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之我所见

2019-04-30 11:11蒋小科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法制建设证券市场监管

蒋小科

【摘 要】证券监管是股市健康发展的保障,多年政策市的标签一直未能摘下,中国证券业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取得了瞩目的进步,但应看到的是,股市仍然乱象频出,制度漏洞不断,地雷频频爆出,这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严重不符,笔者就监管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法制建设

作为中国最重要股权融资渠道的证券市场,其涨跌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多年来也处于风口浪尖的舆论关注之中,历任管理者的监管风格也为市场主体热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国内证券市场伴随着监管的严与宽而起伏。“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成了市场多年来的共识,市场行情与证券监管的尺度是博弈的焦点,多年的“政策市”反映了市场和证券监管的不成熟。

对现行的证券监管各专刊论文中已多有讨论,在此不再重复,仅就近些年几点不同寻常的监管和新任管理层近期提到的观点展开讨论。

其一:监管方的言行为市场深度解读,为避免市场不必要的波动,应做到“谨言慎行”。

之前语惊四座的妖精论,害人精论,资本大鳄论等至今余音绕耳,监管层直白的对市场的主体骂头骂脚和喊话式监管,情绪化的批评引发交易主体的侧目和市场不必要的波动,2016年12月3日的“害人精”论一出,12月5 日沪指下跌39.13点,跌幅1.21%。在此后一个月内大盘震荡走低3044.29点,4月8日的痛批“全世界都没有”的“10送30”高送转现象,4月10日沪指下跌17.23点,跌幅0.52%,高送转和次新股更是出现大面积跌停潮。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中的各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会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打擦边球也确有其事,如确有漏洞或者影响公平公正交易的情况,监管层应有三思而后语再后行的态度,咨询行业内的专家,参考西方成熟市场的监管经验,在行业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及时调整有缺陷的交易规则,以发函关注的方式对各事件进行关注或评论,真正做到不以个人情绪影响市场。

其二:监管方不应过多的插手市场公平公正的交易,敬畏市场,尊重证券市场规律。

前两年股市中较多股票出现涨停板后即被停牌被要求自查,游资,私幕交易被严格管控,资本大鳄还未能有大动作就已被督查,股票价格稍有起伏就被摁住,导致市场热点无以为继,板块无法轮动,交易量日落西山,人心涣散。

笔者认为,凭散户之力不能让资本市场充满活力。中国的股市到今天甚至于未来很长时间都是散户市场,实际情况和西方成熟市场不同,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个体散户日均成交量仅占总体成交量的11%;其中超过一万股的大单中90%是在机构与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的。相比较而言,国内成交量近90%由散户贡献,机构投资者只占了大约10%左右,但其鲶鱼效应让市场充满了活力。

在传统认识中,俗称韭菜的散户不断的被机构,游资或者原始股东收割,而行情不好时大量的私幕,机构被平仓清算,在没有做空机制,仅能在做多拉高才能赚钱的前提下,任何市场主体的收益都是冒着巨大风险的,监管更多应该是关注其中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交易,而不是把私幕,游资等投资方捆得结结实实,股市就没效率了。

其三:监管方更应敬畏法治,高压严管上市公司,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019年3月26日两名举报人因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信息令一桩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顺利提起诉讼,获得5,000万美元奖励,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举报人对证交会的调查以及成功高效解决案件的帮助有多么重要,也是加强该机构保护投资者和资本市场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援助”。

笔者认为,我国监管方也应对上市公司真正实现从严监管,,坚决打击欺诈发行、大股东违规占用、操纵业绩、操纵并购、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大幅提升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建议数十倍于其收益的追偿使之“不敢乱整”,乱市用重拳方能降低上公司的乱象。国家层面一直在倡导长期投资,相比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风险更大,如缺少强力的法制环境和保障机制,保护长期投资者就沦为了空谈,最终无论散户甚至大小机构,都会被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割韭菜,由此创造一个严法,严规的市场仍然是监管方最急迫的任务。

其四:监管方应努力振兴市场,方能引导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并配合完成结构性去杠杆的目标。

近年来经济工作中热提的去杠杆,降风险,其中包括居民杠杆,据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表了一份《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中提到,中国家庭房产比例达到77.7%,而包括股票、基金在内的金融资产只有11.8%。在美国的家庭中则相反,房产的比例只有34.6%,而金融资产的比例则超过42%,而且在工商业上还有接近20%的配置,其他发达国家来看,日本的金融资产高达61%,新加坡是56%,英国是52%,我们只有12%不到的金融资产的比例明显偏低。换句话说,中国家庭绝大多数资产和大量的银行贷款都在房市中,无形中提高了居民杠杆,房价高涨风险剧增。

作为重要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因多年的无收益或负收益导致股票在家庭总资产中的比例不到1%。而大量的企业排队IPO,但市场资金增量不足,市场各主体对捆手捆脚的市场只能用脚投票,导致增发IPO就跌,最后倒逼IPO停发,近年的统计中国的新增融资90%以上是债权,只有10%不到是股权,这样的市场融资结构长期存在,我们国民经济的杠杆会越来越高,要想实现降风险,去杠杆,证监会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振市场主体对股市的信心,把社会中的余钱吸引到股市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连续推高房价。

其五:监管方更应敬畏专业,敬畏风险。

增强风险意识,这其中包括过度暴涨后的暴跌风险,同样也有长期持续性下跌的风险。

经历了2007年的暴涨暴跌后,部分管理层视上涨为风险,回顾2018年的行情,是08年以来最差的一年,沪指累计跌幅达到24.59%,深成指全年跌超34%,创业板全年跌近29%,近9成的市场参与者出现大面积亏损,远胜于之前的股灾,人均亏损十万已成笑谈,众多私幕严重亏损清盘,基金同样惨不忍睹,市场哀号遍野。

2018以来,大量上市公司质押给券商的股票触及平仓线,股票质押业务流动性危机频繁出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公告数量几何级别增长,业务风险快速放大。其紧张局面一方面与市场波动相关,另一方面与监管新规息息相关,与公司基本面恶化关系不大。当大规模股票平仓事件出现时,势必有进一步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导致监管层做出一个令市场主体大跌眼镜的决定,当上市公司质押的股票触及平仓线时,证券公司不能立刻执行处置,再一次成了市场热议的焦点。

2018的市场表现让大家意识到持续性的下跌的风险,风险不仅是投资者的损失,更会以蝴蝶效应的方式影响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股市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的地方,久盘必跌是长期的市场规律,视涨为猛虎的观念在此轮的暴跌中应得到了洗礼。

中国股市相比西方成熟市场,时间也就短短的二十多年,无论是在行业法律法规制定,公司监管,股民成熟度等各层面都还很欠缺。监管层这些年的努力获得了一些成绩,但需清楚認识到如果A股仍未能真正法制化,制度化改革就不能得以突破,证监会就很难可以像全球其他资本市场监管层一样,仍然需要天天为股指的波动而操心,也就谈不上真正回归其监管本位。

【参考文献】

[1]新任证监会主席易会满2月27日谈话.

猜你喜欢
法制建设证券市场监管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监管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