

九九加一九,杜鹃满山头。”

(四)第四小组《涵义隽永——九九消寒图的故事》

第四小组在研究时发现关于消寒图的故事很多,但很多都是穿凿附会的,最后他们选取了一些有据可考的故事来进行分享。

(1)妇女晓妆染梅

以前的《九九消寒图》都是挂于书房,由一家之主每天填一笔。后来有一位妇女,在自己的卧室窗前贴了一枝梅花图,每天早晨梳妆后,用胭脂染上一朵花瓣,81天之后,白色的梅花图就变成了红色的杏花图,窗外也迎来了春天。之后,这种雅图就渐渐流传开来。

(2)宁波书法家夏明说心得

夏明曾经指导前来求教的年轻人写消寒图,他说,写消寒图,每日一笔,看似简单,但要坚持下来,并非易事。每天一笔,不能多写,不能少写,更不能补写,闲了忙了,高兴了郁闷了都要写;一笔漏下,就要永远空着,绝没有补救的机会。这是对人耐性的打磨。

(3)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

清代的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每个孩子的肚兜上画有九个圈,从冬至九这天开始,在圈中点点记录天气实况。

第四小组也创作了一幅《六子争头》。

为什么叫“六子争头”呢?

左图看过去是3个弯起身体的童子。可是,稍微旋转一下,就变成了右图中3个趴着的娃娃。

(五)《九九消寒图展览》

在研究活动结束后,四个小组一起在学校里举行了《九九消寒图》的展览,引来很多同学驻足观看。不少同学表示,原先并不知道冬至还有这样优雅的文化,今年的冬至自己也要画一画。

有一位印度尼西亚的华裔学生看完展览后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是我第一年在中国,没有想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么有趣。我很喜欢《九九消寒图》,谢谢你们的介绍。”

三、学生感想

《九九消寒图》是我们华夏的文明、风俗,但没有人深入认识它,传播它,使它不被人们熟知,成为陌生的存在。我们要把祖輩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下来,并宣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周以暄

我们每天一笔尝试“画九”并记录天气时,发现这种坚持并不容易,它需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翁逸涵

这次活动使我们学会沟通和交流,也增强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林思远

在结束活动时,我们也有点小小的遗憾,很多获得的资料,我们没能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能到北京、武强等地,去看看实景,采访一下相关的人员。

——蒋婧雯

四、活动反思

(一)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活动从学生的研究活动需求出发而生成,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基础来设计。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强调了学生的自主生成。

学生在活动中呈现出了良好的管理意识,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已有的知识积累等方面的条件来完成活动内容。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活动指导上强调了在接近学生认知的范围内实施有效指导。

(三)学生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本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扩大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传统文化意识已深入人心,并在学校的师生间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猜你喜欢
消寒同学活动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九九消寒图
十一月节令行乐之消寒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九九消寒,踏雪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