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经验启示

2019-04-29 03:53贺秋萍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政治生态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政治生态的涵义,分析了延安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认为在政治生态主体建设方面,主要做法是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加强党员干部培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丰富党内民主形式;政风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扩大人民民主,模范行使政府职能,克服官僚作风,促进社风建设。同时认为党、政、群和谐互动关系形成,促进了政风清正,带动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

【关键词】 延安时期;政治生态;党、政、群和谐互动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体现,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必要条件。政治生态是否良好,与党员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政治生态良好,优秀的党员干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党员作风优良,政治生态也会呈现良好态势。纵观中国历史,延安的十三年是党内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呈现了独有的延安作风。今天,党的历史任务发生了的重大变化,肩负的任务更加复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目标引领下,对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提出更高和更具时代性的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央实施了“八项规定”、“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活动,找到了营造良好政治氛围的着力点。我们要在学习延安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研究,真正营造一个新时代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政治生态的涵义

学术界对政治生态的涵义有多种解释,但是都离不来整体观的内涵,政治生态具有“生态”的意义,而生态中必然包含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政治生态建设要在党、政府、群众的政治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党是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引领党群、党政、政群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党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领导核心作用。党自身能否坚决革命、自我革新,能否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处理好党、政、群关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政府具有行政职能,能否有效发扬民主,维护社会安定,能否与党的步调保持一致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人民群众的活动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群众的所思所为也深刻影响党员干部思想品质,群众能否勇担社会责任、正确行使政治权力,也深刻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状况。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政、群共同发挥作用、和谐发展的结果。如果不能协调发展、或者有某个元素自身恶化,政治生态都会遭到会遭到毁灭性破坏。

二、延安时期政治生态主体建设

党员干部是政治生态的基石,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离不开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1、选好干部、用好干部造就良好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

对于“人才”的考察和任用,第一,毛泽东指出要全面的考察干部。他说:“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毛主席这个指示,为选出真正优秀的干部指明了方向。第二,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延安时期,对于知识分子仍然存在偏见,毛泽东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批判了对知识分子的关门主义倾向。并著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知识分子入党的政策。毛泽东还著有《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第三,实行严格的干部审查制度。干部的能力和德行无法在一时完全展现,也很难避免不发生任何变化,实行审查制度,能及时了解和更正党员的德行和政治行为,以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在继承延安时期选人用人制度基础上,把好入口关,坚持全面、全方位考察、长期的审查和教育。杜绝了选人潜规则,坚守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根据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将选人用人作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以此为起点,形成政治生态建设良性循环。

2、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提高理想信念坚定性

陈云认为:“干部没有文化,没有知识,革命是革不成功的。”延安时期,党、政、军都急缺干部,很多没有深厚文化基础的党员承担了干部责任,他们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党就兴办的党校、马列主义学院等,制定了学习检查的制度等。学习运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的思想更为团结,克服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要坚持加强干部培训,使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唯有如此,党心才能凝聚,党员才具有奉献精神,才能带领人民向全面小康社会大踏步迈进。党要建立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从形式上看“中国梦”是党和人民的近阶段可触及的奋斗目标,是团结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3、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塑造良好党风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其政令才必行。“风行于上,俗成于下”。群众会不自觉的学习效仿党员干部,干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谦虚谨慎、胸懷坦荡,党员同志也将大公无私、将人民利益存放心中。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勤劳节俭、克己奉公。 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历来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不搞特权。一次延安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到毛泽东住处汇报工作,看到他斜躺着盖着被子,以为他病了,询问后毛泽东说:“棉衣湿了还没有晾干,不躺着就要光屁股了。”肖劲光顿生酸楚,命令警卫员去领一床新被子和棉衣,毛泽东说不要去,如果搞特殊,说的话也就没人听了。在大生产运动中,朱德时常拿着背篓拾牛粪。他们穿的衣服都带着补丁,在延安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氛围。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使得党内形成了团结一致的政治氛围,党内以同志互称,无人不奋斗,无人贪图享乐、生活奢靡。

忌骄傲自满、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无论是革命英雄还是为政多年的领袖干部,都要恪守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宗旨意识,毛泽东指出:“沾染了官僚主义灰尘的这些人要拿盆热水好好洗洗干净。”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还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思想,认识到了干部被污染的危险并做出了明确指示。毛泽东指出,“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气的部分。”党找到了遏制骄傲自满、沾染官老爷习气的工作方法,也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张闻天、博古、任弼时等在内的各级领导人,都在多种场合进行自我批评。党在整风运动后获得空前团结,干部的榜样力量使得普通党员也勤于自省,自勉,提高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重视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开展多种学习和教育活动,加强巡查的彻底性和全面性,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学习的楷模,这股力量会像旋风一样带动所有为民着想的干部和党员,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最终滋养着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4、丰富党内民主形式,完善党内民主

