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练武即练心,武林江湖有规矩

2019-05-07 01:23○采
学生天地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练武门派叶问

○采 薇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节目中,《少林魂》被网友评为“最震撼的节目”,播出后立即上了热搜。两万人整齐划一的表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其实,中华武术的魅力远不止少林功夫所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

在电影《叶问》中,叶问用咏春拳将嚣张的西洋拳王打得鼻青脸肿,在武斗场上以一敌十,痛击日寇;在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将投靠敌国、背叛师门的师兄击败废功……我们总在书中、影像中寻找逝去的武林。或许,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份武林情结。

武林是什么?是传说,是金庸的刀剑恩仇,是王家卫的玄机四伏……在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真实的武林最迷人的地方不是招式,而是“练武即练心”。武林人共同遵守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文化——武德,这何尝不是习武之人所追求的精致和大雅。对于一个真正的武林之人来说,武林处处、事事之中都有规矩,它不止是习武之法,更是为人处世的信仰。

习武德为先

光绪年间, 太极拳师李瑞东一日逛庙会, 远远看见一群流氓围着一个上香祷告的妇女。 当时身为大内高手的他本可以一拳把人撂倒在地, 但他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先上前劝解。李瑞东怕误伤。

可小流氓非但不听, 还仗着人多围攻李瑞东, 下场可想而知。 李瑞东一掌将为首的一个打得牙齿飞出嵌到柱子里, 倒地不省人事, 众流氓当即吓得屁滚尿流。

武学宗师黄飞鸿曾说:“习武德为先。”习武之人比普通人更有力量,所以常提倡见义勇为之德。 可这背后是有规矩的——不能直接用武力, 更不能倚强凌弱,否则跟莽夫流氓有何区别?所以,不欺善、点到即止是德,但也不可怕恶。

1867年, 一洋人携一条半人高的凶恶狼狗在香港设擂台向国人邀斗。 以狗向人约架,不是侮辱是什么?黄飞鸿不甘国人受辱,赴港以一招“猴形拐脚”击毙恶犬,扬名香江。

德,就是一颗明辨是非之心。何时出手、何时收手,有的放矢,绝不含糊。相反,如果肆无忌惮,甚至如“乱拳打死老师傅”之流,就犯了江湖大忌。

小说里总有走火入魔的习武之人,多数都是心术不正者。 明代内家拳有五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狂酒者不传,轻露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前四条讲的都关乎德,无德之人不能传授。

一个人,心正、有德才能进入武学的最高境界,这是武林的规矩。

招数是面子,修为是里子

练武之人,未必都像你想象中那般五大三粗。

一代宗师叶问不爱穿武服、束纱带,一身长衫,一双布鞋,文质彬彬。如果上街,一般人只当他是掌柜或者教书先生。一日,他和表妹闲逛,忽遇一好色军阀,见旁边的叶问弱不禁风, 竟对表妹毛手毛脚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叶问突然挺身上前迅猛出拳,眼花缭乱之间,几下就将那人击倒在地。

以貌取人只会错估他人实力,自讨苦吃。而叶问凭皮相便能骗过狡猾的军阀,倒也叫人窥见其内在修为。 毕竟肚子里没点墨水的话, 这斯文人是怎么都装不像的。

在香港期间,叶问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并以数理知识解剖咏春拳术。别人教拳只讲五行八卦, 弟子听了半天一头雾水。叶问却改用力学原理、数学几何,将复杂变简单,有章可循。他的徒子徒孙由此领悟咏春精髓,优秀者众多,其中就包括李小龙。

内修决定了一位武者, 乃至一个武术门派能够走多远。招数是面子,修为是里子,这是武林的规矩。

持久之恒,功夫自然成

中国人深知,勤奋刻苦是一切的基础。功夫功夫,下多少功夫就得多少回报,不刻苦就不得要领,自然算不上武林人士。

清代八极拳师李书文人称“神枪”,练武是出了名的拼。从100 斤到600 斤的沙袋,他不知打烂了多少个。练大枪,他把大门框刺烂,将门前屋后的枣树全部刺倒。为了练好准头,他会对着一根高粱秆、一枚吊着的铜钱眼,甚至香火头上的火星扎枪。

据说,李书文帮乡亲收粮,能用脚勾起80 斤重的粮袋甩到马车上。盖房时,他用一根枪就把横木挑到屋顶上。徒弟们自叹不如,李书文说:“唯手熟尔。”

练武练的是恒心,一招不顺,不能退,要反复练到通顺为止。正如拳经所说:“一招通则百招通。”如果一味求快,基础不牢,招式浮躁,终将难成大器。

持之以恒,功夫自然成,心性也能随之变得沉稳。身心共修,最后臻于化境,这是武林的规矩。

武德之魂,讲求一个“义”字

功夫要靠师承, 师徒情义便是武林最基本的规矩。“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师徒好比父子,全在尊重与信任。

形意拳派有门规——弟子不可带艺投师,即在进这个门派之前,身上不能带有其他门派的功夫。规矩看似严苛,实际也合乎情理。一个人,如果学完一门功夫又去认新的师傅,心思难以从一而终。再者,一旦学过艺,身上有股劲,难以学得纯粹。 在此之上, 为师者也要对徒弟无私。老一辈武师收徒不只是徒弟求师,也有师傅选徒弟。一旦收入门下,就视为己出,倾囊相授。

但规矩不在死守,只要符合道义,可立可破,这也是规矩。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一生曾拜过3 位师傅,每次都有郑重的师徒交接仪式。 这是第一任师傅唐维禄的主张,他对李仲轩说:“若是你自己改投师门, 就坏了规矩。若有我授意,就行得通。”直至拜第三任师傅的时候,李仲轩还行了一磕头之礼。

在武林规矩里,拜师向来是三磕头,但一磕头更为郑重。古语云:“杀人不过头点地。”一磕头是以头顶砸地,如同将性命交付。以大礼代小礼,依旧在规矩之内。

李仲轩晚年说:“如果老人死盯着规矩,小辈人就很难做。所以老人要豁达点、宽容点,而小辈人也一定要守礼仪。”正是这其中的弹性,保证了规矩的生命力。武林规矩建立在长幼、门派之间的互相尊重之上,这样才得以在一代代人的破与立之中延续传承。

我们如今怀念武林是在怀念什么? 是神乎其技的招式,是侠肝义胆的情谊……然而,最让人怀念的还是武林中人的一身正气:不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时刻秉持为人处世的底线,以规矩正人心,绝不大放厥词,胡乱挑衅。

重提武林规矩不是迂腐,不是守旧,那是需要我们重新拾起的、逝去的良心。

中华民族有两件“传家宝”:文有孔孟之道,武有中华武术。这两件宝贝使中华民族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华武术流传至今,是捍卫华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想要领悟中华武术的精髓,就要抛开一切门派观念,用心去体会。

猜你喜欢
练武门派叶问
施氏和孟氏
《逍遥情缘》门派绝技 掌门的不传之秘
我心中的叶问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叶问4》杀青
《逍遥情缘》转门派转角色系统正式上线
练武可治愈青少年弱视的发现
为让女儿坚强,我差点犯大错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吹牛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