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水美城市建设探讨

2019-05-07 05:37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南浦滨水河道

(1.浦城县人民政府,福建 浦城 353400; 2.北京海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1 项目概况

浦城县全境处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踞八闽上游,界闽浙赣三省,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江西省的广丰县,福建省的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毗邻,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浦城县东西宽61km,南北长87km,境内面积3383.02km2,为福建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407.5万亩,耕地面积53.68万亩,河流水域面积5.73万亩。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8km,距南平市驻地150km,距邵武市123.5km,距武夷山市54km,距福安市赛岐港(距浦城最近港)155km,是连接长三角经济影响圈、珠三角经济影响圈和海峡经济圈的重要关键点,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优势。

浦城县水美城市建设综合治理PPP项目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该项目涉及南浦溪、丹桂河、梦笔河、白洋河、五显河、水南河六大片区,占地总面积约为405.39hm2。项目建设核心区为浦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水系河道,包括南浦溪、丹桂河以及部分山体排洪河道及湖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水文化水景观打造等。项目工程措施有堤防工程、湖泊开挖工程、堰坝工程、闸泵结合工程、截污纳管工程、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景观提升工程等。

2 水美城市建设关键性技术

2.1 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此次工程范围是浦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水系河道南浦溪、丹桂河、马莲河、梦笔河、五显河、水南河、白洋河,相应的湖区梦笔湖、五显湖、水南湖、白洋湖,以及暗渠仓北路排洪沟、南浦排洪沟、旧环城河。该工程建设在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工程、生态修复治理和河岸生态景观工程、滨水道路交通工程等进行建设,从而有利于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和滨水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浦城河流“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总体目标,达到河流防洪安全、水质洁净优良、生态系统良性、景观文化永续的明显成效。

2.1.1 空间景观规划

规划形成“一带、三轴、多节点”的整体空间景观构架。一带:指南浦溪—马莲河综合景观带。三轴:兴华路—原205国道轴线;东西向两条:五一三路—正大路轴线、梦笔大道—兴浦路轴线。多点:以沿南浦溪—马莲河综合景观带和三条城市景观轴线为基础,塑造景观节点。

2.1.2 绿地系统规划

完善南浦溪两侧绿带建设,规划该区将形成“一带、多园”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一带:南浦溪生态休闲景观带;多园:仙楼山公园、江滨公园、龙头山生态公园、居住区公园。

2.1.3 景观风貌规划

此次空间景观规划主要围绕“两山一水”展开,“两山”:仙楼山、龙头山;“一水”:南浦溪。 规划于七星广场设立一座100m高观景塔,以区内“两山”为视线终点,控制七星广场分别至仙楼山、龙头山的视线扇区和视线通廊,对视线扇区和视线通廊内的建筑高度、密度进行控制。 南浦溪是浦城城市重要的景观和生态资源,是承载着浦城千年历史的文化廊道,也是滨水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载体。规划应保护并维护其水质及植被,同时发挥其文化休闲功能,成为城市的“绿廊”[1]。

2.2 规划技术路线

在项目区水生态分区和功能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研究与《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指标体系与应用指导意见》,拟定浦城县水美城市建设综合治理PPP项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技术路线[2],见图1。

2.3 水美城市建设措施体系

该工程建设在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工程、生态修复治理和河岸生态景观工程、滨水道路交通工程等进行建设,从而有利于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和滨水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浦城河流“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总体目标,达到河流防洪安全、水质洁净优良、生态系统良性、景观文化永续。浦城县水美城市建设综合治理PPP项目已经实施全方位综合性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控制生活、工农业耗用和航运及其他非点源污染,清除内源,水工程控污,河道和水系整治,含生态护岸和滨水景观绿化带的滨水区域建设等,确保工程技术措施效果的有效发挥。通过上述措施的合理搭配与集成,有效削减污染物入水量和滋生量,提升水环境自净能力,拓展水生态容纳量,改善水质,修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浦城县水美城市建设综合治理PPP项目水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概括为控源减污、改善和修复生态、优化群落结构。项目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既包括全新生态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也包括充分利用工程措施通过生物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统一不断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3]。

2.3.1 水安全

加高、加固不满足防洪标准的防洪设施,并在干流、支流上新建防洪、分洪设施,形成防洪闭合圈和分洪通道。在干流结合景观需求设置生态跌水堰坝,增加水面蓄水能力。此次滨水景观打造以水安全为基本前提,将景观与水利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引水优化浦城山水格局。河道平面形态满足过洪要求,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保持多元的水面形态,有聚有散。河道根据不同的防洪标准,协调水利工程,允许局部淹没,做到有防有放,新建的堤防景观园路与堤防衔接,形成看不见的堤防、看得见的景观;已建或在建的堤防多数为高挡墙,结合浦城文化元素及绿化工程进行优化及软化,形成文化景墙、垂直绿化载体,挡墙前覆绿滩地、增加园路,满足居民亲水需求,变不利为有利。

2.3.2 水环境

全面了解南平市浦城县水环境现状,针对区域建设水环境功能分类确定该方案规划目标,对该工程涉及河道进行污染源控制,新建截留井以及截污管道,防止污染源直接排入水体。此次设计以规划目标为导向,识别该方案工程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修复。

2.3.3 水生态

生态修复基于河道截污、清淤的前提下进行。生态修复是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自净能力。该工程根据各流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最终完成南平市浦城县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建设方案。截污纳管体系的建立与规划管网、水利工程、景观工程协同考虑,将河道两侧的污水管网统一截污纳入市政排污管网进行统一处理,结合引配水、驳岸软化、水生植被群落、生物操控等等措施,构建水生态系统,提升并维护河道水质。

3 结 论

综上所述,浦城县水美城市建设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建设以水系为脉络、山体为景观屏障,强调梦笔浦城的文化灵魂,突出浦城山水城市的特色,塑造闽浙赣边界山清水秀的宜居福地、底蕴深厚的文化高地,打造独具特色的海西区绿色腹地“北大门”。整治滨水生态景观环境,打造河道乡愁,以切实可行的城市建设项目及其开发实施和分期计划,整合社会资源,更新城市水景观面貌。该工程是基于南平市水美城市建设背景,在保障水利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浦城自然人文优势,结合场地与城市发展的需求,优化滨水生态环境,打造一条“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蓝色动脉”,发挥自然山水之美、生态水利之美、历史人文之美、统筹发展之美,实现水美城市建设的需求,最终实现“保障水利安全、弘扬乡土文化、展示浦城风采、彰显城市魅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南浦滨水河道
南浦河守边记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春日相思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