丰富多彩组织生活以活泼的形式引导党员具有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党内组织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有利于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延安时期党的组织生活是鲜明的和独特的。首先,开展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的谈论是民主的,延安时期,生活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干部不给下级扣帽子,1941年,党将组织生活制度化,指出党员干部必须參加组织生活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群众提出意见要做到心悦诚服的接受,耐心的指导,使得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自觉践行和灵活运用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发挥党内民主是党心凝聚,发挥巨大力量的根本所在。凡是没有民主的组织,人心涣散,战役也终将溃败。党内民主更是如此,以党内民主带动政治民主,最终形成的是和谐的社会氛围。而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延安时期,多次正式文件中提到民主集中制,《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这些文件中将民主集中制制度化、规范化。延安后期的民主更为鲜明,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起来,广泛的民主气息凝聚党心、民心,使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党员数量快速增长,党的政治生态也趋向和谐、温和,群众在一团和气氛围中沐浴平等和民主的光辉。

新时代的民主具有新的发展形式,例如网络参政,人民利用网络发表和监督干部的行为、思想,党也创设了各种平台给予人民参政的机会。我们要研学延安时期党的政治生活建设,这是党员党性修养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生态良好的重要方法。新时代也将继往开来,取其精华,添加新时代的新方式,促进党风清正。

三、延安时期的政风建设

政府代表着党的形象,政风建设是政治生态的主要方面,政府清正廉洁,民心也顺,做事效率也将大大提升。延安时期,维持政风清正是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1、扩大人民民主

边区人民政府是民主的政府,自到陕北以来,党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政府管辖范围内实行普选制,延安还专门实行了“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和代表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各占三分之一。给了中产阶级和地主及小资产阶级政治权力,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1941年11月,边区人民政府的第二次会议上,开明绅士代表李鼎铭当选为政府副主席,并且提出了“精兵简政”,获得了毛泽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同,并且开始真正落实这项提议。各级政府会议选举时动员人民广泛参与,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扎根的政府,行政职能也能更快落地,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提高,无论在抗日还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能快速集中力量抵抗挑战,新时代,政府要广泛吸纳民意,给更多阶层的人民主参政机会,促进良好政治生态建设。

2、模范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具有管理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在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创新、模范行使政府职能,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一派繁荣的陕北风貌。

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起初的发展是畸形和落后的,鸦片的种植和买卖侵蚀了当地人民的心灵,造成财产的损失,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豪绅手里,课税过多,农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从经济发展上看,根据这些问题,边区政府推出了恢复生产和经济的措施,出台了《陕甘宁边区禁烟毒条例(草案)》、《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等,从制度层面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搞生产运动,边区政府干部也参与其中,同时加强对群众生产技能培训,在人民和政府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的自给自足,经济的建设初见成效。

从政治发展来看,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动员群众参与选举和被选举,并且颁布《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明确指出:“凡居住边区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并且为落实这样的制度,党还创新形成了多种选举方式,如投豆法、画圈法等等,让不识字的群众也能真正行使选举的权力。边区人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参与到抗日民众团体中来。政府同时约束自己的权力,制定了各项监督制度,让民众能参与到监督中去,形成了民主的政治氛围。

从文化发展来看,中央指示边区要重视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师范教育等,边区政府重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发展,开办了很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教育,大量开办了识字班和夜校,减少了文盲数量。在教育方式上,提出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接受水平。在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当地人民逐步破除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对党的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丰富了民众业余生活,也提高了民主参政的能力。

延安时期,通过民主选举而组成的工作人员时刻记挂人民利益,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工资仅够个人生活,也和群众一样参与劳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政务人员能无私奉献,促进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这样的政治作风必然带动群众也遵纪守法、爱国勤俭,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力量,党内的政治生态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展现良好的前景。

3、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延安抗战时期遭遇了空前的经济困难,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重了物质困难,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毛泽东提出了精兵简政是改造我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这些制度落实的要求始终是严格的、彻底的,在中央的指示下,精兵简政收效显著。精兵简政克服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还通过了各项制度的建立约束党内腐败等问题。新时代,腐败仍然是威胁党的执政地位的主要方面,形式主义拉开了人民群众与政府的距离。为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要做到政治清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延安时期社风建设

社会风气建设是党的政治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党员同样生活在社会中,社会风气好,群众支持党的发展,党更关爱人民群众,政风也将清正。反之社会乌烟瘴气,党的纯洁性将受到威胁。

