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抗战演讲的几个侧影

2019-05-05 08:25丁英顺
红岩春秋 2019年3期
关键词:集团军叶剑英抗战

■丁英顺

◇1938年11月,周恩来与叶剑英在长沙合影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叶剑英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通过座谈会、招待会、集会、演讲、撰写文章等方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鼓舞民众抗战斗志。尤其是1938年10月到1941年3月,叶剑英与周恩来辗转西迁,多次往返长沙、衡阳、桂林、重庆等地,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演讲,吹响“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

长沙:《广州武汉沦陷后的抗战新局势》

1938年10月25日,日军步步进逼,武汉危急,叶剑英随周恩来等撤离武汉,于10月27日抵达长沙。当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举行时事座谈会,厅长郭沫若特邀叶剑英出席会议作《广州武汉沦陷后的抗战新局势》的演讲。

叶剑英毫无疲色,精神奕奕,一上场就开宗明义地讲道:“法西斯就是战争,我们的抗战是用战争来反对法西斯的武装侵略。这就是我们目前国内生活的主要内容。”叶剑英进一步阐述中国抗战的意义,“我们不是侵略的反历史进步的战争,我们是进行的反侵略的为争取民族解放及人类和平的战争,是有全国人民拥护、全世界和平人民援助的正义战争。但因我们是被压迫的半殖民地国家,武器装备均比敌人落后,我们就要从战争中来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来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尽管日军侵华让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叶剑英从更深远的角度分析说,抗战的生死斗争,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这些进步是:(一)空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形成。(二)空前的政府的统一。(三)军队的统一。(四)抗战领袖的形成。(五)政治部之建立。此外,国民参政会的成立,抗战建国纲领的颁布等等,也是政治上很大进步的表现。

叶剑英进一步强调,“这些进步还未能配合客观形势的发展,即是说这些进步还不能满足客观的需要。若干障碍进步的地方,仍然存在着。这些东西即:(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间,仍然有一些动摇悲观的分子。(二)在中国的托派分子们至今日为止,还是根本反对抗战、反对进步势力的”。叶剑英指出:“我们并不因为有了上述种种障碍进步的东西存在而悲观。恰恰相反,我们相信在抗战过程中,战争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改善一切。抗战愈坚持,一切不适合于抗战要求的东西自然失掉存在的价值。”

对于当前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叶剑英予以驳斥,指出“这次战争一定是残酷的长期的过程。战争的胜败决定在力与力之比,敌我力量经过某些时间,敌人力量向下削弱,我方力量向上增加,才能转变战争形势,转为反攻……中日战争的全过程在战略上有三个阶段,一为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二为敌人保守,我军准备反攻;三为我方反攻,敌军败退……中日战争的全部过程上,有这样一个中间阶段即彼此对峙的阶段——这中间阶段是全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一环,而抗战能否胜利的关键,也就在第二阶段”。

鉴于第二阶段的重要性,叶剑英进一步论述:“在这时,必须发展敌人后方的活动,把敌人后方变为前线;必须坚持抗战,支持前敌阵地;必须积极增加反攻力量;必须以抗战的继续胜利来争取国际援助。简单地说,有四个条件必须努力争取。即:敌前支持,敌后发展,我后准备,国外帮助。这个时期——是决定民族存亡的时期,目前已经步步地迫近了。”

◇1939年,叶剑英在桂林

谈完对抗战局势的看法,叶剑英具体分析了对放弃武汉和广州的认识。他认为,“对于武汉的放弃,我们并不悲观,也无须悲观,因为原先计划就是如此的”。说到广州,叶剑英认为“广州的放弃实在太快了”,教训太严重了。武汉、广州沦陷,叶剑英认为不必悲观,整个抗战将会继续下去,抗战胜利是有把握的。因为:(一)主力不会消灭;(二)广大领土的保持和军队转移是于我有利的作战地域;(三)统帅抗战的决心;(四)国际继续帮助我们。

最后,叶剑英鼓舞大家说:“在长沙工作的同志们,敌人的刀尖是已经向着我们进攻,只有尽量提高我们的战斗力,只有不断削弱敌人的力量,产生并发展自己的力量,在发展过程中紧紧握住战争的转变点,只有这样才能转化自己从劣势变为优势以反攻消灭敌人!这战争是长期的、痛苦的,但必须设法减缩这个过程,很快的改造自己以应付新的时机的来到。不要老是划着历史的龟步在那里慢慢的爬。坚持抗战,新的形势正有利于我们。”

