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监督障碍

2019-04-30 09:08郦小萍
群众 2019年7期
关键词:姑苏村居公权力

郦小萍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了专门部署,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监督体系”重要讲话精神的全面贯彻。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着眼基层公权力监督,探索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全面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监督障碍。

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是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

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这为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了六大类监察对象,覆盖到国有企业、高校、医院、农村(社区)等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而在新增监察对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层公职人员。姑苏区对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进行了摸底统计,全区共有监察对象6100余人,其中街道、村居3600余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监察法要求,就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监察職能向基层、村居延伸的有效途径,使全体党员和公职人员都处于监督之下。

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党的领导能否贯彻到位、党的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基层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打折扣,在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和效力上层层递减,就容易造成“中梗阻”,全面从严治党就难以落实落细。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持续加大基层正风反腐力度,以严格监督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坚持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自觉性,努力构建基层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重要保障。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的事业血脉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从近年来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情况来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然相对薄弱,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壮大基层监督力量,增强监督履职能力,有利于发挥“近距离监督”的天然优势,把抓改革落实同做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必须把“两个维护”贯穿到改革全过程和各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有效落实全覆盖的改革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先导、为动力,把增强对基层、村居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把监督范围覆盖到公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消除基层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推进基层公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姑苏区探索建立“室组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优势,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协调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同其他监督有效贯通,统筹监督力量、完善监督流程,在推进全覆盖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监督,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从坚持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巩固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果。姑苏区制定实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年行动计划》,紧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错误表现,严肃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确保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层、村居不折不扣落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文件精神,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树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鲜明导向。在印发“三项机制”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姑苏区激励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工作细则(试行)》,进一步细化容错纠错工作程序,为敢担当、善作为者撑腰鼓劲。

牢牢把握深化标本兼治的改革目标。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姑苏区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围绕“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专项督查,深挖细查环卫系统、物业管理领域窝案,巩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深入推进源头治理,针对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基层、村居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预警及时的防控机制,持续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在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实效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要把增强对“小微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确保基层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织密网络,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开展县级监委向乡镇(街道)综合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工作是我省推进监察全覆盖的重要举措,姑苏区积极推进监审分设改革,撤销8个街道监察室,在联系街道的监督检查部门挂牌成立2个监察员办公室,将各派驻纪检组统一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并赋予监察职能,在全区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持续深化街道纪检组织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在全市率先实现纪检干部专职化,制定“一年站起、两年站直、三年站高”的基层指导计划,推动基层执纪审查能力不断提升。街道纪工委去年立案57件,同比上升35.71%。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标准化建设,在169个社区全部成立社区纪委(勤廉监督站),组建1500余名勤廉监督员队伍,探索对接监察员办公室工作,确保公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覆盖到哪里。

聚焦重点,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范围广了,职责权限大了。我们更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既全面履职,又突出重点。要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上着力,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着力,从老百姓最期盼的事情抓起,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在协同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上着力,把扫黑除恶与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彻查涉黑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不断提升专项斗争工作精度和实效。

完善机制,解决“如何监督”的问题。重点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下功夫,结合基层、村居公权力运行特点,探索“盯好关键人、盯到关键处、盯住关键事、盯在关键时”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能力。姑苏区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去年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205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种形态占比89.27%。针对基层熟人社会的监督难题,积极探索交叉监督等务实管用的监督方式。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纪法思维特别是程序意识,严格执行江苏纪检监察工作运行“1+N”制度体系,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确保执纪执法工作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

(作者系苏州市姑苏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责任编辑:李佳婧

猜你喜欢
姑苏村居公权力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村居
《村居》高鼎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村居
姑苏好时光
村居
姑苏城外寄乡愁
畅通公权力干预家暴通道——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细则
《行政诉讼法》让公权力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