回顾过往,在党还没有到陕北之前,当地的社会风气并不理想,土匪横行、流民较多,经济和文化较为落后,人民的情绪积蓄已久。边区政府模范行使职能,促进边区经济得到发展,基本自给自足,这是社会风气良好的基础条件,人民在温饱基础上更能以积极的状态服从党的领导。党将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正确的处理好给和取的关系,同时加强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中渗透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从精神层面让群众认可苏区政府及党的领导。在边区,人民信共产党和共產主义,也时刻将党和集体的利益放在心中,政治生态的发展始终是向好的。新时期,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对我国思想渗透,社会的风气好坏影响到人心向背、民心凝聚的问题,社风建设要学习延安时期的建设方向,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延安时期良好政治生态在党、政、群的和谐互动关系

党风和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政风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风向标,社风是政治生态建设的保障,三者相互促进,不同层面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党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主体,对政府有监督的权力和义务,同时党、政、群在相互影响中形成了优劣不同的政治生态的现实状况。

1、党的监督促进了政风清正

边区政府代表了党的形象,为群众更加了解和认识共产党及共产主义的宗旨和信念,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监督的作用也在认识和了解过程中得到展现。首先,边区政府在党的监督领导下科学制定了各项条例。如《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从制度层面约束政府的行为。同时边区政府还对贪污进行的制度约束,出台了《惩治贪污条例》,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他们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其次,党坚持实行巡视制度,早在党的二大就开始实行巡视制度,巡视的组织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监督,了解其决策的执行情况。新时代党的监督更是不容忽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巡视制度更为严格的落实,腐败分子一个接着一个落马,每个党员头上悬着一把利剑,那就是不能腐败,不能奢靡。中央给予巡视组尚方宝剑,就要尽职履责,他们不大事拖小,小事拖了,对腐败问题表示了零容忍的态度。这一点继承了延安时期的党的监督制度,党同时制定了多项规定,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让党员明确党划定的红线,不敢也不能触碰底线。

2、党风和政风建设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边区的社会建设是在政府和党的领导和边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建设。延安时期在推动党风和政风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建设的完善,进而促进了社会风气的纯良。

对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党到达陕北后,经过调查研究,对陕北的经济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休养生息的主张,“为了休养民力,恢复经济,边区政府基本上不征收工商税。”在党的监督和指导下,边区的经济获得发展,人民生活基本摆脱了贫困。面对1940到1941年的大饥荒和国民党的封锁,边区的经济陷入危机。在党和政府的呼吁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荒地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

从政治建设来看,党在陕北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和纲领,规定了无论男女、职业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每个人都能有参与政治的权力,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边区政府还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都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政策和措施,其中的《施政纲领》提出:“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给了人民足够的政治自主权,在政风清正的环境下,各项惠及人民的政策快速落地,在此熏陶下民风愈加纯良。

从文化建设来看,党和政府大力开展初、中、高等教育,在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党的文化建设成效显著,1937年,全边区小学有三百二十所,到了1940年,增加到一千三百四十一所。学生从五千六百多人增加至四万一千多人。政府还创办了女子学校,破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文化和精神的促进社会风气的向上。

新时代,我党尤其重视政风和党风建设。党内出现的贪污腐败分子,打破了政治生态的平衡,污染了党风、社风。习近平指出要出台各项规定、政策制止这样的不良风气蔓延,同时要强化监督和指导,让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3、社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

社会风气影响党风、政风的建设,在延安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首先,民众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府工作人员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召开的各级参议会中,群众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政治决策,其次,党员来自社会,出自各个家庭,社风对党风和政风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舆论和氛围对党员和政风的影响是深远的。

延安时期,社风、政风、党风是相互促进的,不同的群体形成的良好风气会汇聚成一种合力,循环往复的促进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多种元素的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关键,党员干部、群众、政府工作人员,任何一个群体成员都是元素中的一分子,而他们之间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一个分子的恶化可能影响周围的人,影响整个生态的平衡和党的生死存亡。在这样的关系中,党要不忘初心,学习延安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方法和理念,坚持反腐反贪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加强社会建设,并以此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和人民都具有坚定的奋斗目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政府工作人员要创新工作方法,想人民所想,做人民的公仆和良好风气的传播者。

【注 释】

[1] 《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课题组.延安民主模式研宄资料选编[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235.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j].党建,2015,(6)11.

[2] 李资源.论延安时期党风廉政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j].江汉论坛,2011(1)21-25.

[3] 廖建平.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廉洁政治的条件和启示[j].文史博览(理论),2011(9)36-38.

【作者简介】

贺秋萍(1963.3—)女,甘肃庆阳人,汉族,现任庆阳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政治生态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