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分析

2019-04-29 03:53胡文钗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指南

胡文钗

摘要:在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以游戏为基准,保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指南》的目标是为了幼儿后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并分析了在《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

前言:

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幼儿园的课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教学思想中逐步向游戏化方向发展,使游戏与幼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受到传统固有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幼儿教育都以学习为主,轻视游戏作用,教学效果差。因而要在幼儿教育中,加强游戏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教学现存问题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幼儿知识的累积与技能培养,缺少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教育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精心布置的活动,具有一定限制,轻视了幼儿的兴趣。另外教学内容过于片面、十分枯燥,严重忽视了幼儿课程教育的社会性与游戏化。

其次,从课程设置上看,幼儿园经常会随着新编教材的出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动,使得课程设置混乱,教师抓不住课程规律。比如;某所幼儿园利用多媒体教学,后来又转为珠心算或是建构式教学等,并且常常更换为最新教材,迷失于课改之中,致使教师不知哪本教材是最为合理的。还有一些教师在教育上缺少灵活性特征,只知道按照教材进行讲授,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致使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最终降低教学效果[1]。另外,一些幼儿园打着特色的课程的旗号,由教师设计课程并实施,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缺乏课程整体认知,此种“特色课程”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最后,从教学理念上看,幼儿园忽略了幼儿情感,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难以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无法培养幼儿的兴趣及其多种能力。目前,幼儿园趋于小学化,幼儿教育功能不强,不重视教育的需求。此种状况会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认为学习内容简单,过于掉以轻心,从某种程度上看具有负面效果。

二、《指南》背景下的幼兒课程游戏化

(一)课程游戏化的作用

在传统幼儿教育过程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幼儿在学习上受限,阻碍了幼儿精神发展及创造思维的培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幼儿的游戏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游戏等同于工作,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幼儿学习需要以游戏活动作为依托。游戏可谓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具有愉悦性、有序性以及虚构性等特征,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其正确学习方式。因此,实现课程游戏化,其作用在于要将教育和游戏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丰富其思维能力,愉快的成长;而且此举措还能够凸显出教育多样性,增强幼儿教育效果。

(二)加强课程人性化及多元化特征,满足儿童所需

在《指南》背景下,对于幼儿课程的设计,需要将幼儿需求作为设计核心,通过游戏化及故事化课程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幼儿园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教育主体地位转换为幼儿所需,为幼儿创造出轻松自由,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环境。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游戏内容具备实际价值,要做好课程内部结构调整,考虑游戏内容是否会被幼儿接受,是否具备逻辑性。在实际设置课程游戏时,要对本园内的幼儿性格、兴趣与成长环境有清楚的认知与了解,从而在明确幼儿心理需要的前提下,为其创造出更好的游戏环境。

比如: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设置玩偶情境表演游戏,教师先让幼儿说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然后为其带上相对应的动物玩偶,让其按照玩偶的特点进行即兴表演,对于害羞的幼儿,教师要多加鼓励,并且与其一同进行表演,从而完善其人格[2]。又或是收集幼儿想要了解的问题,将问题转变成游戏方式,以此解决幼儿的疑问。

(三)使游戏过程更加灵活、多变,实现主动探索

幼儿课程游戏化要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对游戏做出合理调整,为幼儿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参与探究兴趣,使其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下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比如:在幼儿大班进行“落下来”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许多物品,小石子、羽毛、积木等,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将物品从高处抛下,并对物品下落轨迹进行记录,从而了解重量与轨迹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被重物砸伤,要管理好游戏物品,禁止幼儿乱扔。又或是进行“颜色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将两瓶不同颜色的水混合在一起,变成其他颜色,让幼儿知道“黄加蓝变绿,红加蓝变紫”等。当幼儿发现颜色变化的那一刻,会感受到惊喜,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增加师生交流机会,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进行幼儿园课程教育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找寻幼儿的兴趣,挖掘素材,将其转变成游戏模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同时还是倾听者与观察者,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进而使游戏教育活动更加和谐与快乐。所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出易于其理解的游戏环境,吸引其注意力,加强与幼儿的沟通,确保师生可以和谐共处,发挥出课程游戏化的最大效用。比如:在进行凑数练习时,教师先说出一个数字,譬如“6”,然后教师拍两次手,幼儿要接着拍4次,通过此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及思维能力。加之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同时还能够起到榜样作用,使幼儿拥有正确的言行举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指南》背景下,对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需要教师加强课程人性化及多元化特征,满足儿童所需;使游戏过程更加灵活、多变,实现主动探索;增加师生交流机会,吸引幼儿注意力。与此同时,还要将游戏与幼儿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增强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的感受,增强其心理体验,进而完善幼儿人格。

参考文献:

[1]樊志红.追随童梦 体验成长——紧贴园本实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0-11.

[2]孟娇.关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75.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课程游戏化指南
指南数读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