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2019-04-30 06:48有所思
百家讲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污秽水土垃圾堆

有所思

《左传》中说,水土不好就容易积聚污秽,生活在那里的人就容易瘦弱,得风湿、水肿之类的病。《吕氏春秋》中也说,住在含矿物质较少的水边的人容易秃顶,得咽喉炎、脖子瘤;住在含矿物质过多的水边的人容易脚肿,得腿部疾病;住在水味辛辣之地的人,容易得疽疮、痔疮;住在水味苦涩之地的人,多是鸡胸和驼背。虽然不尽准确,但也表现出古人已意识到水质和人类健康的密切联系。

所以,保护干净的水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是延年益寿的最好方法。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认为,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大,所以出门在外“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

认识到这一点,尽管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但古人很早就开始注意自身卫生和环境保护了。

从居住条件上看,怎么选择住地,古人就有很多讲究。《博物志》中说,不合乎卫生要求、对身心没有裨益的地方不能住。《礼記》里说,居家时,房屋必须每天清扫。

此外,厕所是最污秽的地方,所以古人对厕所环境也很注重。“厕”字在古书中常被写作“圊”,表示这里是最需要清洁的地方。《庄子》里说:“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要看一个人家里干不干净,必定要去他家厕所视察一下,如果连厕所都搞干净了,说明真是清扫彻底了。

对于下水道、家常水沟,《周礼》里也布置了清洁任务,“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匡,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当然,这是周天子的沐浴环境,平民百姓家有没有达到这种程度就不一定了。

正常情况下,统治者都很重视环境保护。《韩非子》借用典故说,殷商时代就有“弃灰之法”,也就是谁乱抛废物、纸屑就会被剁手。商鞅变法时延续了这则条例——乱丢垃圾的人,脸上会被刻字。

东汉时期,著名的十常侍之一的张让,更吩咐掖庭令毕岚发明了洒水车。《后汉书》中载:“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可见,不仅皇宫里有庞大的清洁团队,民间也曾自费人力去洒扫。直到毕岚的洒水车开出宫门,开到郊区的桥和路上,百姓才省了一大笔开销。道路清洁,一直就是官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那么,清扫出来的垃圾怎么处理呢?其实古代早有垃圾分类,不过碍于当时的局限,垃圾只是简单归类,即统一设置垃圾堆放点。

辽阳的三道壕村曾挖出一座西汉时期的村落遗址,遗址中有个厕所,厕所西侧就有两处大型垃圾堆。由此可推测,当时人们对垃圾堆放点的认知就是:大概挑个脏地儿一起搁置,让臭的跟注定要臭的在一起,绝配!

农村的处理手段随意一点,城里则有专门设置的垃圾堆。陕西临潼的汉代新丰遗址里,就发现了多处大型脏坑,显然是政府为市民划定的垃圾堆放点。

堆在这里怎么办?以当时的技术,自然不能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也没法为提炼沼气做分化,大多数处理办法就是:等垃圾堆到差不多高了,找个时间付之一炬。

当下我们已知“垃圾”也是一种可多重利用的资源,以及保护地球等基础认识,所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猜你喜欢
污秽水土垃圾堆
我不是一株草
故乡的水土
落难记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捡东西
早晨我看到这样一幕
故乡的水土..
垃圾堆中的家
绝缘子污秽状态在线监测的探讨与分析
故乡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