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堇菜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

2019-05-06 06:20付素静吴朝路高宇琼李建新
园艺与种苗 2019年3期
关键词:紫花地丁梵净山生境

付素静,何 欢,吴朝路,高宇琼,李建新

(1.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贵州省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铜仁554300)

堇菜属隶属堇菜科,全国约有111 种,多为矮小的1、2 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境多变,贵州记载有19 种1 变种[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生境复杂,适合多种堇菜属植物生长,但相关研究表明梵净山仅有本属6 种[2]。该研究拟对梵净山区内堇菜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堇菜属植物的药用、食用、其他价值进行分析,为日后堇菜属植物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自然概况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地处贵州省松桃、印江、江口三县交界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高海拔的山峰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环境,是众多动植物生长的乐园[3]。

1.2 调查路线及时间

根据梵净山海拔、地形地势特点,分别从梵净山的东麓、西麓、中部选定5 条调查路线,调查时间为2015 年4 月至2017 年7 月。

1.3 生境、物候期调查

记录堇菜属各种的生境及各种在调查中出现的频次(表1)(出现频次指种群在整个调查路线内实际出现次数)。记录观察到的花期、越冬状态等(表2)。

1.4 形态结构观察

对叶、托叶、花及其他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表3)。

2 调查结果

2.1 种类及分布规律

共调查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有堇菜属植物13种,分别是蔓茎堇菜、如意草、鸡腿堇菜、荁、紫花地丁、柔毛堇菜、小尖堇菜、浅圆齿堇菜、纤茎堇菜、庐山堇菜、紫背堇菜、茜堇菜、球果堇菜。

表1 梵净山地区堇菜属植物名录及生境

表2 梵净山地区堇菜属植物物候期

从出现频次来看,数量最多的种类为蔓茎堇菜、鸡腿堇菜、紫花地丁和柔毛堇菜,在低海拔地区常见,适合在周边地区栽培种植。从垂直分布来看,柔毛堇菜、荁适宜在不同海拔区域生长,从500 m 到2 000 m 均可见,且长势良好,生境均为阴湿的环境,适合异地移栽,适应性强。如意草在阴湿的低海拔地区生长茂盛,适合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引种移栽;其他几种,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较少,应在原生长地附近进行增加人为保护性栽培,以期增加其种群数量。

2.2 物候期观察

堇菜属植物的花娇小可爱、形态别致、花色淡雅,有的花期在冬季或早春,可以丰富开花的种类,如蔓茎堇菜和紫花地丁。且以地下茎的形式越冬,种植后管理粗放,具有闭锁花,即使不开花仍可以结果繁衍后代,种子数量多,自播繁衍能力强,适合大规模的园林应用。

2.3 梵净山堇菜属各种类形态特征

2.3.1 蔓茎堇菜(图1)。也叫七星莲,常见于马路两旁、石壁上,生境恶劣,体量变化大,叶莲座状,生长良好时有匍匐茎,叶在节上成莲座状。能够耐受较强光照。花小,浅紫色,侧瓣上有须毛,托叶披针形,花期12 月至翌年3 月。

2.3.2 如意草(图2)。常见路旁、田地里,相对湿度较大,横生的匍匐枝细长可达50 cm 以上,缠绕生长,个体较小,也在节上散生或集生。花淡紫色,较小,侧瓣上有少量须毛,托叶常脱落,小,椭圆形,花期3 月底至5 月。

2.3.3 鸡腿堇菜(图3)。生长在路旁、岩石壁上,有直立枝,分支较多,花果腋生,成熟后下垂。叶色黄绿、深绿,有的有斑纹(可能与生境有关)。花白色或浅紫色,下方花瓣有紫色条纹,侧瓣上有须毛,托叶羽状深裂,花期3 月底至4 月初,有蒴果。

2.3.4 荁(图4)。生长在有滴水的岩壁、溪流边,个体大,成熟个体叶长10 cm 以上,宽10 cm 左右,叶缘有锯齿,先端渐尖。根状茎粗壮,褐色。花淡紫色,较大,侧瓣上有须毛。托叶互生,卵圆形。叶柄长,上有棕色斑点,果实较大,种子黑色、黄褐色。

外购商品及劳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外购商品及劳务每增加1%,其盈利能力下降2.55%,符合税收理论。外购商品及劳务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外购商品及劳务的增加使税收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提高的可能途径是企业将节省下来的税费等资金外购商品和劳务用于研发的投入等能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的投入,导致了外购商品及劳务在降低总税负的同时,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2.3.5 紫花地丁(图5)。常见于路旁,适应生境范围广,但真正的保护区内不多。花堇紫色,下方花瓣有深色条纹,花期长,从12 月至翌年的6 月。

表3 梵净山地区堇菜属植物各形态特征

2.3.6 柔毛堇菜(图6)。见于林区山路旁、崖壁,个体较大。叶上下背有白色长绒毛,花白色,下方花瓣处有浅紫色条纹,侧瓣上有须毛,托叶长披针形,叶缘有锯齿,花期4 月。

2.3.7 小尖堇菜(图7)。见于林区山路旁,该地空气湿度大,植株小巧可爱,叶深绿色,肾圆形,边缘有圆齿,齿缘有腺点,叶背带紫红色,花浅紫色,下方花瓣有深色条纹,侧瓣上无须毛,花期4 月底。