◇1938年,一名僧人在站岗放哨

叶剑英的精彩演讲,使现场许多人一扫因广州、武汉沦陷而笼罩心头的阴霾,进而看清了抗战时局发展方向,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

衡阳:《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

1938年底,周恩来、叶剑英就国共两党在衡阳南岳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干班”)同蒋介石达成协议,并征得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同意。

游干班开办后,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南方局军事组的李涛、边章伍、吴奚如、薛子正、李伯崇等任教员,周恩来被聘为国际问题讲师。叶剑英凭借高深的政治军事造诣,讲课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受学员喜欢,经常座无虚席,连附近的一些国民党将领和寺庙的和尚也慕名前来听课。

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叶剑英借此机会动员衡山的佛门弟子走出山门,共赴国难。祝圣寺的暮笳和尚和半山亭寺庙的巨赞和尚同叶剑英交谈几次后,深受触动。1939年4月,周恩来巡视东南抗日前线,来到游干班视察。他在叶剑英的陪同下专门会见了暮笳、巨赞等人,还给他们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不久,暮笳等组织南岳佛教界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后在叶剑英的建议下,将南岳佛教救国协会改名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体现佛教“救苦救难”的宗旨,广泛团结和尚、尼姑和道教徒),并于这年5月7日正式成立。这是抗战时期湖南宗教界成立的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

叶剑英在大会成立之日前往祝贺,并应邀作《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演讲。他在开篇直言:“我不是你们想象的大彻大悟的人,但我有一个直觉,就是假使中国亡了的话,全国人民都成了亡国奴,和尚也定会成为亡国和尚,这是无可逃避的现实问题。”

叶剑英列举抗日战场的事例,指出“从将近两年的中日战争可以找到证明,日本一样要杀和尚,而且还把青年和尚驱逐到前线去。再说,天天看到敌人的空军不断的来袭我们,他们的飞机在我们的头上飞过,不论你是佛教、道教以及其他一切宗教,一样要遭到敌人的惨炸”。

面对当前的现实问题,叶剑英说:“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大家,不论僧俗,不论手里拿着枪或者拿着经,我们必须将共同的敌人赶出去。把这个共同的前提弄清楚了,才能在死亡线上找到我们的生路,拿起我们的武器来保卫我们的土地,保卫你们的道场。”

叶剑英劝诫大家:“我们做一个人,要勇敢的放在革命的熊熊火焰中焚化自己,才会反映出自己的灵魂。现在前线作战的将士,用自己的血肉,去换取民族的自由,死而无悔,这就是革命精神,也就是佛的精神。你们是佛的子弟,当然要学佛的精神,要把自己的躯壳,放在抗战的烈火中焚化,你们的灵魂才有光辉,在历史上才会受人尊重。”

最后,叶剑英希望全国佛道信徒团结起来,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对于前线战士、战区流亡同胞,尽一切可能去援助他们。修道不是关在房子里,而是要到街头、到农村、到工场,到一切有着广大群众的地方去普度众生的。”他引用唐三藏为普度众生西去求经的例子,号召大家,“为挽救民族的危机,你们应该跟唐三藏一样。希望你们在艰苦奋斗中,有着光荣的前途”。

叶剑英的演讲博得了与会和尚们的热烈掌声。在他的积极影响下,暮笳和一批青年和尚组织流动工作团,到湘潭、衡山、衡阳等地,除了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如救护伤兵、难民,为阵亡将士诵经祈祷外,还根据叶剑英的指示作瓦解日军的工作,向日军散发画有佛像、经文、标语的传单,宣传“不可残害众生”的佛理。

桂林:《积小胜为大胜》

叶剑英在南岳游干班期间,还利用各种机会前往广西桂林,开展统战宣传工作,多次发表精彩演讲。特别是1939年5月28日,叶剑英在桂林第十八次时事座谈会上,对储才学校师生和广西社会各界青年所作的演讲《积小胜为大胜》,影响最为重大。

叶剑英在演讲中首先提出,当前抗战进入第二期,我们在战略方面还是以持久来对付速决。但在战争中,“如何达到持久战的目地,在目前也就是怎样达到消耗敌人的力量和增加自己的力量的目的”。

