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与预后分析

2019-05-07 08:26王欢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征通气重症

王欢

心力衰竭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很多诱因[1]。据有关资料表明[2-3],一半以上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高于60岁,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通常患者发病后有疲乏、运动耐力减弱等明显临床表现[4]。因此,针对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病特点,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5]。近年来,临床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并取得较为理想效果[6]。我院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的8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ICU重症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家属的配合度低、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及严重脏器疾病者。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6.95±2.46)岁;病程3~8 d,平均病程(5.73±0.47)d;缺血性心肌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6.45±2.21)岁;病程3~7 d,平均病程(5.53±0.38)d;缺血性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实施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的处理,并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国药准字H10920074,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 mL/次,间隔2 min重复用药,最大剂量为15 mL,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治疗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组患者在ICU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疗法,具体如下:给予气管插管,并为患者创建专业人工气道连接呼吸设备,调试设备模式到A-C样式;记录患者的机体氧合情况,假如恢复至基础水平,应该及时调整通气模式,改为SIMV和PSV联合式,到后期再更改为PSV样式;适当更改呼吸设备的相关参数,保证潮气量处于6.0~10.0 mL/kg范围内,调整呼吸频率位于12 ~20 次/min,使吸氧浓度处于30%~60%,确保呼气末正压指数维持在4.0~5.0 cmH2O(1 cmH2O=0.098 kPa)范围内[7];假如患者在救治期间有烦躁、易怒、不安等不良状态出现,可适当使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等药物进行镇静治疗;若成功控制了患者的机体缺氧症状,相关病情及血流动力指数均处于稳定的状态,则根据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然后决定撤机时间,而且患者机体呼吸频率趋于平稳后,需要及时取出气管导管设备。呼吸功能训练:待患者离开ICU后,安排在饭后2 h采取深呼吸法,取舒适体位,使全身肌肉放松,缓慢深吸气,待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时间开始2 s缓慢延长至10 s,其后缓慢呼气,连续做20次为1组,每天早、中、晚各开展1组训练,共训练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72 h 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 BNP)指标情况。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共分三个等级,分别为显效: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恢复至正常呼吸,其他生命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呼吸情况显著好转,其他生命指标均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均无好转或加重,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状态,呼吸问题未缓解。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8]。采用PSQI量表评价患者睡眠情况,总分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7分则睡眠质量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比较(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p(CO2)、p(O2)、Sp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R、RR、p(CO2)、p(O2)、SpO2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LVEF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一旦患有此病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在临床治疗中,通常强调及时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临床表现[10]。因此,以前常规治疗以服用强心、扩血管、利尿药物为主[11]。随着机械通气方式的不断优化,给ICU重症心理衰竭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全面和针对的治疗方式[12]。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还能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间断使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患者的肺泡内压指数显著提高,肺间质组织水肿得以缓解,氧气弥散状况有效改善。有创机械通气能防止患者治疗时的小气道闭合,及时改善肺部内分泌引发的低氧血症,减轻心脏负荷并增加胸内压。此外,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不影响正常进食、说话,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后HR、RR、p(CO2)、p(O2)、SpO2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生命体征表现趋于稳定,此外治疗后的NT-pro BNP、LVEF指标也有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经过联合呼吸训练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升,因为开展有规律的深缓呼吸训练,能显著增加膈肌活动度,充分膨胀肺泡,扩张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改善肺顺应性,适当减慢呼吸频率,减少日常呼吸运动氧耗和功耗,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指标和心功能情况,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体征通气重症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不通气的鼻孔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