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春光

2019-05-05 05:51陈丹燕
课外语文·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里弄弄堂拖鞋

陈丹燕

a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会觉得很遗憾。下午,趁上班、上学的人都还没有回来,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路,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树下有一个个宽敞的入口,门楣上写着什么里,里面是一排排两三层楼的房子,毗邻的小阳台里暖暖的全是阳光。深处人家的玻璃窗反射着马路上过往的车子,这就是上海的弄堂了。整个上海,有超过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绝大多数上海人,是住在各种各样的弄堂里。

b常常在弄堂的出口,开着一家小烟纸店,在小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店面里,陈放着各种日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老太太用的针线、寄信用的邮票,各种居家日子里容易突然告缺的东西应有尽有。人们穿着家常的衣服鞋子,就可以跑出来买。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这在弄堂里,人们是见怪不怪的。小店店主,常常很警惕,也很热心。他开着一个收音机,整天听主持人说话,也希望来个什么人,听他说说。他日日望着小街上来往的人、弄堂里进出的人,只要有一点点想象力,就算得上阅人多矣。

c走进上海人的弄堂,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商业大街、灯红酒绿、人人体面背后的生活。上海人爱面子,走进商店、饭店、酒吧、公园,个个看上去丰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样了。

d平静舒缓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飘来炖鸡的香气。有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褥统统拿出来晒着;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飘,如果你仔细地看,就能认出来这是今年流行的式样。头发如瀑的美女,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正在后门的水斗上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还有修鞋师傅,坐在弄堂口,乒乓地敲着一个高跟鞋的细跟,补上一块新胶皮。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脚等着,他们一起骂如今鞋子的质量和那卖伪劣鞋子的奸商。还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阳的地方坐着说话。老太太总是比较沉默,老先生喜欢有人和他搭话,听他说说从前这里发生的事情。

e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被上海人重视以及喜爱着。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自从19世纪在外滩附近有了第一条叫“兴仁里”的上海弄堂,那种不卑不亢,不过分地崇尚新派的生活就出现了。

f19世纪50年代,由于上海小刀会在老城厢起义,上海人开始往租界逃,在租界的外国人为了挣中国难民的钱,按照伦敦工业区工人住宅的样子,一栋栋、一排排地造了800栋房子,那就是租界弄堂的发端。到1872年,玛意巴建起上海兴仁里,从此,上海人开始了弄堂里的生活。

g从早先的难民木屋,到石库门里弄,再到后来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样分布在全上海的9000多处弄堂,洋溢着较为相同的气息。

h上海的弄堂总是不会有绝望的情绪的。小小的阳台上晒着家制干菜、刚买来的黄豆,背阴的北面窗下,挂着自家用上好的鲜肉腌的咸肉,放了花椒,上面还盖了一张油纸,防止下雨,油纸在风里哗哗地响。窗沿上有人用破脸盆种了不怕冷的宝石花。就是在最动乱的年代,弄堂里的生活还是有序地进行着。这里像世故的老人,遵循着市井的道德观,不激进,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只是中规中矩地过自己的日子。

i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懂更多的东西。因为上海的弄堂是整个上海最真实和开放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生活着。就是上海的美女,也是家常打扮,不在意把家里正穿着的塌跟拖鞋穿出来取信。

(选自《文摘报》2017年4月29日,有改动)

阅读

练习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的行文思路为:

——叙述描写弄堂里“安详实用”的日常生活—— ——议论描写上海弄堂里的人中规中矩的生活—— 。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弄堂里的春光”的?你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作者为什么要写“买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和“头发如瀑的美女”穿着的“缩了水的旧毛衣”这两个细节?

4.第d段的画线句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弄堂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从早先的难民木屋,到石库门里弄,再到后来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样分布在全上海的9000多处弄堂,洋溢着较为相同的气息。

6.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对上海弄堂的什么感情?

(刘为民 设计)

(參考答案见73页)

猜你喜欢
里弄弄堂拖鞋
拖鞋
“弄堂”一词的由来
拖鞋
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分类情况简析
弄堂里
一只棉拖鞋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