2.3.8 浅圆齿堇菜(图8)。个体小巧可爱,常见于林区内阴湿的路旁,叶嫩绿色,叶背面绿色或紫色,叶缘有圆齿。花浅紫色,下方花瓣有深紫色条纹,侧瓣有少量须毛,蒴果成熟后紫红色。

2.3.9 纤茎堇菜(图9)。生长在山旁岩壁,个体矮小,全株有毛,叶圆形,叶基深心形,叶缘有不规则浅锯齿。花黄色,较小,下方花瓣有深棕色条纹,侧瓣上无须毛,花蕾暗红色,距粗短,托叶早落,果实未见。

2.3.10 庐山堇菜(图10)。具有发达地上茎,分枝多而直立,叶深绿色,扁心形,叶脉呈扇形,花白色,生于叶腋,侧瓣无须毛,蒴果深绿色,卵球形,其上有明显的纵条纹。

2.3.11 紫背堇菜(图11)。无地上茎,叶片长卵形或长三角形,叶深绿色,叶脉处有白色的斑纹,叶背面紫红色,花浅紫色。

2.3.12 茜堇菜(图12)。全株被白色长毛,无地上茎,叶片卵形,基部心形,叶缘有钝锯齿,叶柄上部有明显的翅,蒴果略带暗红色,有毛,果柄成熟时直立,未见花。

2.3.13 球果堇菜(图13)。地上茎短,全株被白毛,蔓生性强,走茎发达,长度可达20 cm 以上,叶卵形,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蒴果球形,密被白色柔毛,蒴果表面被有暗红色斑点,成熟时果梗常向下弯曲,果实接近地面。

图1 蔓茎堇菜

图2 如意草

图3 鸡腿堇菜

图4 荁

图5 紫花地丁

图6 柔毛堇菜

图7 小尖堇菜

图8 浅圆齿堇菜

图9 纤茎堇菜

图10 庐山堇菜

图11 紫背堇菜

图12 茜堇菜

图13 球果堇菜

2.4 资源利用

2.4.1 药用功能。堇菜属植物大多具有药用功效,蔓茎堇菜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消肿的功能,主治肝炎、风热咳嗽、痢疾、痈肿疮毒、眼睑炎、烫伤、毒蛇咬伤等[1,4-5],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6]、保护心脑血管[7]、保肝护肝[8]等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也可作为抗氧化剂抑制红细胞溶血[9]、民间也有用于治疗牙龈肿痛[10]。

紫花地丁是民间应用较广的草药,其主要药用成分为秦皮乙素、咖啡酸、芦丁、柚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11]等。具有抗菌消炎[12]、清热解毒[13]、消肿止痒[14]、可治疗小儿腮腺炎[15]、静脉炎[16]、乙型肝炎[17]、丙型肝炎[18]、奶牛乳房炎[19]及面部疔疮[20]等疾病,对压疮愈合有很好的疗效[21],具有抗氧化[22]的作用,近几年有报道称紫花地丁含有很强的抗HIV 病毒的活性成分[23],能对艾滋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如意草功效同蔓茎堇菜,具有清热解毒、散於止血的作用。主治疮疡肿毒、乳痈、跌打损伤、开放性骨折、外伤出血、蛇伤等[1]。

荁具有清热解毒、温经通络的作用,能活血止血、接骨[24]、且对治疗咳血、刀伤[5]等有效。

鸡腿堇菜全草民间供药用,能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用于肺热咳嗽,疮痈,跌打损伤等[1]。

2.4.2 园林绿化。

(1)缀花草坪、林下地被。堇菜属各种因花期较早,早春开放,花形奇特,适宜早春观花[25]。春季丛植镶嵌在草坪上或白或紫的小花让草坪更添生机。该属多数种类喜阴湿环境,且自播繁衍能力强,无需费时管理,形成野趣盎然的景色,是优良的林下地被植物。因对草坪草的化感能力不同,适合与早熟禾一起建植缀花草坪,且对草坪无不良影响[26]。

(2)盆栽小吊盆。堇菜属一些种类如蔓茎堇菜、柔毛堇菜、球果堇菜 等具有匍匐枝,能够垂吊生长,可制作成为小吊盆,装点茶几案头,为居室增添绿意。

(3)花境镶边。因其个体娇小,恰好适合用于花境的镶边材料,且生长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其风格与花境追求自由、自然的整体风格一致,可做到春季观花,夏秋观叶。

2.4.3 食用。浅圆齿堇菜、紫花地丁在民族民间作为端午保健野菜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作用[27]。

3 展望

根据调查统计,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堇菜属植物13 种,分别是蔓茎堇菜、如意草、鸡腿堇菜、荁、紫花地丁、柔毛堇菜、小尖堇菜、浅圆齿堇菜、纤茎堇菜、紫背堇菜、茜堇菜和球果堇菜,其中贵州新纪录2 种,即紫背堇菜、纤茎堇菜,另外3 种堇菜属植物在贵州有新分布,即庐山堇菜、如意草、球果堇菜。这13 种堇菜有的分布广,随处可见,有的分布区域狭窄,生境恶化。对于生境狭窄,种群数量少的种类,应尽快对其建立保护机制,暂缓其应用研究。对于种群数量稳定的种类可以根据其价值进行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研究。

猜你喜欢
紫花地丁梵净山生境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期生境适宜性历史演变1)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紫花地丁妈妈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丁香和紫花地丁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