针对当前有些人“拖而胜之”的错误观点,叶剑英犀利指出,“如果把战略建筑在这种拖延的办法上是非常危险的……结果必然变成我们对后方准备的消极,对前方趁机出击、歼灭敌人的消极,对敌人后方进行艰苦工作的消极,总括说一切准备消极,因此日后战略反攻也不能做到”。因此,“我们对敌二期作战必须是战而胜之,不是拖而胜之,而是积极的在战斗中获得胜利”,“我们必须运用消耗战尽力求胜,只有积极地求得胜利才能使我们对抗战前途不致消极,对工作设计有所把握,而更加积极起来”。

◇1939年4月,叶剑英(左二)与参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八路军教官在一起

接下来,叶剑英分析敌人二期作战的形势特点,将目前“敌人利用交通线向各方面进攻,这种跳跃的长距离机动性的进攻”定义为“全面的跳跃作战”。这一战法,“可以使我们疲乏,而不能作战”。针对敌人这一作战方法,叶剑英提出了“保全空间,争取时间”。他强调,过去“曾经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对付敌人的积极进攻,确曾起过伟大的作用”,但在二期抗战中“应该加以修改,空间要加以保障是必要的,持久抗战的力量是在空间,如决战,力量在哪里呢?如何发动和组织民众的力量呢?这都联系到空间的保障问题,在某些空间,我们要准备力量,作战略上反攻的地步,换句话说,必须尽可能的保留未沦陷的空间”。而且,“不仅要保障已有的空间,还要争已沦陷的空间”。

在战术上如何争取已沦陷的空间,保留未沦陷的空间呢?叶剑英提出,第一,前线需要正规军打击敌人;第二,还要用游击战不断打击敌人的后方的联络部队,以牵制敌人。从而“我们一方面在战斗中消耗敌人力量,另一方面,我们的力量继续增加”。

当然,“战略上一切计划是要以战斗来完成的”。叶剑英重点阐明了在战斗中“一切为着进攻”,实际运用“大力打小仗”“破坏重于战斗”“用全力取小胜”等战术问题,从而达到“积小胜为大胜,争取最后胜利的到来”。

◇1939年9月,八路军取得陈庄大捷,共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图为八路军的机枪阵地

当时现场听众有1000多人,叶剑英在演讲中深入浅出,论据充分,使大家深受鼓舞。事后,桂林各界评论说,叶将军的演讲,“稳定了军心民心,抵得上千军万马”。

重庆:《关于作战与摩擦问题》

1940年3月初,国民政府军委会通知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请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参加全国参谋长会议,检讨冬季攻势作战问题。叶剑英考虑,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刚刚失败,接下来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反共行动,因此,他决定去参加会议了解情况,并做好充分准备。董必武、博古等表示同意叶剑英的意见(当时周恩来不在重庆,赴苏联治疗臂伤)。张云逸因在抗战前线,由正在办事处的新四军参谋处长萧正岗代表参会。

3月4日,全国参谋长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大礼堂正式开幕。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各战区参谋长轮流发言,在报告冬季攻势情况时,相继指责十八集团军制造摩擦,袭击友军,给日军以扫荡的机会,甚至还捏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叶剑英当场并未急于反击。每天散会后回到红岩村,针对会上一些歪曲事实的发言,组织南方局军事组的人员仔细分析研究,充分准备补充材料。

3月8日上午,会议继续进行,蒋介石仍然到会。这时,叶剑英站起来第一个要求发言。得到批准后,叶剑英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叶剑英开场即阐明:“本席未报告以前,先要说明一点:本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派本席跟随统帅部担任联络,因此我的报告所根据的材料,完全是由文电中收集起来的,不免有许多不详尽之处,希望各位原谅。我的报告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作战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与友军摩擦问题。”

接下来,针对这几天国民政府军委会对十八集团军在华北抗战事实的污蔑,叶剑英首先高屋建瓴地概述了整个华北的抗战形势,随即公布了十八集团军这两年的战绩,“除了小的战斗不计外,比较大的战斗共有二千六百八十九次。许多著名的战斗,均有地点可查”。他列举了平型关、阳明堡、灵丘、清风店等50多个地点的战斗,“都十分激烈,每次作战都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和杀伤”。具体的战果包括:

