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多规”的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设计与实现

2019-05-07 02:49杨文杰陈利燕杜剑光杨卫军
城市勘测 2019年2期
关键词:权籍空间数据广州市

杨文杰,陈利燕,杜剑光,杨卫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

1 引 言

不动产统一登记前,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开展都是基于原有的各类土地或房地产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以达到不动产权证的发证工作要求,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思想仅仅是为了满足登记业务部门审批的案件管理需求,未能有效与不动产登记真正的核心内容(不动产单元)进行统一关联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办理虽然能跟踪和监控土地、房地产各个经办案件的流转、状态、转接,但是对房屋管理的实体对象(不动产单元)的状态却没有很好地进行监控,不能有效地建立起全广州的不动产登记簿。

对照国家、广东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要求,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开展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缺乏统一的登记数据来源;缺乏统一的登记信息平台;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汇交机制;缺乏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册,未实现不动产登记簿统一信息利用;缺乏统一地物关联支撑,空间基础薄弱;缺乏综合业务技术人力资源保障;缺乏统一网络规划,数据传输交互效率低;缺乏统一硬件支撑,设施性能低,存储资源不足。

为此广州市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的建设,采用“先急后缓、循序渐进”[1]的思路,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采用基于“多源多规”的设计思路[2],对原有的多套登记系统进行扩展改造,形成符合标准规范的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3]。

2 广州市不动产登记数据分析

广州市不动产登记数据表现出明显的多源多规性[4],“多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数据的获取手段不同、数据的存储格式不同、属性信息不同;“多规性”表现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前,土地、房屋、林业、海域等各类不动产的登记分散在国土、房管、林业、海洋等部门,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均各自有一套标准规范,造成各类不动产数据标准规范的差异性。

3 平台主要设计内容

3.1 总体设计思路

在国家和广东省要求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总体方案》框架内,依托广州市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土资源业务网,以广州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系统为基础,扩展土地、林、海等登记业务,同时新建统一导航门户系统、不动产登记图形管理系统、电子登记簿系统,实现登记业务办理、登记成果管理、登记信息。利用电子登记簿管理系统与国家平台、省平台进行对接,完成成果汇交工作。

3.2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平台总体技术架构采用四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数据资源层和应用层。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层,通过电子政务云[5]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高平台的运行和存储能力,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存储、并发用户登记业务办理和信息共享查询的要求;第二层为平台层,负责整个平台的后台服务、资源监控、数据流管理、系统监控等功能;第三层为数据资源层,由不动产登记数据、空间数据、电子档案数据等其他数据组成,负责数据的统一组织与管理,为应用层各类系统平台的使用提供数据资源的支撑;最顶层为应用层,为各类用户(登记机构、各政府部门、利害关系人等)提供实际的应用,包括业务登记的办理、信息的协同共享交换、登记资料的公开查询等。

3.3 平台关联设计

平台的关联设计分为平台内部设计和对外设计两部分。平台内部设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平台配置管理、不动产统一登记簿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环境是平台运行的基础,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硬件和基础软件;平台配置管理主要支撑平台的运行,为平台提供各应用系统所需的公用服务,包括系统配置管理、业务配置管理、组织用户管理、资源服务管理、平台监控管理;不动产统一登记簿数据管理各类不动产空间数据、登记业务数据、权属数据,支撑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实现与省、国家级不动产基础平台的数据汇交,社会公众对不动产登记成果的查询应用。平台对外设计包括不动产导航接入系统、不动产统一取号系统、不动产登记图形管理系统、土地林海登记业务系统、房屋登记业务系统、不动产统一登记簿管理系统,平台各系统关联设计如图1所示。

图1平台关联设计图

4 平台关键技术分析

4.1 基于地理空间矢量数字水印算法[6]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管理技术

由于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具有易复制、易修改和再传输等特性,使得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的安全管理变得十分困难,为保证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的安全性,结合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的特征,在分析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二维矢量空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字水印算法,在不降低数据精度的情况下,能有效抵御坐标转换、旋转、缩放、平移等攻击。