敌伪死伤:日军六万五千余人,其中有清水联队长、山口少将、归森少佐、常冈宽治旅团长、正亚联队长,伪军死伤约一万五千四百余人。

俘获敌伪:日军三百八十五人,伪军九千六百一十五人。

缴获武器:步马枪二万余支,轻重机关枪四百余挺,大小炮百余门,电线二十万斤。

争取伪军反正:六十三次,共约一万九千三百六十一人。

破敌交通:一千一百七十余次。其中破坏铁路一千三百零七里,公路二千四百六十里,破坏车站三百一十六个,炸毁桥梁三百八十七座,炸毁汽车二千余辆,破坏飞机二十余架。

缴获文件:敌军通电密码,共有二种,已呈交委座,并蒙委座赏赐二万元,其余各种军用文件极多。

同时,叶剑英列举了十八集团军官兵的伤亡统计数字:

阵亡将士:一万五千余人。

负伤将士:四万余人。其中负伤将士有林彪师长、贺龙师长,以及周建屏、陈锦秀、叶成焕、邓永辉、朱仰兴等高级指挥员。

叶剑英就十八集团军冬季攻势情况也作了总结和介绍,指出:

统计本集团军参加冬季攻势的战斗员有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十人。在作战过程中,我伤亡连长以上的干部有四百余人,伤亡战士七千九百四十六人。可是我军给敌伪军队的杀伤和俘获的数目也是很大的。计毙敌伪官兵一万九千二百四十人,生擒日军三十五名,生擒伪军一千三百五十五名,获战马一千零二十二匹……缴获敌人的步枪二千一百三十六支,轻机枪五十七挺,重机枪六挺,短枪五十四支,迫击炮四门,山炮二门,掷弹筒三十三个……同时进行破坏敌军交通的工作。前后执行了二百四十八次的破路工作,计破坏铁路四百一十九里,破坏公路一千八百四十九里(冀南的除外),破坏桥梁三十六座(内有五座铁桥),颠覆敌人的火车十列,炸毁敌人的列车三十六列,炸毁敌人汽车七十二辆,击落敌机一架,缴获敌人的通讯密码……

叶剑英将一件件铁证摆在大家面前,十八集团军的战绩一目了然。第一部分讲完后,叶剑英准备开始第二部分关于与友军摩擦问题的讲述。这时,国民党参谋次长刘斐以时间已到为由进行阻拦,但叶剑英故意询问蒋介石,迫使蒋不得不让他继续讲下去。

叶剑英首先将之前一些战区和集团军参谋长污蔑十八集团军在河北、山西、陕北等地制造摩擦的言论一一列举,指出,“我们对于这一问题提出,应该是把摩擦的事实加以研究,找到摩擦的原因,求得解决的方法,提供最高统帅部作为消除摩擦的参考。只有站在这样的立场来说话,才是正确的”。他提出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坚持几点原则:一、不能抹杀、曲解事实;二、找出摩擦问题背后的政治原因;三、十八集团军是按全国抗战军队统一序列编制的国家军队,不是异军;四、从合作抗日大局出发,十八集团军与各友军之间在政治原则上,并无不可调协之处。

继而,叶剑英针对具体的摩擦事件一一加以驳斥,甚至用事实揭露了一些国民党军队与伪军沆瀣一气,共同进攻十八集团军的真相。

叶剑英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与会的许多人听后颇为震撼,由原来对十八集团军表示怀疑、不满,转为同情和支持。演讲结束时,全场活跃,纷纷起立,连蒋介石、何应钦等也不得不跟着大家站了起来。

◇《叶剑英抗战言论集》

他们回到红岩后,董必武听闻会场情况,赞扬说:“叶剑公舌战群儒啊!”之后,叶剑英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报告,并附上自己在会上的发言稿。毛泽东看后十分赞赏,把叶剑英的这篇发言稿转交给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传阅,并亲自在封面上写上“一九四○年三月初叶剑英同志在全国参谋长会议上的报告(此报告博得了大多数的同情)”,称这是叶剑英对革命的一大功劳。

猜你喜欢
集团军叶剑英抗战
叶剑英同志家属向梅州捐赠300多件珍贵革命文物史料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叶剑英(上)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叶剑英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