本文在分析广州市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结构的基础上,从不动产登记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出发,研究分析矢量数据线、面要素之间的特性,采用一种可以保持不动产地理空间数据几何形状的数字水印算法来保证不动产空间数据的安全性。由于矢量数据的坐标存储在不改变地理实体几何图形的情况下是可以变动的,如在相邻坐标点之间增加冗余点,冗余点的信息不会对矢量几何图形造成影响,因此此种水印算法通过增加线要素和面要素中的冗余数据,利用要素中的冗余点嵌入水印信息。考虑到不动产权籍数据的特殊性,本文嵌入有特殊意义的字符作为水印信息,水印信息的内容包括权籍数据的生产单位以及权籍数据的权属单位。此种水印算法不仅可最大限度上保持地理实体的几何图形,而且具有极好的抵抗能力[7],在数据增加、删除、移动等情况下,提取的数字水印不会受到影响。

4.2 基于云架构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存储和安全体系

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的云架构,以集群利用的方式[8]用于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系统平台的部署;以资源集群、交叉实例互补的模式部署数据库服务器,用于不动产业务数据库及空间数据库实例管理、不动产空间数据资源的网络发布(包括地图服务资源、空间要素服务资源、空间分析服务资源、空间栅格数据资源、空间数据管理及编制资源的发布与管理等);以存储阵列模式部署附加存储设备,以高效安全的方式存储不动产登记业务数据、空间数据以及相关不动产电子登记簿册数据。通过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根据数据的内容、接口、访问方式,制定硬件资源的分配机制,建立数据备份的安全机制,从而保障不动产登记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

地理信息资源池是不动产登记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宗地、自然幢等矢量空间数据和遥感影像等栅格数据,该类数据由基础测绘部门获取和更新,构建唯一的数据资源池,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

同时构建了适用于广州不动产登记的网络安全体系,按照信息平台安全等级划分的要求,建立服务器域、政务外网域、互联网域、专网域、安全管理域,各个区域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可最大限度上保证各个区域之间数据交换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安全。

4.3 基于语义映射[9]机制的不动产登记数据的自动转换技术

由于广州在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前,土地、房屋、林业、海域分散登记,且数据标准也不一致,需要实现统一登记前各系统中数据向统一登记后系统数据的转换,主要包括以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个方面:

(1)空间数据的语义映射

由于不同登记系统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呈现多源性的特点,因此需将不同登记系统的空间数据进行转换,包括空间坐标的记录形式、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等;

(2)属性数据的语义映射

包括属性模型的描述、要素类型的定义和模型之间的映射。数据模型的描述,包括不动产登记要素的表达方式,如属性记录、要素之间的联系等;要素类型的定义,主要是指不动产要素的定义;模型之间的映射,主要是不动产登记数据转换,以及转换前后模型要素的对应关系;转换规则[10],在模型映射的基础上,为实现数据转换而对源数据进行的各种操作。

本文通过定义输入要素的数据模型(包括对要素类型、匹配要素、映射要素的定义)和输出要素的类型(包括对要素类型、要素属性和要素格式的定义),过滤输入要素,制定转换要素的约束条件,确定输入要素与输出要素之间的处理方式,形成对照关系模型(包括类型名称、几何类型和属性),从而将输入要素的坐标及其属性信息映射到输出要素中,实现数据间的转换。

4.4 基于人脸识别[11]的微信预约技术

在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微信预约中,重点考虑了业务办理高效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目前微信预约已经在各类业务办理中得到应用,但却往往未对申请人的身份进行验证,造成了可能的安全隐患。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在微信预约之前,设置了身份认证的环节,通过摄像头获取申请人的头像信息,进行检测定位和特征提取,通过与公安系统电子证照数据库分类匹配,实时比对,同时结合语音识别系统,对申请人的真实身份进行在线验证,申请人只有通过人脸识别,才可进入微信预约界面进行不动产登记的预约,流程如图2所示。在保证申请人身份正确的前提下,为申请人提供查看办事指南、业务预约、预约查询、问题解答、登记厅导航等功能。

图2基于人脸识别的不动产登记微信预约流程图

5 结 论

基于“多源多规”的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在原有各登记系统的基础上,完成对土地、房产原有业务系统的改造扩充、新增林权、海域使用权等登记业务流程,采用一套平台入口、一套平台出口的模式,实现广州市增量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存量不动产业务登记。目前该系统已在广州市平稳运行,保证了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权籍空间数据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浅谈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重要性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GIS空间数据与地图制图融合技术
不动产权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农村房地一体权籍数据库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研究
不动产权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网格化存储的几项关键技术分析